10 月 31 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政治局常委們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這次初心之旅引起瞭強烈反響。
小組註意到,新華社拍瞭一張照片,總書記正在彎腰仔細觀看一件重要展品。
這個展品很特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之一。
習近平多次講述,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 " 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 ",這是 " 真理的味道 "。這次,習近平等人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時,瞭解到這本 1920 年 9 月印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是由一位共產黨人的老父親放在衣冠塚中方才保存下來的。他連稱很珍貴,說這些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好、利用好。
保存這本《共產黨宣言》的共產黨人叫張人亞,原名張靜泉,他冒著生命危險保護的文件和書刊,如今很多都成為瞭國傢級文物。
今天,小組就給大傢講講張人亞的故事。
1
1898 年 5 月 18 日,張人亞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府鎮海縣霞浦鎮(現北侖區霞浦街道)。父親張爵謙給他取名靜泉," 人亞 " 是他參加革命後改的名字。
因為傢裡生活拮據,年僅 16 歲的張人亞輟學去瞭上海,在老鳳祥銀樓當瞭金銀飾品制作工人。期間,張人亞同顧玉娥瞭婚,但幾年後妻子病逝,張人亞自此孤身一人長住上海。
1921 年,張人亞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稱 "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當年即加入瞭中國共產黨,成為當時上海最早的也是僅有的幾個工人黨員之一。也就是說,他的黨齡和黨同歲。
1923-1928 年,張人亞先後擔任中共上海地委直屬第二黨小組組長、中共上海浦東支部聯合幹事會書記和上海浦東部委書記,後任中共江浙區委宣傳部分配局負責人,領導上海總工會機關報《平民日報》籌備工作。
1928 年後,張人亞擔任中共中央秘書處內部交通科科長,並受命到蕪湖建立中共中央金庫,指導安徽沿江和江南地區 34 個縣的黨組織工作。
1931 年底,張人亞到中央蘇區工作,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與董必武、劉少奇共事。1932 年 6 月,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出版局局長兼印刷局局長。但半年後,不幸病逝。
2
張人亞喜歡看書,也有意識地保留圖書等重要物品。其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的中譯本居多,還有一批中共 " 二大 "、" 三大 " 會議決議的秘密文件。
1927 年 4 月,蔣介石發動 " 四一二 " 反革命政變,嚴重的白色恐怖籠罩著上海,中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在這危急關頭,張人亞不是考慮自己如何隱蔽自保,而首先想到的是黨的文件和馬克思主義書刊的安危。
經過再三考慮,他決定將這些文件書報,冒險從上海秘密帶到寧波鎮海鄉下去,托自己的父親代為保管秘藏。
1928 年冬,張人亞秘密回到寧波鎮海霞浦老傢,對父親張爵謙說,他在上海的住所要搬遷瞭,請求父親將他帶回來的一批書刊和文件收藏好。張爵謙問他藏到何處時,張人亞說 " 到時再說 "。那天傍晚,張爵謙拎著一大包東西,向菜園裡停放著張人亞妻子顧玉娥棺材的地方走去。
幾天後,張爵謙裝作很傷心地對鄰居說,他的二兒子張人亞長期在外不歸,已不在人世。由於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中犧牲瞭不少同志,後來蔣介石 " 四一二 " 大屠殺,更有大批工人遇難,而張人亞自從妻子顧玉娥去世後,已有好幾年沒有回傢瞭,所以鄰居們也都深信不疑。
張爵謙在傢鄉的長山崗上,為張人亞和顧玉娥修瞭一座合葬墓。張人亞一側是衣冠塚,安放的是藏有他帶回來的書刊文件的空棺。張爵謙知道此舉事關重大,沒有對任何人透露過,就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守護著,等待兒子回來提取。
張人亞與妻子的合葬墓,早期黨的重要文獻就藏在墓中
3
在把這批文件和書籍送回傢之前,張人亞已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秘書處內部交通科科長。當時,所有黨中央機關之間的聯系都必須由內交員進行溝通,不準自行往來。
張人亞到任後,立即對中央機關的聯系接頭辦法全部作瞭改變,重新整頓內交員隊伍,對政治不可靠的人員予以清退,已暴露或即將暴露的聯絡點一律停止使用,減少瞭不必要的損失。此外,在他任職的一年多期間,幾次順利完成護送和迎接中央領導人的任務,沒有發生過內交工作失誤。
1929 年 7 月,張人亞調離中共中央秘書處,開始在蕪湖等地秘密從事黨中央籌集活動經費的工作。他設法在蕪湖公開開辦瞭一所金鋪子,表面上是對外加工金銀、收購和出售金銀飾品,實際上是作為地下聯絡站,和從蘇區收集上繳中央經費的中轉站。店裡的營業收入都上交中央。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發後來叛變時曾供述:" 籌集經費後,由在蕪湖開設金鋪子的同志張人亞兌換成現洋及鈔票,交來上海給中央。前後由我經手的就有兩次:第一次,1930 年 6 月由閩西運來 700 兩黃金,第二次是 1930 年底,由贛西南運來 2007 兩黃金,由這兩批款內提出 800 兩組織商業機關…… "
雖然經手那麼多的金銀錢款,還守著一個金鋪子,但張人亞和同事們卻過著非常艱苦節儉的生活,輕易不敢動用一分錢公款。
1931 年 11 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張人亞離開蕪湖,前往瑞金。在蘇區,張人亞先後擔任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出版局局長兼印刷局局長,出版、印刷與發行瞭一大批蘇區急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教等方面的書籍。
然而,1932 年 12 月 23 日,張人亞帶病從瑞金赴去福建長汀檢查工作。由於路途遙遠且艱險,途中張人亞終因舊疾復發、無法救治而殉職,時年 34 歲。
1933 年 1 月 7 日,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報上發表瞭悼念張人亞的文章《追悼張人亞同志》,這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自 1931 年成立一年多來,第一次在其機關報上為悼念逝去的同志而專門發表的悼詞,也是臨時中央政府替這位為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終生的 " 最勇敢堅決的革命戰士 " 豎立的一座永遠的豐碑。
4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環境惡劣,通訊不暢,殉職後的張人亞埋在何處無據可查,時至今日仍不得而知。直到 2005 年,張人亞的親屬們在《紅色中華》報上,看到這篇《追悼張人亞同志》,方才得知張人亞的下落。
但在這之前,張人亞的親屬們從未放棄尋找他。1949 年全國解放後,張人亞的父親張爵謙在上海的報紙上刊登瞭 " 尋人啟事 ",到瞭 1950 年,全國大陸都已基本解放,但張人亞還是沒有消息。
張爵謙估計兒子可能犧牲瞭,而自己也進入耄耋之年。他心想," 共產黨托我藏的東西,一定要還給共產黨 "。
張爵謙親手將這批珍貴的文件書報取瞭出來。隨後又把三兒子張靜茂從上海叫回來,將這些文件書報,再加上那一張在房間裡掛瞭近三十年的 " 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 " 照片,一起交給他,要其帶回上海,交給共產黨,以瞭卻他二十多年來的心願。
張靜茂把這批文件書報和照片帶回上海後,為瞭紀念張人亞和他父親的這一英勇壯舉,專門去刻瞭兩枚紀念章。長方形的紀念章上書 " 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 "18 個字,正方形紀念章上刻有 " 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 "9 個字,蓋在各種文件書刊上。
5
1952 年 7 月初,張靜茂將部分文件、書報捐給上海工人運動史料委員會。1959 年,張靜茂又把其餘文物捐給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前身)。
這批由張人亞生前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下來的革命文物中,一件《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兩件《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及宣言》引起瞭中央有關部門的註意。中共 " 二大 "、" 三大 " 文件集各一本被中央檔案館收藏,另一本 " 三大 " 文件集被國傢博物館收藏。國傢博物館珍藏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和宣言》和中央檔案館珍藏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均為國傢一級文物。
這批文件中,還有一件珍貴的文物——《共產黨宣言》。1920 年 4 月下旬,陳望道將《宣言》譯成。同年 8 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終於在上海面世,首印 1000 冊,封面印有水紅色馬克思微側半身肖像,很快售罄。9 月再版,加印 1000 冊,馬克思肖像的底色變成藍色。
據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檔案記載,收到此書時,其紙張除因年久泛黃、發脆外,整本書基本完整,無明顯殘損。1995 年 11 月,經國傢文物局全國一級革命文物鑒定確認專傢組鑒定,確認為一級文物。
2001 年,中央檔案館把《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等兩個文件,作為珍貴檔案,全文影印收錄在《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珍貴檔案》一書中,所用的底本就是張人亞的珍藏本。《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珍貴檔案》第 75 頁刊載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最後一條(第 29 條)左側,還清晰可見 " 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 " 的正方形紀念印記。
2011 年 9 月 6 日," 日出東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暨人民出版事業 90 周年紀念展 " 中介紹,張人亞是我們不能忘記的出版人。的確,一句 " 不能忘記 ",承載瞭太多。
如今,張人亞故居已修繕一新,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照片由寧波市北侖區霞浦街道黨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