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1 日,孩子們展示將要送給父母的畫作。⑨ 6 本報記者王錚攝
7 月 11 日,校長汪艦和孩子們在一起。⑨ 6 本報記者王錚攝
□本報記者尚傑劉志強
又是一年暑期到。位於新蔡縣磚店鎮的凱旋雙語留守兒童學校再次熱鬧起來,30 名留守娃將在校長汪艦的帶領下,奔赴千裡之外的北京,與打工的父母團聚。這樣的活動,該校已經連續舉辦瞭 8 年,每年都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
一個地處鄉鎮、實力並不雄厚的民辦學校緣何會開展這一活動,又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連續辦瞭 8 年,活動有什麼樣的社會效果?記者就此進行瞭探訪。
一篇作文,刺痛瞭他
7 年前第一次組織留守娃探親的情景,汪艦仍歷歷在目。
2010 年暑假,兼任四年級班主任的汪艦在批改孩子作業時,被一篇作文打動瞭。" 一個女生說,她已經三年沒有見到爸爸媽媽瞭,都快記不起來他們的模樣瞭,隻要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哪怕挨打也覺得是幸福的。" 汪艦算瞭一下,班裡 46 個孩子中,40 個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他們暑假共同的願望是跟 " 父母團聚 "。
汪艦的心被刺痛瞭,他萌發瞭送孩子們去探親的念頭。他和另外一名老師,帶著 5 名留守兒童,開著一輛面包車,從新蔡出發直奔廣州。不認識路,加上遭遇暴雨車出瞭故障,跑瞭兩天多才到廣州。疲憊不堪的汪艦,看到孩子們撲到爸爸媽媽懷裡喜極而泣的情景,開心地笑瞭。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汪艦決定要把這個事做下去。
花費上百萬,他覺得很值
20 人,30 人再到 50 人,汪艦送留守娃探親的規模逐漸增大。他帶著孩子們南下廣州,東進上海、杭州,北上北京,在 " 小蠻腰 "、東方明珠,在西湖、長城,都留下瞭孩子們和父母團聚的歡聲笑語。他帶著孩子們坐飛機、乘高鐵、坐大巴,總行程 2.6 萬多公裡,安全護送 200 多名留守兒童和父母團聚。
這期間,吃的苦受的累恐怕隻有汪艦一個人能說清。
2013 年,他帶著孩子們坐大巴去廣州。在一傢餐廳,孩子們用熱水沖好自帶的泡面正要吃的時候,被服務員趕瞭出來。汪艦極力爭取,被告知不消費不能用餐廳。看著幾十個孩子捧著燙手的泡面蹲在地上吃,他掉淚瞭。
這些年,送留守兒童探親究竟花瞭多少錢,汪艦也說不清," 至少上百萬元吧 "。他的妻子說,孩子們的吃、住、交通費,去景區遊玩的費用,全部是由學校承擔的。
" 能讓孩子們健康陽光成長,讓傢長放心在外務工,我覺得付出再多都值得!" 汪艦說。
堅持 8 年,他想繼續幹下去
7 月 11 日,在送留守娃探親的出發儀式上,新蔡縣四大班子領導到場,為孩子們送行。
新蔡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立說,新蔡縣有外出務工人員 40 多萬,留守兒童現象普遍存在。凱旋學校連續 8 年送留守兒童探親,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希望能堅持下去。
凱旋學校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的探索,也受到教育界的關註。這幾年凱旋學校先後接待省內外 500 多所學校前來參觀調研,認為他們摸索出瞭一條關愛留守兒童的新路子,值得推廣與學習。
從 2013 年開始,包括本報在內的中央、省、市多傢媒體,都派出記者,對凱旋學校送留守娃探親活動進行跟蹤報道,記錄下孩子們與父母團聚的瞬間,呼籲全社會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 關愛留守兒童,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汪艦說,隻要能力允許,他會把送留守娃探親這件事情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