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子女在身邊的中老年人
生活漸漸露出荒蕪的底色
最近正在播出的電視劇《傻柱》(又名《情滿四合院》),不靠流量、沒有小鮮肉、也非大 IP,這部劇顯然不是年輕人的菜,在網絡上反響平平,卻在熒屏上榮登收視率榜首。
《傻柱》於 10 月 4 日在北京衛視首播,每日兩集,在一眾流量劇中殺出重圍,收視破 1%。各大衛視的收視率達到 1% 以上就是高的,達到 2% 那就是超火瞭。
播出至今,豆瓣評分攀升至 8.8。
這部劇講述瞭從上世紀 60 年代到 90 年代發生在北京四合院裡的故事,對細節的考究,重現瞭四合院裡傢長裡短的集體生活,以及老北京的市井百態與人情冷暖。
所有角色演技都在線,除瞭何冰、郝蕾,還有一票老戲骨,有網友評論說:" 看演員表的時候,仿佛自己買瞭人藝前排 VIP 的票。"
煲劇主力軍都有誰呢?根據網友的反饋看,是中老年人。
" 在傢和我媽一起看的,當時看到何冰、郝蕾、倪大紅老師等人的演員陣容就知道這劇一定要追!"
" 真的超級好看!!!放假的時候謎之跟姥姥追瞭幾集!!!竟然愛不釋眼!!!回學校在宿舍抱著手機追。"
" 我爸媽都是北京生北京長的,那些年代劇他們都能挑出一堆不符合當時情況的細節,唯獨這劇隻有屈指可數的小瑕疵。倆人天天在傢看得前仰後合。"
年輕一代都是網絡原住民,上一輩的老人卻還在固守電視。別說互聯網瞭,就連智能電視的復雜操作,也要讓爸媽們連連吐槽瞭。
不過不少孩子不在身邊的中老年,追劇的韌勁兒可不輸年輕人,有時紮在客廳裡就是一整夜,陳喬恩是一致認可的美人臉。
有一種傷害叫做熬夜追劇。美國研究人員調查發現,老年癡呆癥患者在中老年時每天花費 27% 的閑暇時間看電視,而健康老人的這一比例為 18%。中老年時多看一小時電視,到瞭老年時患癡呆癥的危險增高 1.3 倍。
一份《2016 年中老年人文化娛樂生活調查報告》顯示,有 24.58% 的中老年人會利用業餘時間來看電視和聽廣播,僅次於跳廣場舞。
不要以為爸媽追的都是抗日神劇,像《傻柱》這樣的好劇,不就從年輕人眼皮子底下生生溜過去瞭麼?有網友感慨說:" 你不會知道你爸媽看瞭多少好國劇。"
比如蔣雯麗、張國立主演的《金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從衣食住行到子女教育到婆媳關系再到性關系,處處矛盾,彼此關愛相互扶助最終令他們牽手走進金婚。
比如梅婷、郭濤主演的《父母愛情》,一個海軍軍官和資本傢小姐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 50 年愛情生活,他們共同撫養瞭五個孩子。
比如海清、林永健主演的《王貴與安娜》,描述的隻是一對在中國社會最為平凡的夫妻的一系列日常瑣事。
傢長裡短是這類電視劇的共同主題,其實你我都明白,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悲歡離合,更多的人隻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日子。
這樣的日子,苦中有樂,冷暖自知。
還以《傻柱》為例。
郝蕾飾演的寡婦秦淮茹在軋鋼廠當車間工人,一個月隻有二十幾塊錢的工資,卻要養活三個孩子、一個婆婆,經常是吃瞭上頓沒下頓。在那個年代,苦是生活的底色。
何冰飾演的何雨柱,也即傻柱,是個廚子,他人不傻,隻是太軸瞭缺根筋,跟秦淮茹傢不沾親帶故,卻時常接濟這一大傢子。
除夕夜,沒丈夫的秦淮茹一傢,沒老婆的傻柱,沒子女的一大爺一傢,還有沒孫子孫女的老太太,湊在一起,比院子裡任何一個血緣傢庭都有生活的煙火氣。
我們父母那代中老年人,都是從兒女滿堂的大傢庭中成長起來的,都是從傢長裡短的集體生活中走過來的,一傢一戶門對門,一日三餐百傢飯。等到瞭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傢庭構成一個個社會單元,集體生活漸漸退出社會視野。
當電視劇生動呈現瞭那時大傢庭的集體生活,電視機前的父母們恐怕是留戀和向往的。從電視劇回到現實,才是他們不願意直面的。
據民政部統計,2012 年中國城鄉傢庭中,空巢傢庭比例已經超過瞭 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瞭 70%。
缺少精神慰藉成為困擾中老年人的主要問題之一。一項針對近 1.4 萬名城市中老年人的調查發現,他們中四成人都有孤獨、壓抑、心事無處訴說之感。
沒有子女在身邊的中老年人,生活漸漸露出荒蕪的底色,電視劇讓他們重新找到瞭生活的煙火氣,簡直一碰就上癮。
所以,把爸媽摁在客廳的,與其說是傢長裡短的電視劇,不如說是子女不在身邊後他們所缺失的生活。
那是他們孤獨的中老年。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俞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