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高就進傢委會?你去的不是拼爹競技場

11-06

最近,一組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截圖在網上廣為流傳,截圖裡,多位中小學生學生的傢長,爭相在自傢孩子的班級傢長群裡 " 秀學歷 "、" 秀收入 "、" 秀工作 ",以期在 " 傢長委員會 " 的選舉中爭得一席之地,在老師面前留下好印象,進而給自傢孩子爭取更多的資源。

事件引起公眾關註後,《新民晚報》與新華社先後對這種現象進行瞭調查,調查發現,雖然最早流行的截圖真偽難辨,但類似現象在許多學校都確有其事,在一些中小學,傢委會競選異化成一些傢長的 " 名利秀 ",並非聳人聽聞,甚至從中小學向幼兒園蔓延。

" 拼爹 " 這個詞,作為一種社會不良現象的代表曾經風靡一時,成為人們批判、諷刺的對象。不過,批判歸批判," 拼爹 " 現象依然有蔓延之勢,如今的中小學校乃至幼兒園裡," 拼爹 " 之風竟然已經蔓延到瞭兒童群體的身上。而學校的 " 傢長委員會 ",也成瞭繼職場、商場之外,最新最熱的 " 拼爹競技場 "。

所謂 " 拼爹 ",直接責任人,當然就是 " 爹 "。可從動機上分析,傢長們如此無所不用其極地參加傢委會競選,雖然看似荒誕可笑,但也並非不能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總是希望把自己擁有的一切都送給孩子,為瞭將自己的資源轉化為子女的優勢,他們什麼都可以做,至於自己的行為是否體面得當,那是次要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去指責這些父母 " 吃相難看 ",意義不大,也很難真正改善學校之內 " 拼爹 " 盛行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其實不在於爹媽,而在於學校。孩子的爹媽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攀比,正是因為學校在制度設計上給這種攀比留下瞭空間。按理說,所謂的 " 傢長委員會 " 本應隻是一個服務性質的組織,而不該是一個把傢長分為 " 核心 " 與 " 外圍 " 的特權組織。對這樣的組織來說,最好的組織方式就是由有時間的傢長輪流擔任其成員,或者以抽簽方式隨機產生成員。然而,某些學校卻偏偏選擇瞭競爭色彩最濃鬱的 " 選舉 " 方式來產生傢委會委員。

這種做法,相當於人為地將傢長劃分成瞭兩個群體——選的上的和選不上的。誰能選上,誰就能和老師更方便地溝通,誰就能更密切地參與班級事務,而那些沒選上的傢長則會被隔離於許多班級事務之外。這樣的制度設計,可以說是逼著傢長們來參與攀比,就算一位傢長本來沒有攀比的意圖,但當他看到身邊的人都在 " 秀 " 自己的優勢資源時,恐怕也不得不加入這場不斷升級的 " 軍備競賽 ",以防自己在這場事關孩子利益的競爭中掉瞭隊。

在我們的社會裡,有富裕的傢庭也有貧窮的傢庭,有高學歷傢庭也有低學歷傢庭。占有社會優勢地位的父母,希望把自己這一代的優勢延續給下一代,倒也無可厚非。但是,承載著育德育才職能的學校,理應為學生留下一方平等的凈土,讓學生在學校生活裡學會公平競爭、理解平等精神,而不該把自己也變成拼資源、拼背景的角鬥場,讓社會的污穢污染純潔的孩子。在這一方面,學校永遠是第一責任人,承載著社會教育職能的校方,有義務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