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泰從“壓煤搬遷”上突破 枯竭資源區向綠城 .

07-12

2017 年 07 月 12 日 07: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    王金虎 肖根法

圖為翟鎮易地搬遷新建的社區。 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攝

扛瞭大半輩子鋤頭的 57 歲農民郭英安,如今成瞭山東新泰市 " 中節能現代光伏農業科技示范園 " 的管道工。老郭身後泛著亮光的一組組太陽能光伏電板,遠遠望去宛若朝陽下的大海,數百個光伏大棚內生機盎然。老郭告訴記者,這裡以前叫玥莊,因采煤塌陷已不適合居住。" 過去,靠挖煤發電,越挖越陷;如今,靠曬太陽發電,不用再啃土地瞭。" 郭英安笑著說。

新泰市煤炭資源豐富,但隨著煤越挖越深,土地塌陷越發嚴重,危房也逐年增多。老郭所在的翟鎮共有 46 個行政村,其中壓煤村 44 個,由於長期采煤,全鎮三分之二的耕地出現大面積沉降。

轉機出現在 2011 年。新泰市把壓煤搬遷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以每年搬遷 3 至 5 個村的速度推進,計劃用 15 年將全市壓煤最嚴峻的 47 個村整體搬遷完畢。他們一方面積極爭取煤炭企業補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采取每增加一畝耕地,除補助建設資金 20 萬元外,對當年立項、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復墾驗收的,每畝再給予獎勵。

玥莊村委班子率先上報搬遷申請,最終將新址選在東北嶺南 200 米的地方。從 2012 年 3 月份動工,僅用 10 個月就完成 9.4 萬平方米的社區整體建設,全村 1862 口人全部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

從那時起,整體搬遷的玥莊正式改名為龍泉社區。社區內建有超市、衛生室、幼兒園、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可為群眾提供就業信息、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技術培訓等 " 一站式 " 服務。

按照玥莊村兩委制定的拆遷補償標準及安置辦法,郭英安不用掏錢就分得兩套樓房。村裡 60 歲以上的貧困戶可以免費入住老年公寓,還能獲得戶均 2.6 萬元的拆遷補償,沙發、床、天然氣、壁掛爐、燃氣灶等基本設施由村集體免費配備齊全,老人們可以拎包入住。

為解決百姓住上樓房後的生產生活問題,新泰將目光聚焦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上,積極推動農業 " 接二連三 "。2015 年,翟鎮率先引進央企中節能 2 萬千瓦光伏農業項目,投資近 2 億元在采煤塌陷區發展光伏農業。該項目將傳統農業種植與光伏發電相結合,棚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棚內種植有機蔬菜、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等高附加值農作物,棚外種植果樹、花生等喜陰作物。項目將土地、空間和陽光立體高效利用,獲得農業和發電雙收益。目前,翟鎮已安裝太陽能光伏板 8 萬塊,形成 20 兆瓦光伏發電能力,建成大型鋼結構光伏智能展示棚 5000 平方米、冬暖式光伏大棚 137 個、各類拱棚 230 個、大型農產品批發中心 1 處。

郭英安將自傢 3 畝承包地流轉給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該公司要在玥莊舊址上建立光伏農業項目示范園。老郭每年除去每畝 1000 元的土地租金收入,還能在傢門口打工,每月收入 2000 元。

如今,像郭英安這樣在園區打工的有 600 餘人。待采煤沉陷區光伏示范基地建成後,可帶動發展各類大棚 6000 個,提供就業崗位 9000 個。

2016 年,新泰市依托 200 萬千瓦光伏發電示范基地,規劃建設光伏電站 30 座、農業大棚 8 萬畝,同步建設 3 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基地,采取 " 光伏 + 沉陷區 + 農業 " 模式,打造全國首個采用農光互補模式的集光伏發電、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科研教培於一體的新型產業融合鏈。

截至目前,新泰市共實施瞭 16 個壓煤村整體搬遷,已完成 7 個村,騰空土地 3100 畝。通過實施易地搬遷,新泰市不僅為農業發展騰空瞭土地,也為當地煤炭企業解放瞭大量煤田,還通過三產融合,主導產業佈局由 " 地下 " 轉 " 地上 ",發展方式由 " 黑 " 變 " 綠 ",成功走出瞭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 ( 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肖根法 )

(責任編輯:馮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