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東莊鎮修好“致富路” 15 個村莊駛入發展“快車道”

07-12

齊魯網泰安 7 月 11 日訊(記者 王迅 通訊員 李輝 鐘尚政)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對於山區鄉鎮村莊來說,修路顯得尤為重要,實施起來卻也是尤為困難。

" 有的路段要削高 5 米多,有的則是要回填近 20 米。絕大多處地方,沒有三四次放炮下不來,你都能看到路旁山體上間隔十公分排列著的一個個炮眼!" 初見泰安寧陽縣東莊鎮人大主席、鳳仙山環山路建設副指揮張洪兵,他用一串數字向筆者闡釋 " 劈山開路 " 一詞為何意。

作為泰安市寧陽縣的東大門,東莊鎮總面積 100 平方公裡,有大小山頭 54 座,五嶺(谷堆嶺、官莊嶺、銀鋪嶺、陳村嶺、韓莊嶺)一山(鳳仙山)貫穿全鎮,是典型的山區丘陵鄉鎮。

小暑時節,天氣悶熱。筆者隨張洪兵一同行走在環山路,從石門村到東谷堆村,從西頭到東端,這條路像一條黃色玉帶纏繞在綠色的大山腰間," 我們總算趕在雨季來臨前,全面完成瞭路基建設,現在縣公路局已進場施工,硬化工程正逐步展開,建成通車指日可待。"

環山路施工遠觀

鳳仙山環山路全長 24.6 公裡,路基寬 10 米,硬化路面寬 6 米,涉及東莊鎮南部山區 15 個村。" 原先山上有條羊腸小道,斷斷續續,坑窪不平,群眾進山都困難,更別說護林防火、植樹造林瞭!" 張洪兵介紹,針對這種情況,鎮村幹部多次徒步在鳳仙山上實地勘察,凝聚達成 " 打通環山路,讓山區群眾增收致富 " 的共識,立下愚公志,劈山開路促發展。

近半年來,張洪兵是天天盯靠在工地,頭戴草帽,腳蹬運動鞋,脖上掛條毛巾,提個大水壺,長期風吹日曬,皮膚變得黝黑,加之他對工程質量要求嚴格,因而有瞭 " 黑臉包公 " 的綽號," 我這不算啥,我們黨委書記、鎮長,還有很多村幹部,原來都是白白凈凈的,現在都比我還黑。再說隻要修好瞭路,我們黑點又算什麼。"

鎮村幹部查勘施工進展

鎮村黨員幹部、施工人員隨日出而作、伴酷暑前行、待日落而息,嚴格按照設計逐村、逐路段、逐地點進行劃線、定樁、開路。為克服資金困難,老莊子村支部書記徐中志還以個人名義,找瞭兩位機關幹部做擔保,貸款 10 萬元用於道路施工," 路是給我們自己修的,隻要修好路,就能把這片 2600 多畝的山地利用起來,百姓致富更有希望瞭。"

本著 " 路基建設一日不完工,人員車輛一日不下山 " 的堅定信念,鎮村兩級發揚 "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 的攻堅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出動挖掘機 50 餘輛,運挖土方 31 萬餘方,放炮石方 7.8 萬方,並於 6 月底全面完成鳳仙山環山路路基工程建設。

交通興,百業興。鳳仙山環山路建設,解放瞭南部山區 3 萬畝土地,沿線 15 個村開始駛入發展 " 快車道 "。

" 今年我們按照 1000 元 / 畝的價格,又流轉鳳仙山腳下的村民土地 200 多畝,改花生、地瓜等傳統作物種植為蘋果栽植,全村蘋果基地達到 2300 多畝,成為名副其實的果品特色專業村。" 王傢莊村黨支部書記閆清營介紹。

南葛村的大桃、王傢莊的蘋果、老莊子村的紅杏、石門村的黃金蜜梨…… " 順著環山路從東往西,基本形成瞭‘一村一品’的特色,這就為發展生態休閑體驗遊創造瞭條件。" 張洪兵說。

作為省級生態文明村,石門村因天藍地綠水清而有著 " 天然氧吧 " 的美譽。依托生態招牌與道路暢通,村裡鄉村旅遊發展即將迎來黃金期,打造民宿經濟已成為該村優先發展之路。

而在南葛村,由濱州一佛學大師籌資 300 萬元對該村岱雲廟、皂角樹等歷史古跡及抗戰無名烈士紀念碑等紅色資源的修繕保護工程已經動工。村支書畢玉華說," 道路一通,喚醒瞭‘沉睡’的資源,村莊發展又多瞭一張新名片。"

" 作為鎮黨委政府為民要辦的實事之一,我們既要建好環山路,更要用好環山路,做好規劃、完善配套、加強引導,使其真正成為林果產業集聚帶,生態旅遊景觀帶與山區群眾的致富奔康路。" 東莊鎮黨委書記劉玉華表示。

[ 責任編輯:楊凡、王鵬、王迅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 0538-8883222,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8-6991577,誠邀合作夥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