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新手父母最焦慮最痛苦的是什麼,
那一定是:沒覺睡!
毛孔粗大、黑眼圈、臉色暗黃。
更可怕的是,長期缺覺,
記憶力衰退、智商下降,還脫發!!!
照顧孩子是父母的天職,但如何照顧好孩子的同時,盡可能讓新生兒父母能夠盡可能輕松一點,是科學傢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這不,又有瞭新的研究結果。
同房睡的目的:
1、照顧寶寶方便
2、預防新生兒猝死
雖然寶寶很可愛,但是照顧新生兒毋庸置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沒有一個孩子是半夜不鬧覺的,除此之外,父母最需要提防的就是忽然發生的意外—— SIDS,新生兒猝死。
紅色:總嬰兒意外猝死率
藍色:SIDS
綠色:未知原因的死亡率
土黃:床上意外窒息率
從美國的數據來看。從 1990 年 ~2013 年,新生兒猝死率降低瞭很多。排除不知道原因的猝死之外,因為父母在科學建議下的悉心照顧,SIDS 得到瞭極大的降低。而床上意外窒息率卻在上升。
去年十月美國兒科學會就給瞭父母完善的建議,請參看《孩子到底能不能和父母同睡? 》。裡面有一條就是,孩子應該和父母同房不同床至少 6 個月,最好是一年。
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來瞭。在夜晚花大量的時間精力 " 盯 " 著、陪著孩子,當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事故。但什麼時候是個頭?堅持一年是否必要?對於焦頭爛額、甚至失眠的父母來說,這種堅持是否充滿瞭積極意義?
同房超過半年
其實危險反而增加
最新的一項研究表示,也許 4 個月以後你就沒必要再堅持和孩子同房睡覺瞭。證據表明 3~6 個月同房不同床的照顧有利於防止 SIDS,但沒有更多的數據表明在那之後還是有益的。
事實上,10 例 SIDS 裡面有 9 個發生在 6 月齡之前,而且絕大部分發生在 1 月齡 ~4 月齡。
父母的精神健康其實同樣重要。長期缺覺是引發抑鬱的重要原因。研究者 Paul 還指出在孩子一歲之後才讓他獨立睡自己的房間也許不是最有意義的,因為這個年紀正是分離焦慮的巔峰時刻。從長遠發展來看,這是個分房睡的最壞時間點。
這項研究還說明瞭一項重要問題:4 個月以後仍和孩子同房睡可能會因為其他原因導致 SIDS 幾率上升。一個很重要的發現是,和孩子同睡的父母睡覺更缺少安全實踐:和父母同房睡的嬰兒很可能最後都到瞭父母的床上(這是有潛在危險的),相對於睡自己房間的嬰兒而言,這個概率多出瞭 3 倍。
而且,那些危險物品,諸如毛毯、寵物、靠枕放置在孩子睡覺區域的幾率也是雙倍的。
所以,
新手父母到底該怎麼做呢?
科學傢建議還是要落到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找到最適合最有利於你這個傢庭的方式。研究者 Paul 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
我三個孩子都有腸疝氣,而且都是睡覺困難戶。所以我選擇和他們同房睡在最初的幾個月裡,因為這樣照顧起來真的會方便容易很多,無論是喂養還是哄睡。
但我是個睡覺很輕的人,所以孩子們 6 個月、8 個月之後我就讓他們獨自睡自己的房間瞭。一開始,是需要很大勇氣,而且肯定是痛苦的。但這樣能讓我睡得更深,休息的更好讓我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
我所知道的傢庭都采用瞭不同的方法。有些是一起睡,有些是同房睡到 1 歲多,而有些一出生就是分房睡。我和我第二個孩子睡在臥房裡幾個月的時間,這樣孩子他爸就能一個人睡,獲得好的休息,那時候他不僅要工作還要上學。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科學和現實生活的分歧。我們當然想盡可能的讓孩子遠離危險,健康長大。但每個人都有現實的困難不得不妥協。
對於那些茫然焦慮的父母而言,有科學的經驗作為指導就仿佛是在迷路的野外看到瞭北極星。但對於那些勉強自己 100% 照搬照科學的父母而言,應該放松一點,考慮一下自己和傢庭的實際情況。
科學的建議隻是給我們的一個方向,一個相對好的參考,而不是一定要每個父母都嚴格不誤執行的條例。
所以,如果您能照顧好孩子,自己也能睡好,那麼晚一點分房睡也沒什麼;同樣,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睡得很好,而你也很需要私人空間,那麼 6 個月的時候讓孩子獨立睡覺肯定是一件對大傢都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