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性能子品牌都是香餑餑?

07-23

一個品牌單打獨鬥不過癮,一定要多品牌戰鬥。這就好比我們新媒體、自媒體行業,一個主號不夠,還要噼裡啪啦來一眾兄弟號,名曰:矩陣式發展。

過去,一些普通品牌紛紛設立豪華子品牌,這個故事大傢耳熟能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三傑:豐田的雷克薩斯、本田的謳歌和日產的英菲尼迪。

而一些豪華品牌呢,玩得就更高級瞭,要來就來硬的——上高性能子品牌。這種做法可謂是子品牌戰略的高階狀態,先豪華瞭,再高性能。

做得最成功的,當屬德國三大:奔馳 AMG、寶馬 M 和奧迪 RS。這三傢做得很成功,以至於大傢提到高性能車,總是不忘帶上它們三個。

有 ABB 帶隊,全球其他品牌紛紛效法。已有高性能車系列的,著重強化它的地位;沒有的,就地創立。

沃爾沃北極星

沃爾沃前不久正式宣佈要將高性能車系北極星(Polestar)作為獨立品牌來運作,成為沃爾沃旗下一支高性能 " 武裝力量 "。而這兩天更新的消息顯示,獨立運作之後的北極星品牌,將會於 9 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亮相一臺全新研發的高性能 Coupe 車型。看來這回沃爾沃來真的瞭。

Volvo-XC60_Polestar

北極星之前一直是沃爾沃的禦用改裝合作商,合作 20 年,從賽場到民用,不斷深入。這形式和當年 AMG 之於奔馳是一樣的。當然,結局也一樣,沃爾沃最終於 2015 年全資收購瞭北極星。今年又提出將北極星作為獨立高性能品牌運作,可謂一步一個臺階。

天藍色的北極星主題色,正好襯托未來新能源化的方向

雷克薩斯 F

按照前面說的規律,先創立豪華品牌,然後再創立高性能品牌。豐田——雷克薩斯——雷克薩斯 F,就是這個路線。F 是雷克薩斯於 10 年前創立的高性能品牌,這個字母來源於豐田禦用賽車場 Fuji Speedway(富士賽車場)首字母。第一輛車 IS F 於 2007 年發佈,隨後還有 GS F、RC F。

Lexus-GS_F

最新消息顯示,基於全新的 LC 車系,未來還會推出頂級的 LC F。

Lexus-RC_F

但即便如此,雷克薩斯 F 車系在數量和性能暴力程度上,和德國三傢的高性能車系比起來,還處於中學生階段。但這並不能阻擋雷克薩斯慢慢把這一塊做起來的決心。

不過在車厘子大叔看來,以雷克薩斯的辦事風格,等 F 品牌真正壯大起來的時候,別的豪華品牌估計都要登陸火星瞭。

英菲尼迪 IPL

2010 年英菲尼迪推出瞭高性能系列 IPL,但隨後發展近乎停滯。連英菲尼迪自身都不太滿意 IPL 的存在感,所以 2014 年初英菲尼迪美國總裁 Michael Bartsch 表示:IPL 已經不能滿足公司未來更加激進的產品計劃,將在近期內打造超越 IPL 的高性能子品牌,以和 AMG、M、RS 正面競爭。

Infiniti-IPL G Coupe

不過,英菲尼迪對 " 近期 " 這個詞的理解可能和我們不太一樣,直到現在我們也沒有看到新的高性能子品牌的具體規劃。

凱迪拉克 V

早在 2008 年,凱迪拉克旗下高性能系列車型 CTS-V,就在紐北刷圈,創造出 7 分 59 秒 32 的成績,如今看來這個成績在高性能車圈子裡當然不值一提,但是在當年可是可以拿出來溜一溜的。

Cadillac-CTS-V

但是凱迪拉克專業技術升級團隊的工作,其實是從 2000 年初開始著手打造基於普通車型的高性能車的,一支叫做 V 高性能研發團隊的隊伍,負責對凱迪拉克原型車進行改裝升級。這些升級改裝的車輛,在美國參加賽車俱樂部極速世界挑戰賽 GT 組比賽,並且表現不錯。

從那以後,凱迪拉克一步一步將 V 系列的傳統延續下來,在 CTS 這類追求操控性的車型上研發 V 系列高性能版,競爭對手鎖定奧迪 RS5、寶馬 M3 和奔馳 C63。

阿斯頓 . 馬丁 AMR

是的,連阿斯頓 . 馬丁都覺得自己的原型車還不夠快,必須有一個高性能系列去釋放阿斯頓 . 馬丁全部的魔力。

Aston_Martin-Vantage_AMR_Pro

阿斯頓 . 馬丁 AMR,這是一個很新的子品牌,今年日內瓦車展上才正式發佈。發佈當天亮相兩款 AMR 車型:Vantage AMR Pro 和 Rapide AMR 兩款。你可能看出來瞭,有 AMR,還有 AMR Pro。可以這樣理解,AMR 相當於奧迪 S 系列,是原版車性能提升型號,註重外觀內飾的視覺提升,性能上的提升幅度並不誇張;而 AMR Pro 則是相當於奧迪 RS,是更極端、更暴力的性能型號,更多專業的高性能改裝手法、賽車科技可能都會用到這種級別上。

Aston_Martin-Rapide_AMR

AMR,來自於 Aston Martin Racing 的首字母縮寫,這麼一來它的意義就一目瞭然瞭吧。作為超豪華跑車品牌,阿斯頓 . 馬丁可能更多的是註重氣質、逼格,性能方面和意國跑車的差距比較明顯。但通過參與各項賽事,以及近年來馬丁陸續推出的一些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都超越旗艦法拉利、蘭博基尼、邁凱倫的 HyperCar 來看,阿斯頓 . 馬丁是有實力打造終極性能野獸的。如此一來,何不分出 6 成功力,恩澤一下常規的市售車型,讓那些追求性能的玩傢從法拉利展廳回到馬丁的展廳。

現代 N

連現代都出高性能品牌瞭,叫做 N 系列。現代 N 系列開創於 2015 年,運籌兩年,7 月剛剛推出首款車型—— i30N。據稱這個小惡魔在紐北測試長達 18 萬公裡之後才正式亮相。

Hyundai-i30_N

亮麗的外觀下,i30N 的機械部分是有料的。2.0T 渦輪增壓發動機,標準版 250 匹馬力,性能提升版 275 匹馬力、353 牛米扭矩。車輛使用一具 6 擋手動變速器,沒有其他可選,可謂是純粹至極。性能表現:百公裡加速 6.1 秒,極速 250km/h。從這些來看 i30N 算不上強悍,但勉強能進入小鋼炮俱樂部。畢竟,這是韓國人正兒八經弄的第一個高性能子品牌車型,嚴格來講,我大中華車廠還沒搞出這樣的名堂來。

大傢為什麼紛紛推高性能品牌?

舉瞭這麼多例子,問題也來瞭。既然原來賣車賣得好好的,推出高性能子品牌幹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AMG、M 和 RS 2016 年全球銷量:

單看這個數字,好像並不多,但你要知道這是高性能品牌的銷量,能達到這樣的數據已經很不錯瞭。

再來看看 ABB 三傢全車系 2016 年全球銷量:

看起來,高性能子品牌的銷量在全系列中的比例非常少,但不要忘記瞭,多少人是因為 AMG C 63 才去買的普通 C 級?多少人是因為 M3、M4 才去買的普通 3 系。

BMW M4 Coupe

就好像為什麼有那麼多品牌不惜重金參加 F1、勒芒、WRC 這些頂級汽車賽事,一方面是在嚴酷的賽車環境中打磨過硬的技術、積累尖端科技;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是宣傳。曾經 F1 賽車圈子有句老話:" 周末比賽,周一賣車 ",意思是周末比賽拿好成績,周一就能好好賣車。說的就是賽車的宣傳價值。

高性能車有著同樣的功能,它們生龍活虎,有著頂級的機械性能、拉風的空氣動力學外觀,一些經典高性能車總能成為車迷心中的圖騰。好像 M3、C63、RS4 這些耳熟能詳的性能機器,論銷量可謂稀少,但對原裝車的拉動作用不可小瞧。

Audi-RS5 Coupe

不要輕描淡寫地認為德國三大豪車品牌銷量如何如何高,甩開第四名 N 條街,要知道,有如今的成績,跟他們近半個世紀全方位發展有關。奔馳、奧迪、寶馬都拿過勒芒 24 小時冠軍,奧迪在 2014 年之前甚至統治勒芒賽場超過 10 年。奔馳近年統治瞭 F1 大獎賽。寶馬在 DTM 上不斷發力。試問,除瞭這三大德國豪華品牌,還有其他同級別豪華品牌有這樣廣泛、成功的賽車陣線嗎?

同樣,高性能子品牌也是德國三大最早開始玩。當其他豪華品牌近年才起步的時候,AMG、M 和 RS 已經壟斷瞭這個細分市場。

所以,我們隻是看到瞭現在 ABB 在全球豪車市場的銷量遙遙領先,但卻很少分析背後的原因。產品廣泛、品牌有號召力、市場推廣做得好都是原因。但說到本質,賽車、高性能車業務都是做品牌、做推廣。他們做得早、做得好,所以銷量也領先。

當然,發展高性能車,同時也能使品牌擁有高級別的技術研發實力,或許在普通車型上使用這些高端的技術並不劃算,但一個企業不能夠在技術研發上鼠目寸光,隻研發現在賣的這些車需要的技術,多一分都不願意去做,那就隻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面。

現在,留給其他豪華品牌的機會其實並不多。做高性能品牌,當然也不能不講章法硬拼。AMG、M 和 RS 已經做得很成熟瞭,如果我有裝逼、要性能的需求,絕對逃不出這三傢。就算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凱迪拉克都做高性能車,但我有一萬個理由選擇 ABB,卻找不到一個理由選擇其他的。

Mercedes-Benz-S65_AMG

沃爾沃的做法就很聰明,不硬碰硬,北極星的發展方向是全球第一個新能源高性能子品牌,北極星的所有車,都會是混動或純電動。這一招,ABB 沒有吧?不僅 ABB 沒有,其他所有品牌都沒有。這才是生存之道——差異化競爭。

從我們媒體和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希望高性能品牌、車型越來越多,好讓我們越來越無聊的生活多一些樂趣。即使不買,看看還不行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