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傢房子為什麼不如別人傢?”你的回答很重要

11-15

來源 | 養育男孩

ID:breedboy

前幾天有一個媽媽留言問我:" 魚爸,孩子問為什麼我們住的房子沒有別的小朋友傢好,我該如何回答?"

我當時的回答是:" 跟孩子說,說說自己傢好的地方,轉移這個關註點。"

後來我一想,這個回答我不滿意,因為孩子問到瞭這個問題,說明他已經開始觀察生活,並且在進行對比,逃避和轉移都不是好辦法。

孩子的價值觀就是在觀察和對比中默默形成的。

比如孩子看到父母待人真誠,孩子會從中看到為人的真誠。孩子看到父母的虛榮,孩子從中感受到虛榮。

所以,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答案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在傢庭文化氛圍中。

很多父母說我們這一代父母是最悲哀的一代。

上一代人育兒的觀念是 " 什麼都是孩子錯 ",所以打打罵罵很正常。而我們如今變成瞭 " 什麼都是父母錯 ",對孩子不能打罵,而是要反省自己。

我反而覺得我們是最幸運的一代父母。因為就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我不希望我經歷的過去在孩子身上重新上演。

雖然小時候奶奶很愛我,但是她不善表達,不問原委,常常用竹枝直接開打。如今還能清晰記得那時候的委屈和憤怒。

如果不是做瞭父母,不是做瞭這個時代的父母。我們會重新去反省自己的童年,以及反省自己經歷過的傢庭教育嗎?

所以當孩子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請先別急著回答,因為答案在你的身上。

當孩子覺得自己傢裡窮的時候,會不會感到自卑?這是我們當代父母最焦慮的問題之一。

面對貧富,孩子其實不會有我們成人那樣的自卑感。隻是會覺得有點不解,想弄清楚情況。

就算有自卑感,也不一定是壞事。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 · 阿德勒在《超越自卑》裡面講到:人的一切行為動力均源於超越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動瞭人的進步。

其實我們都是帶著自卑感的,就算是非常優秀的人,也會有自卑感。這個感覺就如同酸甜苦辣的感覺一樣正常。隻是自己否定瞭自我,才會出現問題。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傢庭條件的好壞,並非孩子造成的,孩子不應該背負著這個包袱。

就算傢庭條件一般,心理健康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反而可以形成一種正面激勵:" 我要通過努力,改變現狀,讓傢人幸福,過得越來越好。"

而貧窮真正讓孩子自卑的原因是父母的自我否定以及傢庭的混亂。

有的父母常常跟孩子哭窮,以期孩子能懂事孝順。所以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 為瞭給你報這個培訓班,我跟你爸爸已經基本掏空瞭錢包,不敢逛街,不敢購物,你還不努力讀書,你對得起我們嗎?"

" 我們傢就靠你瞭,加油啊!我們都過得太苦瞭。"

" 我最後悔的就是嫁錯瞭人,窮瞭大半生,唉!你以後結婚要看清楚。"

很多時候,你覺得隻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可能就種下瞭種子,影響他一輩子。

跟孩子哭窮會讓孩子從根上自卑,因為生養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慘淡無光。

網上有一個爸爸說女兒問他,爸爸我們傢窮嗎?我說為什麼這麼問,女兒說班級裡有人說我們傢裡窮,我說你覺得呢,女兒不語。

我又問你們班裡有幾個同學像你一樣學鋼琴、舞蹈、英語,女兒說就 3 個人。

我問那個說我們傢裡窮的同學都有什麼特長,女兒說沒有特長,我就說如果這個同學再說我們傢裡窮你就說她,你什麼特長都沒有你最窮。

我又告訴女兒雖然我們傢不是有錢人,但是我們也不缺錢。

這個爸爸說的真好。

父母要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東西,也就是核心價值觀。

如果孩子覺得物質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標準,那肯定會自卑,而孩子沒有以這個作為標準,比如人的品格優劣、學業優劣、能力的高低等作為標準,就不會因為物質條件而產生自卑。

不管貧富,都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

但是我們的現狀就是 " 一切為瞭孩子,為瞭孩子的一切。"

所以放學的書包我背著;

傢裡的活你不要幹,去讀書;

我少吃點沒事,權當減肥;

我習慣瞭做事,不累,真的不累。

前段時間有一句話很火:" 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普通傢庭的孩子,養成瞭富二代!"

父母竭盡所有,縮衣節食,為孩子活著。孩子則心安理得地在蜜罐中成長。

特別是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傢庭,更怕虧欠瞭自己的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傢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寵溺孩子。

但是結果呢?

孩子在傢裡作威作福如同老虎,出門還是老鼠。

當孩子習慣你包辦一切時,有一天你累得動不得瞭。他不會關心你,而是責備你為什麼不像其他父母那樣生龍活虎。

老傢有一個親戚,從小覺得自己傢有兩個寶貝兒子傳宗接代,喜笑顏開,全傢人視若珍寶,寵溺有加。

後來兩個兒子一個在爸爸的資助下買瞭一輛車跑出租。小兒子說要讀書,然後讀瞭一所中專,在學校玩瞭三年,離校後就一直待在傢裡。

前幾年建築工地很多,所以親戚總能攬到活。過得還不錯,給大兒子首付買瞭一套房。

去年他大兒子剛剛生瞭一個孩子,小傢夥的到來讓他每天愁眉苦臉。跟我們抱怨說自己抽的煙越來越差,車也隻能停在車庫,加不起油。

有一次他重重地把酒杯砸在桌子上說:" 為什麼別人傢的父母都為子女考慮,全款買房買車,還養孫子。" 他覺得自己每個月供月供養孩子太苦瞭。

而買車的錢傢裡也出瞭一半。可以說傢裡老父對得起他瞭。可他還是會抱怨自己的父母。

但是親戚的苦惱不是大兒子的抱怨。而是在傢啃老的小兒子說要買房結婚,因為女朋友懷孕瞭。

給孩子再多的說教,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這個世界的不容易。

曾國藩說:" 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孩子隻有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通過勞動及學習來獲取價值感。而不是依靠一身的名牌或者父母的權勢獲得價值感。這樣才會發展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面對貧窮,有人 "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有人卻自甘墮落,淪為盜匪之徒,或成瞭拜金的奴隸。

二者為何相差甚遠?難道是天生的嗎?我覺得這離不開父母早期給孩子的精神養料及影響。

面對貧窮,有的人就像石頭縫裡冒出來的野草一樣。讓人感受到錚錚鐵骨和不屈的精神。

莫言在回憶自己母親的一文裡提到:

" 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傢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饑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

如果你無法給孩子富足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你給孩子的愛和言傳身教的東西卻是什麼都無法比擬的。

跟物質條件的好壞相比,內心的豐盈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更重要。而孩子內心的豐盈卻靠父母和傢庭的愛來澆灌。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離開孩子,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條件。等孩子回到自己身邊的時候,已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個樣子。

再苦再難,請留在孩子的身邊,用自己的行動給他一個答案。

當孩子問起我們傢是不是很窮時。

父母對於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對於貧富坦然的心態就是最好的回答。

- END -

*   作者:魚爸,傢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 80 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傢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傢庭關系建造知識,以男孩養育為切入點,分享有趣、有愛、有信的內容。

end

最近精彩

再難,也要把孩子留在身邊。。。看後再也不敢和孩子分開瞭!

有人給 10 歲女兒發瞭一張色情動圖,這位媽媽的做法令人欽佩

請別再逼孩子 " 乖 " 瞭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傢孩子沒見識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兒子跳樓身亡:優秀的孩子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