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任務,應該是向內集聚勢力,發展獨特的個性,而不是排他性的向外拓展。
每一個孩子終其一生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圓滿。
那些期待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的父母,是對孩子自我發展的一種禁錮,甚至是孩子找到真實圓滿自己的一種阻礙。
作者:蘭蘭媽,本文來源:公眾號 " 未來教育學堂 "(ID:wljyxt)。" 藍橡樹 " 獲授權轉載。
........................................
不止一位父母和我說起這個話題:現在的朋友圈太讓人焦慮瞭!
一打開朋友圈,A 的女兒去國外參加小提琴演出得瞭獎,b 兒子的書法被展覽,c 孩子的畫畫功底如火純青……
在朋友圈裡的孩子,幾乎人人都是天才!這些天才孩子不僅活在朋友圈,更活在生活圈。
有人在知乎上問:中國父母最喜歡聊的話題是什麼?
答案:孩子。準確地說,是優秀的孩子。一個優秀的孩子足以讓傢長滔滔不絕。如果傢裡沒有一個可以拿出來聊的優秀孩子,每一個傢長都會覺得臉上無光,焦慮不堪。
於是,不斷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如果孩子成績好,那就自然有無數談資;如果成績一般,就誇孩子的特長;如果沒什麼天賦,則講孩子身體好,如果實在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就說這個孩子聽話懂事,罵他也不反抗……
五十年前,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說:統治中國的三女神是 " 面子、命運和恩典 "。
從文化傳統上來講,講面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
如果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作為父母,人到中年,青春逝去,生活一地雞毛,工作波瀾不驚。他們希望能尋找到一種慰藉來填補心中的空缺,達到精神上的撫慰。
於是,自己投入瞭無數心血和期望的孩子,就成為瞭精神上的最好寄托。
因此,言語上的炫耀,甚至是無中生有的捏造,誇大事實,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瞭內心對孩子望子成龍的渴望,也滿足瞭自己膚淺的虛榮心。
一、父母炫耀的資本是一種虛假存在
這種膚淺的虛榮心,或許連父母自己都未曾意識到,這是自己編造誇大而成的假象。因為活在虛假中太久,自己都會無法分清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
知乎上有一個 20 歲的男孩說起自己小時後的經歷:
一次作文比賽,他的一篇文章獲得瞭全校比賽的二等獎,當時他全傢人都高興壞瞭,恨不得昭告天下,奶奶更是把獲獎作文打印出來,發給小區的鄰居,人手一份,逢人便誇自己孫子多有出息,是個小作傢。
他完全沒想到,一次偶然的突出,會讓全傢人如此興奮,父母的期望,虛假的優秀,像一記重拳砸在臉上,烙在心底。很多年裡,他都討厭傢人,更討厭自己,那篇作文成為心底的一道硬傷,花瞭很多年時間,傷口才慢慢愈合……
父母用一種偶然的勝利,達到虛榮的目的,讓孩子成為照亮自己人生的希望之光,但是孩子內心求真的價值觀被扭曲,痛苦與嫌惡在心裡交織,矛盾在心裡翻滾……
我們得瞭解這樣一個現實: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跌跌撞撞,歷經坎坷的。成功的出現是成長中的偶然,誰都不可能是常勝將軍。
什麼才是成長中的必然?那就是各種挫折、失敗、難堪、崩潰!
就說我自己的孩子吧,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也經歷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敗,體驗過多次難堪和情緒崩潰的場面。
相對於孩子的成功,我更看中這些挫折。就像我在《素養決定孩子的格局》書中所說的,失敗是一種常態,教會孩子懂得失敗,才能提高逆商,最終培養出孩子永不言棄的精神。
哪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別人的標桿,哪有孩子是天生為表演而準備的?再優秀的孩子,也不可能能在父母的虛榮和攀比之下過好自己的一生。
即便天才如傷仲永,五歲就能作詩,在父親的到處炫耀之下,最後落得個泯然眾人,靈性全無。
為人父母者所能做的,應該是在他遭遇成長中必然會出現的挫折、失敗、崩潰、難堪之時,給予孩子最大限度地鼓勵、陪伴和愛的支持,讓孩子在挫敗中成長,在低谷的體驗中培養出堅韌的品格和素養。
而不是在他偶然出現成功之時,炫耀孩子的成功,通過炫耀孩子,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洞,撫平內心的焦慮。這種誇耀是最大的壓迫和傷害,而不是愛!
二、父母攀比讓孩子活在虛假的世界中
父母攀比帶來可怕的危害,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沉重負擔,更可能是讓孩子生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裡,認不清現實,找不到自己!
蘭蘭媽認識一個在美國留學的女孩,父母傾盡傢財把孩子送出國。女孩在美國的學習成績一般,表現平平。但是媽媽特別喜歡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大肆炫耀女兒在美國是如何優秀,已經在美國修瞭雙學位,正在準備繼續考研深造……
一開始女孩面對父母的包裝也感覺羞愧難當,但是漸漸地,她越來越適應別人羨慕的眼光,她自己也開始輕飄飄起來,享受自己成為瞭眾人矚目的焦點的感覺。
幾年後,女孩學成歸來。令人驚愕的是,眾人期待的留學歸國的精英,卻在很多份工作的面試中,被刷下來。從眾人誇贊,到人人嘲諷,女孩羞愧難當,連出門都沒有勇氣,更別提追求自己夢想的勇氣……
父母顏面無光,於是開始埋怨孩子沒有在國外好好學習;而女兒則埋怨父母送她出國又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援,讓她每天兼職打工累成狗,對於學業根本力不從心。
一個原本溫馨的傢庭,最終就隻剩下唉聲嘆氣和相互埋怨,令人唏噓不已!
不久前,有朋友推給我看那個曾經在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林妙可的視頻,當我點開時,頓時倒吸瞭一口涼氣。
視頻中的林妙可面對著鏡頭搖頭晃腦,說話嗲聲嗲氣,條理邏輯混亂。眼神不定,和小時候一模一樣,全然不似十八歲女孩該有的樣子!
為什麼如此靈氣清秀的一個童星,長大之後竟然連普通人的常識和邏輯都沒有?這是因為 9 歲的時候,搖頭晃腦、嗲聲嗲氣,聽到的掌聲太多瞭!
每一個孩子都是會趨利避害的,當她知道這樣的行為就能獲得掌聲和鮮花,於是就很自然地跟著掌聲走瞭。
他的父母拉著她到處炫耀,除瞭炫耀之外沒有正常人的生活,這給她營造瞭一個完全虛假的世界,她活在虛假的世界裡,完全沒有醒來。
她認知的世界也停留在 9 歲那年,據她媽媽說,到瞭初中,林妙可都還沒學會過馬路。無法想象一個沉浸在虛假世界的孩子,怎麼在未來生存下去!
三、被攀比的孩子卷進瞭虛假的競爭中
喜歡攀比的父母,還很容易讓孩子陷入一種虛假的競爭之中:他們所追求的是一個看起來比周圍孩子都優秀的孩子,而不是真正優秀的孩子。
童年和少年時代通常情況下,接觸的圈子都非常有限,就算凡事必爭,爭來爭去也就是周圍小圈子。
蘭蘭媽說過,在全球化時代,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競爭。如果我們把孩子局限在小范圍內的競爭中,孩子便無法產生更開闊的眼界和格局。
這樣培養出來的,不是真正的競爭力,而是攀比心。
而且如果我們太過於重視眼前的這點小競爭,一心想贏,產生越俎代庖情況。
比如,去年在微信上刷屏的某小學用大數據研究蘇軾的成果,各種讓人驚嘆的老練霸道的論文,大傢紛紛猜測這應該是出自傢長的手筆。
還有大傢都在吐槽幼兒園手工作業,讓傢長們疲於應對,但是你仔細一看,傢長們拿出來的一個賽過一個的精致無比的手工作品,這些明顯不是出自一個孩童之手。
其實幼兒園老師的本意,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親子間共同協作,而非交出來的作品有多完美。孩子們多多參與,哪怕是亂七八糟看起來的幼稚塗鴉也是好的。
但是,太多的傢長出於競爭和虛榮,急於拿出精致的作品,而不是孩子的參與度。
這樣的虛假競爭,孩子得到的是什麼呢?除瞭一個虛假的結果之外,得到的隻有虛榮心的滿足。
這樣虛假的競爭將傢長和孩子的註意力引向瞭 " 與周圍人比較 " 和 " 贏的結果 " 上,而忽視瞭孩子的自我發展和自我的探索。
四、人生本不是一種比賽
要知道,人生本不是一場比賽,硬要說是一場比賽的話,也隻是一場和自己賽跑的馬拉松。
童年的任務,應該是向內集聚勢力,發展獨特的個性,而不是排他性的向外拓展。
每一個孩子終其一生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圓滿。
所以,每一個父母,都應該自勉,停止對孩子的攀比炫耀,棄置對孩子每一份具體的內在期待,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按照孩子自己的本性和節奏來成長,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未來教育學堂,是斯坦福夫婦共同打造的原創教育平臺。以在美生活十多年的經驗為基礎,以人工智能時代發展為導向,致力於為 21 世紀學習型傢長提供全球最前沿教育資訊,分享世界優質教育資源。聚前瞻性與獨創性為一體,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助力新生代傢長,培育出贏在未來的世界公民。歡迎關註公號 " 未來教育學堂 "(ID: wljyxt ) 。
萌塔教育 · 開學季
9.9 元試聽課限時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