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粉們的眾多評論中,最打眼的是媽媽們對娃爹的吐槽。有一條評論常爸記憶猶新——
" 一讓他帶孩子出去玩,鐵定去超市,買一堆吃的喝的玩的,食品飲料全是平時嚴禁接觸的垃圾食品級別,玩具七七八八堆瞭一屋子。
說他吧,他還振振有詞:花幾個錢買個孩子開心,何樂而不為呢?簡直讓人無語瞭。"
常爸一邊看,一邊反思自己,好像比起媽媽的堅定立場,爸爸們對娃的軟磨硬泡、撒潑打滾的確挺沒抵抗力的。比如這個視頻裡的爸爸,簡直就是所有爸爸的縮影啊。
不過,也不能全怪爸爸們心慈手軟,超市這種是非之地,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擺在貨架上可以隨便拿,讓一個初出茅廬的娃能我自巋然不動,這難度系數簡直不要太大啊!
所以相當一批爸媽及早 " 開悟 " 瞭,惹不起咱躲得起啊,咱不去瞭還不行嗎?
不過常爸一個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的朋友就專門反其道而行之,奉超市為 " 溜娃聖地 " 和 " 超級學校 "。不僅不擔心孩子逮啥要啥,反而除瞭教給他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外,還把語文課、數學課搬到瞭超市裡,一切從生活中來,邊玩邊學,還特別實用!今天就趕緊跟她學幾招。
作者簡介
吳子系
倆娃媽媽,畢業於北京大學金融系,十二年銀行從業經驗,信奉好的教育都是為生活做準備。
我始終認為,好的教育是為生活做準備,所以,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在生活中進行。
在吳習習(我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瞭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又 " 棒棒噠 " 的教育場地,那就是——超市,它不僅是媽媽們的超級市場,更是孩子們的超級學校!
購物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要讓孩子積極參與,這個不必多言。
之前提到過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的重要性,超市是個很好的實踐場所,這點也很容易理解。(詳見:壓歲錢,應該教孩子怎麼花?會 " 花錢 " 比會 " 攢錢 " 更重要——別錯過小小理財傢的 " 敏感期 ")
即使是從知識學習的角度,超市也是一個非常棒的場所。
在超市裡可以學什麼
識物
瓜果蔬菜肉類海鮮,效果雖然趕不上在自然環境中學習,但大部分一樣可以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拿著認物卡片問孩子 " 這是什麼?" 強太多瞭。
識字
在識字的敏感期,孩子非常喜歡念招牌、念標題,超市裡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發現它們的名字(文字)是吳習習曾經非常喜愛的遊戲。
識數、運算
加、減、乘、除,超市裡可以用來出題目的素材太多瞭。吳習習的小數、百分數(多 20% 之類的)都是在超市接觸到的,還默默地掌握瞭元角分的換算,這個我們並沒有刻意練習,直到二年級傢長們在微信群裡抱怨 " 一元二角等於 120 分孩子怎麼就是轉不過來這個彎 " 的時候,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對於不去超市的孩子,對這個居然有點難以理解。
邏輯
大包裝合適還是小包裝合適?靠自己的腦筋解決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可是相當大的挑戰,是綜合運用現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相當好的嘗試。
另外,不知道傢長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和小包裝比起來,並不總是大包裝更便宜!超市的工作人員好像經常會跟我們開一些 " 趣味找一找 " 的玩笑,正好方便我們分分鐘教會孩子切莫過度依賴慣性思維這件事。
帶孩子 " 混 " 超市的好處這麼多
咋混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可以逐步參與到逛超市的遊戲中。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安排些力所能及的任務給他,比如,結賬的時候幫忙把東西放到收銀臺的傳送帶上、把錢或者卡遞給收銀員、取購物小票等等,看似這麼簡單的事也能讓孩子對錢和物的交換有個直接的感受。
對於年紀略大的孩子,可以刻意制造學習場景,例如讓他在貨架上找到要選的商品。而對有一些運算基礎的孩子,可以讓他做一些價格的比較和計算。
實施起來有困難?沒關系,可以先在傢裡預演孩子們最喜歡的 " 賣東西 " 遊戲:
· 對於還不認識數字的孩子,遊戲中有交換的動作就可以。
如果孩子已經認識數字,可以為遊戲中的物品設置價格。(註意遊戲中使用真鈔哦)
如果孩子還不會運算,那麼價格就設置為一元、五元、二十元這種直接有對應面值的,在這個過程中就學習、熟悉瞭面值。
當孩子開始學習運算時,購物遊戲中物品價格就可以設置為兩張或者幾張鈔票面值的合計,也可以通過找零引導減法的應用。
對更大的孩子,可以直接在超市裡出 " 考題 "。
" 這次選的巧克力 + 餅幹一共多少錢?" ——加法
" 今天的購物預算是 50 元,我們花超瞭沒有?" ——加減法
" 兩包薯片多少錢?三袋餅幹多少錢?四瓶酸奶多少錢?" ——經常做這種運算,孩子可能自己就會產生乘法的意識。
" 大包裝和小包裝哪個更合適?"-- 一個情景綜合單位、單價和除法。
這裡需要提醒一下,綜合性問題要留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去思考,一定要遵循先感受,再總結抽象的路徑。
例如比較大包裝的薯片和小包裝的薯片哪個更便宜,對於沒有單價概念的孩子其實是一個相當大的難題,可能會直接憑價格回答 " 小的便宜 "。
這時候,傢長不要直接提出計算單價,要引導孩子進行觀察,玩個 " 找不同 " 的遊戲,最後可能得出結論,價格不一樣,體積不一樣(孩子不會考慮重量是很正常的),其他沒有什麼區別;接下來要在 " 價格高 + 大 " 和 " 價格低 + 小 " 之間進行比較,如果孩子能想到將大包裝進行分割,就可以適時引入單價的概念。
不論進行到哪一步,如果現場一時之間得不到答案,都可以作為思考題帶回傢慢慢想。
對於這種比較,孩子可能會遭遇若幹次才能逐步形成清晰的思路。整個過程中,傢長都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要直接提出概念和結論,在我看來,概念和結論隻有在 " 隻差一層窗戶紙 " 的情況下點破,孩子才能得到一個可以內化的概念。
最後說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這也是很多傢長不喜歡帶孩子去超市的原因:
去瞭超市孩子什麼都想買,
不給買就鬧,怎麼辦?
這個狀況確實很普遍。
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尤其自控能力有限。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反倒特別建議傢長多帶 Ta 去逛超市。
因為自控能力對孩子將來的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都非常重要,這種重要的能力,是可以通過練習提高和加強的,而逛超市就是個很好的練習場景。
通過逛超市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需要傢長提前從幾個方面做好準備:
一方面,要抱有合理的期望,自制力通過練習可以提高,但總體還是受到發育水平的限制,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不要期望過高,重點看是不是較以往有進步;
另一方面要註意提前與孩子溝通,給出明確的規則,每次對規則的遵守都是一次練習,可以逐步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自控能力。
最初帶吳習習去超市,我想做的事情也會被她一會兒要這個一會想要那個的要求打斷,後來每次出門前,我都會跟她講這次去是要做什麼,比如 " 今天隻是去逛逛看,我們不買東西。" 在超市她說想喝養樂多,我會告訴她," 養樂多很好喝,如果現在馬上就能喝養樂多就好瞭,不過很遺憾,我們這次來隻是逛逛,不買東西的,下次購物的時候你可以把養樂多列在你的清單上。" 如果她繼續鬧,我還會重復,原則是情感上接納,但結果是 " 不 "。
溫和但堅定地拒絕能夠很快(但不會是立刻)讓小朋友學會尊重規則。如果孩子過於哭鬧,可以迅速將Ta帶離現場,讓Ta知道因為沒有遵守規則,這次購物不能繼續瞭。
有段時間,如果要買東西,我們會在出門前先列好一個可以給吳習習買的物品清單,這樣事先在傢裡完成各種討價還價的談判拉鋸戰,就避免瞭在公眾場合與孩子發生爭執。
當她還不識字的時候,是用畫圖的方式,她畫一個自己能明白的圖,買到這個東西就把這個圖劃掉,這個動作似乎也讓她有瞭很強的滿足感。
常爸說
看到這裡,不知文章開頭那些怕麻煩的超市獨行俠父母們,是否已經重燃信心與鬥志,準備也來挑戰一把瞭呢?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在態度上像對待客戶(認真投入),在方式上像對待孩子(適度期望),孩子可能會給你相當驚喜的表現!
孩子們在超市裡的收獲實在太大瞭,不知道大傢有什麼自己的經歷和體會,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