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的北大,要專門招收一批高二學生!

03-24

關註一讀 EDU 微信公眾號(id:yidu_edu),第一時間接收最新專題文章!

北大也要建 " 數學英才班 " 瞭。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兩所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本科招生方面的改革步伐,經常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態勢。

於是,繼清華大學推出 " 丘成桐數學英才班 " 後,北京大學也發佈瞭 " 數學英才班 " 的招生簡章。

兩校都不約而同將招生觸角直接前移至高二學生群體,其中,與還面向高三應屆生招生的清華英才班不同,北大英才班僅面向高二非應屆生群體招生,顯得更為 " 徹底 " 和 " 激進 "。

在此前推出分析清華英才班招生文章的基礎上,一讀 EDU(id:yidu_edu)今天將主要圍繞北大英才班展開分析。

清華英才班招生簡章公佈後,網上就已有質疑清華此舉是在 " 掐尖 " 的聲音出現,而從北大英才班的招生簡章裡,人們其實同樣可以找到幾條質疑北大 " 掐尖 " 的理由。

例如:

考核時間安排在高考統考前的 3 月底、4 月初,有提前選拔、幹擾高中教學秩序的嫌疑;

招生對象限定在高二在校生,並允許他們進行高考補報名,但這些非應屆高中畢業生並不符合各省的高考報名條件;

通過選拔、獲得認定資格的高二學生,也將拿到北大在自主招生、綜合評價試點招生等能夠給予的最高政策優惠,即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即可被北大錄取。

以上質疑也不難被教育部事先察覺到,然而,教育部最終仍批準北大、清華從今年啟動各自的數學英才班招生,背後肯定還蘊含著更深層的考慮。

首先,從數學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需求來看,確實需要從非應屆學生中,提前選拔一些富有數學研究潛質、有志於終身從事數學研究的科研苗子。

這是因為,數學傢的 " 黃金年齡 " 比其他一些學科要早,歷史上不乏年輕時就已展露過人才華的天才數學傢。有 " 數學界諾貝爾獎 " 之稱的菲爾茲獎也要求,獲獎者年齡不能超過 40 歲。

對他們而言,中青年時代才是靈感不斷、攻克數學難題的好時光,一旦錯過,再做出開創性科研成果的概率將顯著下降。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及早完成學業,進入科研領域,從而延長自己的 " 學術生命 ",增加取得研究突破的可能性。

其次,一些非應屆畢業的高中生也已展露才華,引起高校的註意。

僅以較受高校認可的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為例,近年來已出現優秀學生低齡化的發展趨勢。入選 2018 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傢集訓隊的 60 名全國佼佼者中,就有近 3 成(26.67%)學生並非高三應屆學生。

顯然,這就證明,數學水平並非和學習年限完全對應,如果有學生已通過奧賽、國外數學大賽等方式證明瞭自己的潛質,抱有 " 得天下英才而與之 " 想法的頂尖高校,也就難以抗拒將他們盡早招攬開始培養的念頭。

所以,北大、清華數學院系有招生需求,再加上兩校之間存在競爭關系,隻要其中一所高校有所行動,另外一所也會盡可能緊隨其後。

最後,英才班招生制度設計上,也在盡量避免對高招錄取公平、公正性的影響。

比如:

除符合保送條件的學生外,此次英才班招生仍要求學生走完高考報考、錄取流程(但無須填報高考志願),對他們的高考成績,也有一定的剛性要求;

錄取時,北大將對學生實行單獨錄取,無須學生填報高考志願,保證他們如果高考成績無法達到北大錄取要求,也不會被其他高校錄取,進而影響到其他考生的正常權益;

與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特殊類型招生一樣,北大也會按教育部相關規定,對獲得英才班招生入選資格的考生進行公示。

通過閱讀以上分析,大傢或許可以理解教育部為何允準北大、清華做此嘗試,但不可否認的是,北大僅面向高二學生招生(且招生人數或將多於清華)的做法確實有些 " 激進 "。

畢竟,我們很難確保,每年都有足夠數量的高二在校生能夠真的符合北大要求,借助英才班提前進入北大開始數學學習。

而且,對照北大數學科學學院近年來每年 150-200 人的招生規模,如果在不擴招的前提下專門針對高二學生招收英才班學生,將直接動用學院 15%-20% 左右的招生計劃,進而會相應擠占自主招生、高考統招招生計劃

由此可以延伸出來的疑問就包括,這樣設置是否值得,以及在具體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平衡英才班和非英才班之間的差異,例如,因為英才班的存在,是否會過多擠占非英才班的教學、師資資源等

隨著改革的深入,北大需要用實際行動回應人們的疑問和辦班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否則,就難以對得起選上來的優質生源,也不會為後續深化改革贏得更為充分的輿論空間。

筆者相信,既然北大、清華的數學學科可以 " 破冰 " 開招非應屆畢業生,那麼,其他基礎學科也會提出同樣的要求。

但考慮到北大清華的影響力和此類招生的特殊性,教育部恐怕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將這種 " 特權 " 普及給更多的學科。

比較穩妥的策略還是先讓數學學科探索試點,給後續改革積累經驗

總之,既然開始招生瞭,筆者還是希望,北大、清華能珍惜手中來之不易的自主權,紮實做好第一屆招生及後續培養工作。

社會各界也不妨給予他們改革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本期作者

北京研究分站 許路陽

一讀 EDU 編輯部

本文及本報告所有內容版權屬於平方創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所有。公司旗下包括面向高等教育機構的數據與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 SquareStrategics(方略)、全球領先的學生學業發展平臺 ApplySquare(申請方 www.applysquare.com)、專註高等教育的研究性自媒體一讀 EDU(微信公眾號:yidu_edu)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