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陳寶生談“大班額”和“雙一流” | 兩會記者會

03-17

3 月 16 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 "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在開場白中,陳寶生說,新時代教育人要答好兩個 " 考題 ":一個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一個是解決好教育面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種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陳寶生部長具體說瞭啥?小編帶大傢看一看。本期推出 " 大班額 " 和高校 " 雙一流 " 建設答問。

後續答問,持續推出。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 大班額 "必須堅決消除

光明日報融媒體記者: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抓緊消除城鎮 " 大班額 ",教育部也明確,今年要基本消除 66 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 年要基本消除大班額。請問陳部長,實現這一目標具體舉措有哪些?

陳寶生:

謝謝你提的問題。" 大班額 " 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個教室裡面放多少桌子、多少板凳、安排多少個人的問題。" 大班額 " 會帶來三方面危害:一是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傢可以想一想,人一多,心情肯定不好;二是影響教學質量,坐在後排的看不到板書、聽不到老師授課的內容;三是有可能帶來安全問題。所以," 大班額 " 必須堅決消除。

2017 年在消除大班額方面,我們取得瞭突破性進展。我給大傢報個數,大班額有兩類:一類是超大班額,66 人以上;另一類是大班額,56 人以上。2017 年,大班額有 36.8 萬個班,占全部班級的 10.1%,這一年我們減少瞭 8.2 萬個大班額,和上年比下降 18.3%,這個幅度是很大的。超大班額,現在全國有 86000 個班,占全部班級的 2.4%。去年一年,超大班額減少瞭 56000 個班,下降的比例很大,近 40%,這是去年在消除大班額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對這個問題,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各級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逐年治理、逐年好轉。我們的目標是 2018 年要基本消除 66 人以上的超大班額,解決 2.4%、86000 個的問題。明年解決大班額要取得突破性、決定性進展,到 2020 年基本消除大班額,就是 56 人以上的班,解決 36.8 萬個、占比 10.1% 的問題。

總結這些年的經驗,措施是統籌、規范、臺賬

統籌,就是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把 " 城市擠 " 和 " 農村弱 " 統籌起來考慮。" 城市擠 " 這一塊核心是增加學位。過去我們建瞭好多小區,規劃中有標準化學校配置,但是欠賬很多,沒有建。欠賬的要補上,要還賬,新建的小區必須同步建設標準化學校,千方百計增加學位。" 農村弱 " 這一塊,主要是辦好教學點、寄宿制學校。把這些辦好,提高教學質量,能夠穩定一部分生源。這是統籌起來考慮。

規范,就是要規范學校的招生行為、辦學行為,科學設置學生的作息時間,搞好中小學免試就近入學改革,同時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在區域內合理分配。普通學校要 " 提質穩源 ",就是提高質量,穩定生源。

臺賬,就是要按照各省市縣政府設定消除大班額的規劃,建立工作臺賬。按照今年超大班額基本消除、明年大班額取得突破性決定性進展、2020 年基本消除大班額這樣一個目標,倒排工期,落實責任,建立工作臺賬。督辦,根據臺賬、根據規劃,督促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確保目標如期實現。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工作。這是多年經驗的總結。這些措施采取之後,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校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在 2 月初發佈的 2018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中,中國有 101 所高校上榜。請問教育部對此怎麼看?在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推進內涵式發展方面將采取哪些關鍵舉措?此外,請您介紹下對在內地就讀的香港學生有何優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謝謝你。關於大學排名問題,可以跟你講三句話:

第一句話,經過這十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的發展,中國高校在世界主要排名中位次整體前移,這說明我們高等教育辦學的質量和水平已經開始沖刺世界水平,我們辦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陣已經開始形成。

第二句話,有 101 所學校在 2017 年上榜,這表明我們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隨著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同向同步同質量提高的,我們走向世界的教育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第三句話,對這些排名和評比,可以參考,但不要在乎,它僅僅是提供瞭一種觀察和分析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角度。可以去尋找差距,但在整體發展上我們要增強自信。

這是我對這些排名的看法。尊敬排名,不唯排名,重在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學校。

關於高等教育發展質量問題,我們要辦四件事:

一要提升培養能力。學校辦得好不好,能力十分重要。因為學校生產的是未來、是人才,為未來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才培養能力就是學校的生產力。

二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時代需要,信息化時代、全球化時代、新的科技革命的時代,人工智能異軍突起,引起各方面高度關註。這要求我們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這樣才能培養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一代新人。

三要優化結構。要調整優化學科結構、專業結構,讓高等教育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為未來提供人才,就要緊盯未來;要為市場提供服務,就要緊跟市場需求。這就叫作跟著市場調,盯著未來走,把結構搞優化。

四要改革體制機制。為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各種人才提供體制機制保證。

總之,改革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向改革要動力,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針。

文字來源| 中國網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