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竟一直恨著我深愛的媽媽……

03-22

作者

姚蘭(妙樂媽媽)

曾任《心理月刊》編輯部主任、《MING 明日風尚》主編。

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專業。

" 常青藤爸爸 " 公眾號專欄作者。

上周四下班路上,我突然覺得天旋地轉,勉強支撐到傢,一進門鞋都沒來得及換,就一頭紮進廁所狂吐。妙樂跑到我旁邊,看得出來她被嚇壞瞭。

妙樂爸爸給我接瞭一杯水,欲言又止,他清楚又是我的頸椎在作祟,但最後還是給瞭一句:" 跟你說過多少回,抽空鍛煉鍛煉、活動活動。"

晚上,正巧閨蜜來電話說別的事,聽到我的情況,她說:" 孩子大瞭以後上學、輔導功課、做飯、接送,再加上你工作上班,老人那邊也開始需要人照顧瞭,正是要勁兒的時候,別回頭你自己身體先盯不住瞭。"

晚上,妙樂從她的房間跑到我的床上,摟住我,小聲說:"媽媽,我害怕。"

她小小的心此刻正被大大的恐懼占據,我抱緊她,一字一頓地說:"不怕,媽媽在!"

對於媽媽來說,你在那裡,孩子就是安心的;對於寶寶來說,有媽在的日子,才是溫暖的。

記得那一年我參加龔鉥博士的易術心理劇工作坊。

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學員甲扮演胎兒的角色,被一個道具大被子裹在裡面,形成產道的樣子。

學員甲要奮力在產道中掙紮蠕動到出口,以求獲得新生,周圍有幾個學員輔助拉緊被子。

而另一個學員乙,則扮演媽媽,在出口處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其他學員作為觀察者,觀看著臺上發生的情景。

我的註意力更多地放在那位媽媽的身上。

媽媽坐在出口,笑嘻嘻地看著胎兒努力地掙紮,很輕松,在我看來甚至有些滿不在乎,就好像在做遊戲一樣。

慢慢地,我開始憤怒,我認為這個媽媽太不以為然,太沒有責任感,太不珍視這個孩子,她,不配做一個媽媽!

最終," 胎兒 " 掙脫出 " 產道 ",來到瞭這個世界。

大傢歡呼鼓掌,向表演者致謝,而我,則狠狠地瞪瞭那個扮演媽媽的學員乙好幾眼。

龔鉥博士開始詢問大傢看瞭剛才一幕表演的感受。

於是,我毫無保留地陳述瞭自己的感受。

在陳述的時候,我依然憤怒,甚至可以說是怒不可遏。

我很少在公開場合,尤其滿是陌生人的地方,如此憤怒。

龔鉥博士很平靜,她輕聲問我:" 你的憤怒指向誰?"

" 是那個媽媽啊,她很差勁。"

她又問:" 你想想,是她嗎?你的憤怒到底是指向誰,你對誰感到憤怒?"

被她這麼一問,我仿佛從一個玻璃罩子跳脫出來,答道:" 是我自己。"

在此之前,我曾經自然流產,我很難過,同時也很自責,責怪懊惱自己沒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孩子。

我甚至想,是不是我沒有資格做一個媽媽?以至於上天不願意給我一個孩子。

" 所以,我是對自己感到憤怒嗎?是對自己不滿嗎?" 我問龔鉥博士。

她沒有正面回答我,而是再次追問:" 你的憤怒到底是指向誰?你究竟是對誰如此憤怒?" 聲音依舊不大但更有力量。

此情此景,仿佛有一支利箭穿透瞭我的心,血就那樣噴湧而出,我心底生出前所未有的恐懼,既而,淚水奪眶而出,泣不成聲。

我來不及驚訝,但那個最終的、最真實,而又最殘酷的答案最終還是浮出水面——我的憤怒居然是指向我自己的媽媽!

在我 13 歲的時候,最最疼愛我的媽媽因病去世瞭。

我是那麼地愛她,離不開她。

她也視我為珍寶,我曾經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幸福的孩子。

而就在龔鉥博士追問我之前的那許多年,我一直思念她,我從未覺得我心中有恨意。

但當追問開始的時候,真相就這樣暴露瞭出來,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是有 " 恨 " 的:

我 " 恨 " 她在我年幼的時候離我而去;

我 " 恨 " 她把我孤零零丟在這個世界上;

我 " 恨 " 她讓我從無憂無慮的小公主瞬間變成讓人憐憫同情的沒娘的孩子;

我 " 恨 " 她無法再讓我跟她分享我此生每一個或開心或難過的日子;

我 " 恨 " 她讓我不能再叫一聲那個讓人幸福無比的名字—— " 媽媽 "!

以至於每次聽到《世上隻有媽媽好》這首歌的時候,我都想把寫歌的人和唱歌的人碎屍萬段!

然而,這 " 恨意 " 被我對媽媽思念和愛隱藏起來,隱秘到我自己毫無察覺,直到數十年之後,真相噴薄而出的那一瞬間,我痛不欲生。

那一天,我在臺上哭瞭好久好久,龔鉥博士撫著我的後背任我肆意痛哭,臺下的學員們也都默默陪著我。

我感恩那個時刻,至今。我接納瞭自己對媽媽的 " 恨 ",也更加堅定瞭對她的愛,這兩者並不矛盾。

第二年冬天,我順利生下瞭妙樂。很奇妙,是不是?

當我們真實真正瞭解、接納瞭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之後,我們的身體是會感知得到的。

而當我第一次抱緊妙樂的時候,我也在心底默默許諾:" 我不會允許自己輕易離開你的,我的寶貝。"

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博士、教育專傢薩巴瑞在《父母的覺醒》一書中寫道:" 孩子能映照出我們的成功與失敗,讓我們隨時隨地發現自己的‘不覺醒’,從而促使我們學習與成長。"

而就是妙樂的一句 " 媽媽,我害怕!" 讓我覺醒到對於自己健康的忽視,並不是一種值得稱贊的付出,反而是對自己、對傢人不負責任的做法。

我母親當年的病情不同,確實是事出有因,而在心理工作坊中將我未察覺的情緒剖出釋放,也讓現在的我覺醒到,陪伴對於孩子的萬分重要。

在這裡,咱們先不談什麼高質量陪伴、不吼不叫做父母、給孩子什麼教育才最好,隻說當孩子叫聲爸爸媽媽的時候,我們能第一時間回應;

當孩子想到爸爸媽媽的時候,心裡踏實安心;

當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足矣!

你在,才談得上陪伴,才談得上愛、教育……你不在,一切何談?

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在電腦前工作,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加班趕夜車是常態。

經常是娃睡瞭她還未歸,娃醒瞭,她也出門瞭。

為瞭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經濟條件,就是要拼命啊!

太多的聲音在討論:職場媽媽如何平衡事業與傢庭?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

卻很少有人關註媽媽們的壓力與健康。

而我們也最最容易忽視掉自己。

孩子是第一位的,那我們自己呢?

有多少媽媽海淘奶粉和優質嬰幼兒維生素一擲千金,自己身體不舒服多喝兩杯水就扛過去瞭;

為瞭孩子的餐食挖空心思營養搭配、買有機果蔬,自己的午餐卻一份 M 記外賣就草草打發瞭;

花一兩萬給孩子報瞭體能班,學這個拳那個球,自己卻總是徘徊在健身房門外 " 再說吧 "。

春節期間,《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每個人看過之後都心有餘悸。

人健康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健康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當孩子說 " 媽媽,我害怕 !" 時,能回一句 " 不怕,媽媽在。" 可能就是最負責任的愛!

所以

2018 年我的目標就是

關愛自己

健康生活

成為讓她安心而驕傲的

不老 " 女神 "!

今天是女神節,祝各位女神節日快樂!請多保重自己!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傢人!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