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考 745 分清華學霸,給中國傢長的 5 大忠告,驚醒多少父母!

08-14

每個父母都會羨慕別人傢有個聰明乖巧的孩子,但在這些孩子的背後父母也都功不可沒。我一位朋友的兒子天天,今年剛考上清華大學。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找他聊瞭很久。關於怎麼成為學霸,天天特意從以下 5 個角度給我們一些忠告,希望我可以分享給大傢。

關於分數

從上小學起,父母對我的要求就是這樣的,隻要學習態度端正,考試分數即使低也不會怪我。

所以,我對分數沒什麼概念,隻關註能不能正常發揮,自然沒什麼壓力,所以很少發揮失常,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這都歸功於我的媽媽,她說:" 要像考試一樣認真做作業,要像做作業一樣輕松考試。" 所以我每次隻要考出真實水平就可以。

在我們傢,成績也並不會和物質掛鉤,隻要對我有用的東西,在父母的承受范圍內都會給我買,與考的好不好沒關系。

大部分孩子在考試時過分緊張,而平時做作業又很拖延,隻有將考試看做作業輕松對待,而將平時作業看作考試,才能培養孩子嚴謹的態度。

不提倡物質和獎勵掛鉤,這樣很容易培養出孩子的功利思想,這就偏離瞭學習最初的本質。在這個物質誘惑的社會,我們的孩子隻有對物質不功利、內心充盈,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才會小。

關於閱讀

從小,我父母就會讓我閱讀經典,不僅讀一次,還讓我反復讀。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價值和過人之處。

在閱讀的前期,可能找不到感覺,但是積累瞭一段時間過後,就會有自己的節奏感。

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的題材讀起,之後培養瞭一定的閱讀功底再讀不太感興趣的經典。我每次讀完後都會顛覆自己的觀念,愛上這本書。

每次寫作文,腦中的金句都會蹦出來。這就是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覺中融進瞭我的思想。閱讀不僅能提高我的語文水平,還有助於考試時對題目的理解。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加深後,考試出錯少瞭,分數自然也就提高瞭。

閱讀是最容易培養語言能力的途徑,也是我們不用行萬裡路就能認知世界的最佳方式。正如臧克傢所說:

"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瞭一個益友。"

書,讀的多瞭,就像一把鑰匙,開啟瞭謎團的大門。

關於獨立

父母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培養我的獨立能力。

所以,我的父母都很尊重我。包括初中升高中的志願都是我自己報的,為瞭離傢近我選擇瞭比一高稍微差一點的二高,父母也隻是告訴瞭我利弊,一高氛圍設施好,但是離傢遠,二高可以進尖子班,師資稍微差點,但是離傢近。

我思考再三後還是選擇瞭二高,高中學習更重要的是在於自己的自覺與練習,並不取決於學校的好壞。父母也很認同我這個觀點,並支持引導我。

現在,我考上瞭清華大學,也漸漸長大瞭,遇事不逃避,拿得起放得下,學會思考利弊,有自己的主見。這都歸功於我的母校對我的培養,和父母對我的尊重。

孩子早晚是要離開我們獨自面對這個社會的,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我們的保護之下。在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時,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定是最重要的一點。身為父母,隻有放手,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關於粗心

很多時候,考試沒有考高分,恰恰就是因為粗心這兩個字。

其實,這都是借口,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而沒有考好。粗心,就是能力差,學的不紮實的表現!

所以,平時就要打好基礎,及時預習復習,每一個不明白的小點都要搞明白瞭,反復練習,才能精益求精。

我對學習的苛刻都源自我媽媽從小讓我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有關。讓我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櫃子裡,自己保管。這樣良好的生活習慣時時刻刻都在影響我的學習態度。

對孩子還是要鼓勵,有進步時就表揚,讓他看到希望,調動起他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培養孩子對學習認真的態度,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這才是我們父母要做的。我比較喜歡用賞識教育,讓孩子心靈充滿陽光。

關於智慧

許多父母認為智慧是天賦。沒錯,有一些孩子的確比另一些孩子有創意而被認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還是靠後天訓練來的。和語言的能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小。

我的父母,就會指導我怎樣觀察事物;當和別人有不同的發現、看法和做法的時候,就會鼓勵我表達出來,做出來;更進一步訓練我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後引導我試著發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

對我小小的發現,小小的發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肯定我。這種獲得成就感的過程就是我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俗話說:" 學會瞭總結,就學會瞭學習。"

我也一直鼓勵蘋果多總結,吃透原理、規律,因為在新的學習情境中,遇到的新題目隻是形式不同,命題和解題的原理、方法一樣,一旦吃透,就能夠舉一反三,從容應對。

培養一個孩子,並不是要把他培養成學霸,而是培養孩子身上的拼搏能力,隻有朝著目標不顧一切的奔跑,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孩子本身的潛力。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