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30-40 歲這批 " 前中年 " 的中國爸爸,通常處於年富力強的職業上升期,傢庭和工作之間難以平衡,加之 " 男主內,女主外 " 的傳統觀念影響,造成瞭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在男女工作狀態趨於平等的今天,為何在育兒上,爸爸的投入仍然趕不上媽媽?下文中,同為 " 中年爸爸 " 的作者通過 5 組傢庭的案例,分析瞭這類父親的育兒困境,以及他們的突破嘗試。
文丨李梓新 編輯丨李臻
我兩歲女兒上的早教課,是要大人陪的。10 人左右的課程,出現的大人比例通常如下:媽媽 4-5 人、阿姨 2 人、外婆 2 人、爸爸 1-2 人。 每次,上課老師要輪流向這四種角色的大人分別打招呼。
我通常是那 1-2 個爸爸中之一。不過我並沒有多少異樣的感覺。從通常的社會意義角度,我能理解那些未出席的父親。盡管我自己,也是一位創業者。
在 30-40 歲這批 " 前中年 " 的中國爸爸群體裡,平均每周能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在目前還沒有權威統計。
男人在這個年齡階段,通常處於年富力強的職業上升期,當然也是關鍵時期。如果 40 歲後還不能到達某個社會位置或者財務位置,傳統的觀念就認為接下來其職業生涯的希望不大瞭。而在這個時期,通常孩子出生及尚處年幼,傢庭雜務大幅增多。Work/Life balance 的問題,不僅媽媽面臨著,爸爸也同樣不可避免。隻是在傳統觀念裡面,相關的探討不多。
這個問題,也是世界性問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 2015 年的研究表明,美國爸爸每周平均花 7 小時在育兒上。這個數字盡管比 1965 年的 2.5 小時有大幅上升,但如果考慮到周末所花的時間,中國爸爸這方面的數字應該不會比美國爸爸遜色。美國媽媽每周平均所花的育兒時間,在 2015 年是 18 小時,仍然兩倍於爸爸不止。
傳統中國社會,一直推崇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對男人似乎沒有嚴格的育兒期待。但近年來,自媒體公號發出的 " 婚內單親媽媽 "、" 喪偶式育兒 " 等帶有誇張色彩的論調,實際上是對缺位的父親發出警示:在男女工作狀態越來越平等的今天,為何在育兒上,爸爸的投入仍然不見得能夠趕上媽媽呢?
安來寧是一位在上海頗有名氣的民謠歌手。他發行過個人專輯,也經常舉辦個人演出。但是他的正職,是一名財務經理。之前,他在普華永道工作近十年。同時,他也是一位三歲半男孩的爸爸。
安來寧和兒子
一位四大工作人員的時間表總是繁忙的。早上他陪孩子吃早餐之後,送孩子坐去幼兒園的校車,他在七點左右也差不多要出門瞭。我采訪他的那一天,是他到一傢私人銀行金融公司報到的第一天。這份新工作的通勤時間比之前單程多瞭半小時,需要 80 分鐘。但是他考慮的是,新工作可能會帶來比四大更平衡的生活節奏。
每天晚上,安來寧通常在 8 點到傢,能趕著在孩子睡覺之前給他講上三個故事。孩子最近喜歡恐龍,通過恐龍學瞭不少字詞和知識,他還喜歡小豬佩奇,以及各種各樣的車。
這一年,安來寧在個人的音樂發展上放慢瞭節奏,排練基本也隻保留一周一次。偶爾會有表演,但到外地演出少瞭。而他太太在做人力資源咨詢工作,有時也要忙到半夜歸傢。
事實上,以目前的職場工作時間加上通勤,職場父母們每天基本也就和孩子隻有一頓早餐相處的時間,他們中至少一方,往往在下班到傢的時候,孩子已經上床睡覺瞭。特別是年幼睡得早的孩子。而那些上晚班或者夜班的父母更甚,他們半夜回傢,早上往往晚起,作息完全和孩子錯過。主要陪孩子的時間都在周末。
安來寧認為自己在育兒上盡力瞭,工作的繁忙在金融行業不可避免,幸好傢裡有老人的支持。
中國和美國的傢庭結構很大的不同在於,有相當比例的傢庭是三代同堂,老人傾向於和孩子住在一起,幫忙照顧幼兒,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但這樣也更容易把傢庭中的年輕爸爸從育兒事務中排除出去," 反正你也不擅長,就不用管瞭,安心工作賺錢吧 ",這是通常的論調。
事實上,男女在帶娃這件事上,出瞭哺乳期之後,並沒有多大差別,育兒所需的技能都可以習得並逐漸熟練。而且,男性在體力、耐力上其實比女性更勝一籌。陪孩子折騰,出行時抱孩子等等工作,男性更有持久力。甚至在研究嬰兒車、安全座椅等工具上,男性也有天然的優勢。
但因為長期不被賦予責任或者期望,會導致部分爸爸索性長期在外,甚至分居兩地。反正要應酬,總會應酬不完的,還會有自己的愛好圈子,三五故交。這樣就導致瞭夫妻之間的生活內容容易產生斷裂不能接續的情況。
情況正在起變化。
越來越多的女性在事業上取得不遜於男性的成功,她們收入甚至足夠獨立養傢。而在育兒上,爸爸的作用越來越被強調,父母的合理分工也成為共識。甚至,全職在傢的爸爸,所受的社會壓力也不比以前大瞭。
與此同時,互聯網經濟的興起,使工作模式和以往有瞭不少變化。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在傢工作或者移動辦公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享有比以往刻板的朝九晚五更自由的時間分配權力,卻也自然承受著其他的壓力。美國在傢工作的爸爸人數在 2012 年達到瞭 200 萬,是 1989 年的 2 倍。其中有 21% 表示他們的動因是為瞭更多照顧傢庭。
盧丹和女兒
前廣告人盧丹經歷過一段漫長的 " 回傢孩子已睡覺,醒來孩子已出門 " 的時期。廣告公司不斷在提案和比稿,直至深夜,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基本都隻在周末。後來他辭職,在上海五原路開辦瞭果簍果汁店。
店開得紅火,作息也隨之有瞭變化。現在,周末果簍經常被各種文創市集邀請去擺攤做活動,陪孩子的時間反而少瞭。不擺攤的時候,周末也是客流高峰,不用去幼兒園的孩子會到店裡來玩,陪著爸爸媽媽工作。
而在平時,時間變得相對自由一點。當瞭老板,偶爾可以選擇在傢辦公。也可以在太太不方便接孩子的時候,擔起責任。" 以前在廣告公司的時候,太太是不可以‘不方便’的。" 盧丹和太太幽草,也是因為父母不習慣上海的生活,更願意過著一傢三口的小生活。幽草生孩子之後便成瞭全職太太,在傢培養自己對果汁、繪畫等等愛好。果簍的開店,也有她的功勞。
很多男性陪孩子的障礙,便是覺得陪孩子的無聊感揮之不去。" 當然無聊啊,但這就是生活。" 盧丹說," 幸好孩子現在快 6 歲瞭,可以陪她玩一些復雜點的益智遊戲。"
前耐克市場經理黃楠,之前和朋友發起瞭 " 有的玩公益體育 " 組織,在社區裡組織父母們帶孩子學習橄欖球。他發現雖然是體育項目,但帶孩子來的,隻有 20% 是父親。
黃楠和兒子
男性通常喜歡體育運動,如果能夠身體力行帶動孩子參與,並把自己對體育的理解傳遞給孩子,效果顯然更為顯著。但是中國爸爸在孩子體育的參與度仍然可以繼續提高。
孩子四歲的時候,黃楠選擇全職投身公益並創業,他在上海眾多社區組織瞭傢庭運動。卻也面臨著自己周末越來越忙,不一定能陪孩子的情形,而自己的太太同時也在創業。幸好,一方面是有老人幫忙,一方面創業之後通勤時間大幅減少,他可以把和孩子講故事的時間放到早上。而且四歲的男孩也開始愛自己編故事瞭,要求爸爸把他的故事打字記錄下來。
男性通常在遊戲、故事等方面具有和孩子溝通的能力。對於黃楠和盧丹來說,創業之後,育兒時間雖然不見得增多,但開始擁有的彈性時間,能夠使他們告別以往刻板的,不可侵犯的工作時間,有瞭開放的心來和孩子做實質的溝通,這其實也是孩子重新接納他們的過程。
盧丹說,辭職創業後的近一年,才讓孩子重新接納他。以前,他在傢裡的出現,是可有可無的。" 媽媽在 " 和 " 媽媽不在 ",對於孩子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爸爸在不在無所謂。現在,孩子遊戲的時候經常要找爸爸。盧丹也承包瞭給孩子洗澡的任務。他還每天給孩子編一個連載故事,名字叫做《滑板少女》,他不需要把故事寫下來,而是根據一個主題,就把生活中自己經歷的一些情節編進故事裡。
盧丹給女兒編的小故事
國慶後的這幾天,這個故事來到第十三章,名字叫做 " 雲舞臺和天使樂隊 "。起因是國慶期間,果簍在上海的簡單生活節擺攤,盧丹看瞭幾天的樂隊演出,就把感悟放進去故事瞭。
現在,盧丹出門的時候,女兒會對他說:" 爸爸,你今天要記得把故事編好哦。"
在中國,固有的 " 三代同堂 " 傢庭格局也正在逐漸被打破,傢庭正在逐漸小規模化。2014 年國傢衛生計生委發佈的《中國傢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的傢庭戶平均人數已從解放初的 5.3 人降到 2012 年的 3.02 人。當然,那個時候,二胎政策尚未實行。但更大的因素是,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自己居住瞭。
事實上,盡管在中國,老人幫忙照顧小孩仍然是主流配置。但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條件和意願幫忙帶娃,而觀念日益更新的年輕父母,也像美國父母一樣傾向於獨立帶娃。他們雖然不拒絕父母偶爾的幫忙,但也更樂意求助於保姆和阿姨。
有媽媽認為,老人在傢,小兩口就容易有依賴性,不僅在育兒上,包括傢務事也基本由老人包辦。媽媽在育兒上,經常還是被傢庭成員期待的,而爸爸這個角色卻常常顯得遊離,對於孩子來說,往往隻是一個需要在場的 " 吉祥物 "。
而在傢還打著遊戲的爸爸也為數不少,還通常說是工作累瞭需要放松。這種結構,會使夫妻之間缺少齊心協力建設傢庭的感覺,久而久之,容易疏離。
傢中老人情況不便或者獨立帶娃意願更強的年輕父母,生活上確實呈現出一些不同的狀態。
香港人毛銘基和太太傅真,原來在青島生活的時候,雇傭瞭一名不住傢的阿姨。後來他們搬到北京工作生活,阿姨跟瞭過來,也住在他們傢。這使他們逐漸適應瞭阿姨住傢的生活,也感覺更為方便。後來換瞭一位新的阿姨,也讓她住在傢裡瞭。甚至他們去香港小住一個月的時候,也給阿姨辦瞭兩周的港澳通行證跟過去。
毛銘基認為,隻要有心放在傢庭上,工作的時間是可以安排的。在港資地產公司工作的他每天都會爭取 6 點半回傢吃飯。偶爾需要加班,會更傾向於選擇在孩子睡覺的 9 點之後拿出電腦工作。大多數工作,是可以在傢通過網絡完成的。
我也贊同這樣的觀點。一個丈夫如果真正看重傢庭生活,他也可以為瞭傢庭換一個相對可以作息平衡的工作。那並不一定會使他的職業前途有多大的受損。我曾經有一年經常在全世界跑,做國際采訪報道。這對我太太帶娃是不小的挑戰。所以後來我就換瞭一份出差較少,但在其他方面也能給我帶來挑戰和鍛煉的工作。
毛銘基和女兒
現在每天早上,阿姨要和毛銘基一起照顧兩歲半的孩子起床、上學。出行的時候,如果沒有阿姨隨行,阿姨的工作基本就由毛銘基負責瞭。他從孩子出生之後便照顧得多,覺得照顧孩子這些工作都是熟練技術活,做多瞭就會,並沒有多少男女區別。
美國的爸爸也呈現出這樣的趨勢,盡管帶娃時間仍然比不上媽媽。但是皮尤的研究表明,2015 年美國爸爸每周做傢務的時間從 1965 的 4 小時增加到 9 小時,而媽媽的這個數字則從 32 小時下降到 18 小時,雙方趨於平衡一些。
有趣的是,46% 的受訪爸爸認為帶娃一直是有趣的(enjoyable all the time),而僅有 41% 的媽媽持有這個觀點。
事實上,雇傭一個阿姨的費用,或許並不比和兩位老人一起生活以及城市之間交通成本高多少,但是中國老人傾向於不相信阿姨的工作。擁有一位住傢阿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習慣的。而如果阿姨不住傢,晚間和早上的孩子起居和照顧工作,仍然是繁重的,夫妻一方未必能獨立搞定。更不用提想等孩子睡覺之後,偷偷溜出去看場電影瞭。每一項選擇,背後都有代價。
我的朋友楊霽,從孩子兩歲以後,在沒有保姆的幫忙下,獨立帶娃已經快七年瞭。
" 我認為我的太太 Rey 比我更適合外面的職場。所以我覺得在分工上,她在外面,我在傢裡比較好。" 現在, Rey 經營著自己的互聯網營銷公關公司,楊霽除瞭做投資之外,也幫忙她處理一些公司財務方面的事情。
從最開始孩子較小的時候,要在傢成天帶著,還要照顧各種屎尿屁問題,到現在孩子已經上學,早上 7 點送孩子上校車之後,便能迎來大半天的自我時間,可以找一個網速較快的咖啡吧看看投資,這已經是楊霽理想的生活瞭。
他也不怎麼需要混投資圈子," 聽很多高手講課,到最後都會感覺,道理都懂,但是真到操作的時候,還是無招勝有招。" 他享受一個人帶孩子的時間。
當然,下班後,太太 Rey 也幫忙帶孩子。因為每天晚上 9 點,美股開盤,如果當天有頭寸的話,楊霽就需要盯著大盤,一盯就要盯到凌晨兩點左右。" 年紀大瞭,熬不消。" 所以早上送孩子,也經常由太太執行。
去年孩子意外生病住院一月左右,夫妻兩個人輪流陪著,期間 Rey 還經常需要出差見客戶。那是一段真正難熬的時間。但是夫妻倆還是扛過來瞭。
楊霽和兒子
但這樣的模式,仍然屬於非主流。楊霽還記得自己和孩子同學的傢長聊天的時候,那位爸爸有點吃驚,說得也很直接,大意是你年紀輕輕怎麼就自我放棄瞭呢?而其實,楊霽覺得他已經不需要職場的生活,自己平時能有時間看書學習,做的也是自己喜歡的事,特別是隻需要通過網絡並能進行的投資事業,雖然前三年賠瞭些錢,這幾年的收益也不錯。
皮尤的研究顯示,美國單純依靠父親收入維持的傢庭,比例從 1970 年的 47% 降到瞭 2016 年的 27%。而單純依靠母親收入的傢庭,則從同期的 2% 升到 5%。雙方共同貢獻收入的傢庭,同期從 49% 增加到 66%。
通常認為,父親陪伴得較多的孩子,性格會更堅強,邏輯思維會更好。
但事實上,並沒有確切的科學研究表明,爸爸陪伴得多的孩子在成長上必然有更多的成功特性。我們談論爸爸育兒的問題,更多是作為快速發展的中國現代都市生活裡,處於職業黃金期的中年或者 " 前中年 " 爸爸們,如何處理事業和傢庭之間的關系,他們對於自己在育兒這件事的投入是否覺得滿意,也是否和他們的傢庭成員達成瞭默契的合作關系。
而今天,評判一個男人的傢庭地位和貢獻,也不單純以其對傢庭的經濟貢獻為衡量。在傢裡你是不是那個 " 可有可無的人 ",實際上也是存在感和價值感的一種重要體現。這樣的多元化評價標準正在越來越被更多傢庭接受。
在今天,美國的爸爸中有 46% 認為他們陪伴孩子太少,這個數字兩倍於媽媽(23%)。中國的爸爸,不知對自己的育兒投入度是否滿意呢?
中國當代傢庭的分工機制和組織結構,實際上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有趣話題。我們不願意再聽到 " 喪偶式育兒 " 這樣刺耳的抱怨,也希望觀察到中國爸爸在和孩子互動中更多具體的案例和做法。
以我自己為例,由於我傢兩歲的女兒晚上比較容易被我哄睡過去,現在我每天晚上 9 點陪她上床睡覺,經常和她一起入睡。然後第二天早上 6 點,睡足 8、9 個小時的我,就起床做早飯送兒子上學,然後再順路買點菜回傢。通常在 7 點半左右,我已經就可以開始一天的工作。這種作息時間,使我覺得比以前經常熬夜的時候健康得多。
註: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 三明治 "(ID:china30s)
相關閱讀
三代人的愛,告訴我們愛是通向自己內心深處的道路
美國傢委會競選也很拼,隻是畫風截然不同
別碰到什麼育兒壓力,都找 " 原生傢庭 " 背鍋
外灘教育聯合
美國奧林匹克數學國傢隊教練
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系羅博深教授,
面向7-10 年級學生,
精心錄制
《羅博深 AMC10 精講課》
25 道精心設計的題目
使任何程度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挑戰
由易到難,逐題精講
探尋 " 知名度最高 " 的美國數學競賽!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