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態度的國際化傢教指南
文丨王立銘 浙大 80 後博導
授權自公號:爸爸真棒
點此查看暑期必修音頻小課
給 8-13 歲孩子的自我管理寶典
每次放假,很多傢長都會犯愁——如果不送孩子參加夏令營,每天讓 Ta 幹點什麼呢?
" 總不能每天閑著吧!" 這估計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想法。實際上隨手一搜,孩子們的時間表排的五花八門。隨便放幾個圖:
(寒假作業、藝術、數學、閱讀、英語、體育鍛煉……時間精確到半小時)
看瞭這幾張表,你的想法是什麼呢?我猜,一部分人說不定會有淡淡的優越感," 比起這種虎爸虎媽,我們管孩子管得輕松多啦。" 另一部分人則可能會有一種完全相反的感受," 哎呀看看人傢,我們對孩子是不是太放松瞭?"
但是如果拋開具體內容,仔細想想,這些時間表裡面的邏輯,和大多數爸爸媽媽的思維是很接近的。
放假瞭,總不能瞎玩吧?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要寫吧?不光復習瞭學習的內容,還能養成規律學習、認真負責的習慣。之後呢?有點空閑可以讀讀書,閱讀能力可是一生的財富啊,不能掉以輕心,每天讀兩個小時童話故事很好;邏輯思維可是現代社會不能缺少的,數學是鍛煉邏輯思維的好方法;新一代的孩子要做世界公民,英語可是有窗口期的哦;哦對瞭,會一門樂器,孩子也能陶冶情操,也能培養藝術氣質,而且長大瞭出去社交什麼的也有一技之長不是?身體是本錢,就是再忙體育鍛煉也不能少啊!
這麼說來說去,紀律性,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語言,藝術,體育,每一條對孩子的人生都無比重要,每一條都不應該隨隨便便被放棄,所以,每一條就這樣堂而皇之地進入瞭孩子的生活,變成瞭孩子的生活方式。
把暑假計劃安排得滿滿當當
是一種 " 過度設計 "
在看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們,我相信都會有這樣的計算,這樣的糾結,這樣的安排。
但是請允許我說的有點冒犯。看到這張表格的時候,我的第一個聯想,是一傢剛剛創立的 startup,三條槍一間辦公室,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些改變世界的事業。但如果第一件事是畫組織結構圖:CEO 是必須要有的,財務啊 HR 啊 IT 啊這些基本功不能少,前臺 mm 那是公司的臉必須好好選,做產品得有團隊,宣發要團隊,還得有人做商務拓展,有人維護政府關系,有人去對接渠道,再找個阿姨負責中午訂盒飯下午提醒大傢下班別忘瞭關空調……
這兩者其實本質是一回事,我叫它 " 過度設計 "。把人生理想拆解成好多個簡明扼要鏗鏘有力的小目標,然後針對這些目標一一投入和安排指向性無比明確的行動方案;最後,天真地期待如果這些方案得到嚴格貫徹,人生理想將用一種完美無缺面面俱到的方式實現。
過度設計這件事簡直是初次決策者的天然傾向。讓一個初出校門的學生做公司規劃,拿出來的必然是 " 五大願景 "" 十項戰略使命 ",讓一個沒上過戰場的軍官做軍隊戰略,方案肯定包含諸如分兵五路啊誘敵深入啊聲東擊西啊之類的奇思妙想。
歸根結底,這可能是一種對自己的智慧過度自信、對真實世界的復雜性過度忽略後的思維定勢。然而至少我們可以稍微放心一點的是,在真實世界的絕大多數場合下,我們不會允許一個沒有實操經驗的愣頭青做宏大的規劃和設計,一般而言,負責公司戰略和戰場規劃的是身經百戰的老兵。
但是有一件事是例外。那就是做父母。
普天下的男男女女,幾乎都是兩眼一抹黑地就做瞭別人的父親母親,而且還獲得瞭遠比公司戰略部或者軍隊參謀部大得多得多得權力——法律承認瞭未成年人的有限行為能力,也就是說,除瞭少數極端情況,父母介入孩子人生、且不需要為此負責的權力居然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那麼一點也不奇怪,父母天然就會有這種 " 過度設計 " 孩子人生的沖動。在二十年前的中國,這一點可能表現的還沒有那麼極端,因為高考指揮棒,因為 "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父母們積極參與的設計可能主要還是課程學習,是考試名次,是高考結果。
在今天,社會對 " 成功 "、" 幸福 "、" 有出息 " 的定義已經變得更多元和更復雜瞭,更要命的是,有些衡量標準甚至是多多少少有點自相矛盾的(考慮下 " 有自律能力 " 和 " 批判性思維 ",再考慮下 " 社交能力 " 和 " 內心平靜 ")。當焦慮的新手爸媽們在互聯網上接受各種大詞兒的輪番轟炸以後,過度設計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我的孩子應該有 ABCDEF 才算成功,才有競爭力,才能找到未來的幸福(ABCDEF 可以隨你的開心替換,英語、社交領導力、邏輯思維、科學素養、音樂、美術、形體、力量……)!好,培養 A 最好的方法是,B,C,D …… Bingo,這樣一來,我的娃一定是 360 度無死角的優秀下一代!
也就是這樣一來,我們就看到瞭越來越多的計劃,方案,和文章一開頭展示給大傢看的表格。
過於面面俱到的計劃
讓孩子找不到核心競爭力
不服氣的你可能會問,過度設計有什麼不好?
還是先說創業吧。
不管創業者的願景多麼美好,沒有哪傢基業長青的公司——不管它現在的組織結構圖已經復雜到什麼程度——是五臟俱全地 " 從零到一 " 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們都明白,成功的初創公司,首先需要一個讓自己脫穎而出超越對手的特質,所謂 " 核心競爭力 ",可以是眼光、可以是執行力,可以是渠道資源,可以是產品特性,可以是成本,可以是團隊,但幾乎不可能是上述所有。
找到這一點競爭力,抓著這一點競爭力不放手,再加上一點點好運氣,公司可能會活下來,變大變強變復雜,然後才是你騰出手來關心其他的短板弱點。
如果運氣足夠好,那麼在公司的優點被不斷積累和放大的時候,弱點也會自然而然地消失,畢竟此時公司的眼界能力資源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說到底,作為一個投資人,你決定不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你也不可能讓一個剛剛蹣跚學步的初創公司面面俱到,像一傢世界五百強公司一樣精密運轉。
養一個孩子,其實和白手起傢創業差得不遠。把那個正在到處亂爬吃手或者抓臉的娃娃看成你投資的 startup,你可以幫助懵懂的他 / 她設定公司願景(" 長大瞭想變成什麼樣的人?"),組織資源(居住城市、房子、衣食住行),協助戰略實施(擇校、交友、報輔導班夏令營),甚至還可以做貼心的創業導師(陪伴、傾聽、引導)。
但是,他 / 她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做什麼最有成就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裡又能收獲什麼,都不是你能夠通過設計實現的。與其說在紙面上設計出看起來面面俱到的天才兒童養成計劃,還不如試著給自己,也給自己的娃機會,去發現他們真正的 " 核心競爭力 " 是什麼。
在他 / 她剛剛開始蹣跚學步(這回這個詞是真正的字面意思)的時候就急急忙忙設計好紙面上無比完備的成長規劃和未來願景,不光多餘,更要命的是,可能還剝奪瞭他 / 她自我成長和進化的機會。
你可能會說,開什麼玩笑,幾歲大的娃,哪裡有什麼 " 核心競爭力 " 的概念啊?
沒錯。和創業一樣,孩子們也不可能從正眼看世界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擅長什麼,自己做什麼樣的事情最有成就感。但是也恰恰如此,他們需要更多的機會去感受這個世界,去體驗各種各樣的場景,去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群,去嘗試五花八門的機會和挑戰。
那上各種各樣的學習班難道不是場景不是人群不是機會不是挑戰麼?
是,但是不夠。
要知道,學習班設置的場景和任務是非常單一的:學會某種特定的技能(口算、某種樂器、某種外語、某項運動等等)。
在我看來,文章開頭那張看起來面面俱到的時間表,真正的場景可能還沒有娃在小區的草坪上和小夥伴瘋跑一陣子豐富。隻要是專心觀察過孩子們一起玩耍的爸爸媽媽應該都有體會,一群看起來玩的漫無目的的小夥伴,之間的互動是異常豐富多彩的。
他們經常地需要決定下一個玩耍的地點是哪裡,率先提出倡議的娃會不會得到其他人的支持響應,有幾個不同意見會怎麼處理。
他們偶爾會爭搶一個玩具或者遊戲機會,遵守秩序的和借機搗亂的孩子們之間又是怎麼討價還價達成一致的。
他們時不時還會自己組織個比賽(多半是從老師那裡模仿來的),或是跑步或是跳繩或是背古詩或是看誰早操做得好。
他們還會問出各種各樣可能自己都沒有期待答案的好問題,那棵樹為什麼開花瞭?天上的雲今天怎麼是這樣的形狀?門口的面包店為什麼會推廣會員卡?小區裡的垃圾桶怎麼會分成兩種顏色的?……
作為一個五歲半娃的老爸,我的感受是,這樣的場景裡,孩子們接觸到的機會和挑戰遠遠勝過目標指向明確的學習班培訓課,而且會非常容易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獨一無二的氣質和能力。
自由玩耍已然如此,那麼,帶著娃去小區裡探索下哪一條出口路程最短,比一比哪棵樹的樹葉最大怎麼樣?
每天出門的時候和娃看看天氣,用英文做天氣預報,記住 sunny/cloudy/rainy/foggy/hot/warm/cold 這些詞兒怎麼樣?
比比門口每傢小店,一起分析分析為什麼這傢面包店受歡迎,另外一傢門可羅雀呢?畫張表格看看每個傢庭成員誰吃飯吃的最快,吃的食品種類最豐富好不好?
在真實場景裡發現孩子的愛好和長處,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是遠比僅僅是看起來目標清晰的過度設計更有效的辦法。
言傳隻是做老板
身教才是做領袖
可能你還是會問:好吧,也許孩兒們不需要簡單粗暴的過度設計。但是如果他們想不要就不要,想不上課就不上課,豈不是也太沒有紀律性和自我約束力瞭?我給孩子報名學習班、輔導課,其實也不見得真的是一定要他 / 她學成什麼樣,但是,孩子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堅持做一件事,堅持完成任務,這種自律不是也非常重要麼?
這個想法是如此普遍,所以在幾乎所有的培訓機構裡,我們都能看到哭哭啼啼又或是一臉不情願慢慢挪步的孩子,和高聲訓誡又或是耐心勸說的父母。
說起來也有點不夠善良。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都會想到下面這張圖。
在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習慣和自我約束力的過程中,你是老板,還是領袖呢?
你可能會說,我都已經如此親力親為瞭,親自接送,親自陪伴,下課瞭還會幫助孩子復習練習,給他打氣加油出主意,我還不算個領袖麼?
可能還真不算。
說一件事就夠瞭:減肥。
我們這個年齡段的父母,大概或多或少都會碎碎念過自己的身材體重,都會有過發狠心少吃不吃、掏腰包辦健身卡請私教、朋友圈賭咒發誓曬體重,然後幾天幾周最多幾個月之後一切退回原點的經歷吧?
減肥這件事,目標如此清晰(體重下降),手段如此直接(少吃多鍛煉),成果的意義又是這樣的一目瞭然(好看,健康),比起我們讓孩子努力學習的某項目標虛無縹緲、意義難以被孩子理解的技能,是不是實現起來應該容易太多太多瞭?你做到沒有呢?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肯定希望孩子有好的閱讀習慣把?那麼你們做到瞭每天閱讀一點好書(哪怕半小時呢,網絡文學就不要算瞭哈)瞭麼?我們都覺得英語重要吧?那麼你們做到每天看一篇 WSJ 的新聞或者聽一段 NPR 的 podcast 麼?我們都覺得運動對孩子身體重要吧?那麼孩子鍛煉的時候你是在玩手機還是和他一起跑步跳操?
說得更嚴重一點,我們希望孩子誠實,我們做到不欺暗室瞭沒有?我們希望孩子積極樂觀,我們有沒有習慣性地吐槽同事和老板?我們覺得孩子應該學會交朋友,做個世界公民,我們周末和假期是不是總懶在床上或者電腦前面?
其實說白瞭,我們說的言傳身教,言傳就是當老板,身教才是做領袖。你對身邊事物的看法,決定瞭孩子的價值觀。你對一件事的熱愛和堅持,決定瞭孩子有沒有自己的愛好和擅長。你對待親人和朋友的態度,決定瞭孩子對這個世界有多少愛。
在孩子的成長中,你希望做老板,還是領袖呢?
(學而思門口玩手機等待的父母)
福利時間:過度設計不如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推薦為 8-13 歲孩子量身定制的《The leader in me 自我領導力(36 講)》音頻專輯,趣味式、故事化、實用性,循序漸進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協作能力。點擊下方音頻免費試聽第一講。點擊此處瞭解詳情,現在訂閱,享 99 元優惠價(原價 149 元)。
作者與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