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有傢長疑惑,為什麼孩子學瞭這麼多年語文,讀瞭很多模板,卻依然寫不好作文?上周,外灘君參加瞭上海兒童文學閱讀論壇,北大教授、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曹文軒和兒童文學作傢梅子涵分享瞭關於閱讀和寫作的看法。兒童閱讀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讀到一定數量優秀的書。
文丨韓智鑫 編輯丨李臻
閱讀和寫作一直是大傢關心的問題。很多人說,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可是書店裡琳瑯滿目的書籍又讓傢長在為孩子選書時,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有的傢長聽到別人說讀書好,趕緊拉著孩子去書店選瞭一些書籍,晾孩子在那裡讀,完全不考慮書籍的質量。
甚至有的傢長想要急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買瞭一大堆世面上熱鬧的滿分作文,希望孩子苦讀滿分作文,到頭來還責怪孩子讀瞭很多書,依舊寫不出好作文。
近日,在上海師范大學霞棐劇場舉辦的 2017 上海兒童文學閱讀論壇的間隙,來自北京和上海的兩位著名兒童文學作傢曹文軒和梅子涵針對閱讀和寫作關系及現在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在場的聽眾分享瞭他們的看法。
活動現場
在他們看來,閱讀和寫作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學生沒有一定閱讀量的保證,根本寫不出好的文章來。就學生該看什麼書,兩位老師紛紛指出,孩子要多看格局高,好玩、有趣,有營養的書籍。文本分析應該回到語文教學的本來軌道上來。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不應隻談道德,不談文學。
閱讀是弓,寫作是箭
曹文軒就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的關系,談瞭他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來," 閱讀和寫作就像弓和箭。閱讀是弓,寫作是箭。如果你想把箭射的很遠,就需要有一把強健的弓。" 放在閱讀中來說,如何保證這把弓的強健,需要有足夠閱讀量的加持。
曹文軒
另外,他從腦科學的角度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大腦在沒有任何知識儲備和知識編排的情況下,就像一個空的木頭盒子。這個時候,你對新的討論、新的知識,都不會意識到這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外灘君對曹老師的這個說法深有體會。之前,我對 " 批判性思維 " 這一個詞,毫無概念。可能我也會使用這種思考方式,但是我不知道這個詞語的存在。後來,一次偶然的閱讀中,我接觸到瞭這個詞,並查閱瞭相關的資料,逐漸對它有所瞭解。再後來,朋友之間聊天說的一句話,或者看到的一種行為方式,我都可以將這些與 " 批判性思維 " 相互聯系起來。我自己的感覺是,這個詞就像一個點,它擴展瞭我的認知范圍。同時,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我大腦中既有的信息產生聯系。
曹老師說:" 人和空木頭盒子的不同在於,人的大腦不是一個真的木頭盒子,而是一個可接受裝置的盒子。你要想瞭解到東西,就需要不斷的擴展,不斷地從外界接受信息,去閱讀,去感知世界。"
很多學生會講自己在寫作文的時候,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講。
曹老師說,如果離開閱讀,去談寫作,幾乎是一個毫無利好的問題。因為寫作是閱讀的結果,閱讀是寫作的必然需求。當我們在講寫作的時候,必須講閱讀。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眼力和想象力。
梅子涵也認為,雖然現在人們物質世界非常富足,也不要忘瞭人之為人需要有一些精神追求。文學提供給我們一個溫暖的懷抱,並且這個懷抱比現實中的懷抱更為寬廣。
梅子涵
他說:" 成人也好,兒童也好,現實也好,很多是不那麼敞亮的。人們需要有精神生活。不應拘泥於凡塵的瑣碎,需要文學。此岸是現世人們的世俗生活,彼岸是無限美好的心靈世界。
文學就像擺渡船,將世俗的現世生活帶到彼岸世界去。人到瞭彼岸以後再回到此岸,會將此岸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將俗世庸常變得更有溫度。"
應該讀什麼,不應讀什麼
在孩子該讀什麼書,不該讀什麼書的立場上。兩位老師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曹老師看來,我們不要以為現在的孩子沒有祖輩或父輩那樣的饑餓、寒冷等,就沒有對苦難的理解,看不懂也看不瞭悲劇類的文學作品。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無時無刻不在競爭,與同齡人競爭,也與即將來臨的人工智能時代進行競爭。我們不能說今天的這群孩子沒有經歷過苦難。因為苦難包含有多種層面。人隻要在世界上活著,就一定會有苦難。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悲劇存在的意義,也是文學存在的價值。
比如說安徒生的童話,他寫的都是人類最永恒的東西,真、善、美。在故事的結局,並不一定是善戰勝惡,美好總能大獲全勝。他總是留一個尾巴,這並不意味著善無法戰勝惡,相反,他沒有那種理想主義的正義感,作品變得更為深刻瞭。
談及不喜歡讀,孩子也應該少讀的作品,曹老師說:" 不喜歡現代有些作品的格局,而不是作品。現在有些作品格局不完善,我們應該有更多一些具有安徒生品質的作品。"
梅老師認為,孩子們應該多讀優秀的作品,不要僅僅局限於中國,更應該廣泛吸收,多多閱讀世界文學名著。
現在書太爆炸,不一定所有的書都要讀。現在有很多傢長關心孩子的閱讀,並不是因為關心孩子的精神豐富與成長,而是因為別人說要關心,他就覺得要關心。畢竟,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精神世界匱乏。
很多人小的時候可能也沒有讀過文學,現在聽別人說要讀一下文學,所以就帶著小孩子去讀。
傢長作為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引路人,不僅需要指導小孩子閱讀文學,還需要指導孩子該閱讀什麼樣的文學。哪一部作品是好的,哪一部作品是優秀的,有些傢長並不知道。
梅老師說:" 不知道,需要去打聽。" 很多年輕的傢長一開始也不知道哪個奶粉對嬰兒好,經過打聽,養起孩子來也是得心應手。打聽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傢長真心關註孩子閱讀的話,就需要一個進行學習的階段。需要知道什麼樣的書值得孩子閱讀,哪些書是好的。學習的過程,傢長永遠無法回避。自己成為自己的航標。這樣買到的書才可靠。
關於如何給孩子評價一本好書,還有一個小竅門。梅老師說:" 要看看這部作品好不好玩 "。為什麼小孩吃東西要放一點甜的東西。因為甜的好玩好吃,又有營養。隻有營養,小孩不喜歡吃。比如說苦瓜,小孩不喜歡吃。好玩的,又不是哈哈笑笑就結束瞭,它要有營養。笑完還能回味一下的書,對孩子的成長,道德的熏陶,責任感的培養都是有幫助的。
語文課應該怎麼上
談及現在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兩位老師很有感慨。在曹老師看來,現在的中小學語文教育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把課文當作一個文本來閱讀,而隻是把它作為一篇人文道德文本在解讀瞭。
語文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對文本語文范疇的分析上。比如說,語言、結構、開頭、結尾、立意、風景描寫等。語文教學的根本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
" 語文課本,不是人文讀本。" 曹老師認為,我們不應該將語文課本簡單地替代思想品德課的功能,語文課本對道德品質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
曹老師用他聽過的一個語文課舉例,這節課講的是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凡卡》。裡面有一個小主人公叫凡卡,他給他的爺爺寫瞭一封信,這封信是一封永遠也無法到達的信。因為上面並沒有爺爺的地址,僅僅是寫瞭一行鄉下爺爺收。
這位語文老師在解讀這部作品時,隻是從社會背景,如何表現瞭沙皇俄國腐朽沒落殘酷的統治制度,而忘記瞭這是契訶夫寫的一篇藝術作品。
曹老師講,如果讓他來講這篇課文,可能會首先提出兩個問題。首先關乎文本的敘事角度。凡卡在皮鞋店裡面當學徒的苦難經歷如果不是凡卡自己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而改為由作傢本人直接把它寫出來。請問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一篇經典的短篇小說?
另外,從一個作傢的眼光來看," 鄉下爺爺收 " 這個細節太重要瞭。這個細節就是這部短篇的眼。但是我們分析,如果在《凡卡》這部作品中,沒有這個細節。那這個世界上還會不會有一部叫做《凡卡》的經典短篇小說?
曹老師認為,這個細節就是這篇小說的張力。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在解讀這部短篇小說時,應該重點把這個點講出來。因為這個作品所產生的巨大魅力就在這個點上。一個皮鞋店裡當學徒的小孩,把他所有想說的話傾訴給爺爺,然而這是一封永遠永遠也無法到達的信。
另外,他說,對文學作品的誤讀是一種非常正常的行為。這就像我們在讀一部作品,也一定會發生誤讀一樣。我們需要判定的是,誤讀在一個什麼樣的范疇。如果誤讀,導致瞭對作品完全歪曲的理解,那這個誤讀就是有問題的瞭。
還有一種誤讀,是豐富作品的本來意思的。一部作品在不斷地流傳中,是在不斷的豐富。其中就是有一個又一個的誤讀來組成的。讀者把他自己的經驗加入到閱讀過程中,這樣無形之中就把作品本來提供的東西擴展豐富瞭。
梅老師說,人必須要坐在書的前面,還必須走在生活的裡面。現在一提到語文,提到閱讀,好像就是越多越好,其實不盡然是這樣。" 兒童的閱讀並不是讀的越多越好,讀到一定數量的優秀的書,我認為就差不多夠瞭。" 不是說現在的孩子要讀一兩萬本書,孩子還要做別的事情。現在的學生真的要學習數學,學習科學,也真的需要練練跑步、練練跳躍。
相關閱讀
這個美國課堂人人必備的閱讀方法,卻是中國學生最匱乏的能力
全球閱讀測試排名前五的北愛爾蘭,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素養?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為什麼閱讀比上語文課管用多瞭?
外灘教育攜手耶魯大學學士、
愛荷華大學作傢寫作工坊碩士
Nikki 老師,
以經典的美國小說
《瞭不起的蓋茨比》為藍本,
帶領學生考察小說的主題和人物,
走進小說內核,
掌握文學分析能力和精讀技巧。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