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原來的升學會是一個很賺錢的事情
多年前北京的升學堪稱全宇宙最難的產業之一瞭,難點就一個字——亂。
原因特別簡單: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從原則上絕對不能允許任何考試和選拔的出現,但好學校是存在的,好學生也是存在的,好學校想要好學生,好學生想去好學校是客觀存在的真實需求,誰也無法阻擋。
地下工作開始瞭。
於是升學開始進入一個關鍵性狀態——不透明且私下進行。
另一個關鍵條件也出現瞭,優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減負,課內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靠譜的成績或者考試能夠成為區分孩子的標準,原來僅存的小學畢業統考也不見瞭,課外機構和組織的杯賽考試便成瞭不得不參考的標準,就因為這些組織和機構能讓更多孩子參與測試,結果看上去更加真實。
畢竟敢自己舉辦大規模考試選拔的學校,一般也沒幾個。
而這一切環節都要符合私下行動,隱秘行動這一個特質,於是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就產生瞭,就比如我們看藥品說明書一樣,那復雜的成分你根本看不懂,你也不知道這 " 破藥 " 怎麼就賣這麼貴,但你隻能買。
稍微往下一想,你也就知道為啥升學曾經是個賺錢的營生瞭:BS 怎麼賺錢?不透明的私下招生怎麼賺錢?那些頂著我有升學機會的怎麼賺錢?
是的,現在回過頭你可能覺得這麼簡單的忽悠怎麼能信呢?
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篩選信息和辨別能力是幾乎不存在的,大部分傢長就算在今天這個政策嚴卡的時代依然一臉懵逼,一騙一個準。
所以當年有些規模不大的機構,一場傢長會就是幾十萬甚至百萬的營收,最後上不上的去反正過程都不需要跟你們匯報,一句 " 私下活動 " 就堵住瞭你的嘴,最後告訴你孩子成績不夠即可。
升學曾是一個肥的流油的行業。
二、KB 的未來都是相似的
任誰都能想清楚,隻要是名校,跟任何機構有 " 瓜葛 " 之後,這個機構顯然都會沾上 " 光 ",別說真有 " 瓜葛 ",就算是小機構死命自己宣傳自己 " 有能力 ",學校百般辟謠說 " 沒關系 ",都一樣有傢長相信呢。
信息不對稱的威力是可怕的。
於是有一種辦法既可以把利益放在自己身邊,又可以沒有任何與其他機構有 " 瓜葛 " 的煩惱的辦法,這就是自己做 "KB"。
所謂 "KB",就是必須去這個機構上課,才能考那個學校,就算你成績再好,不在這個機構上課,一律不要。
"KB" 看似是一種行之有效且減少焦慮的方式,但後續的問題太多瞭,一旦沾上瞭錢,都不好說 ......
KB 裡面的不透明制度體驗過的傢長都心知肚明,為啥不透明?為啥不告訴你排名?為啥不告訴你成績?
你看到自己太差瞭你還續費嗎?這還不是錢惹的禍。
別以為好好學習就管用,KB 最終選拔還不是靠考試,刷原題你想不想?被出題老師點撥下你想不想?
於是 " 坑中坑 ","VIP 坑 "," 私人坑 "," 小團體坑 ",小石頭聽說過一大堆坑啊 ......
但更可怕的是啥?這些 "KB" 招生根本不靠產品,靠的是機會和關系啊!他們的教學質量和服務真的挺堪憂的,孩子各種浪費時間,痛苦的感受問問過來人傢長便知道,有些父母聰明點,早早可能就看破紅塵退出瞭,有些就不信邪,一蹲就是三年,最後啥也沒得到。
"KB" 註定是一個必須被取締的商業模式,隻是時間早晚問題,取締後的 "KB" 一般不會直接消失,因為好學校和好學生彼此的需求不變,依然還會有私下的推薦,但不再是非 KB 不可,大傢可以選擇更多機構去留下成績。
三、為什麼你看到的升學信息 90% 都是假的
什麼樣的信息最讓傢長神經緊繃?
"xx 學校活動瞭趕快行動!"
" 在 xxx 學習就能去 xxx 學校!"
" 趕緊給 xxx 老師簡歷,去報名,人傢推薦瞭!"
小石頭目睹瞭多年這些事情的發生和發展,特別想通過幾個例子點醒你們:
1. 學校會跟什麼樣的人或團體合作——信任的
信任這個詞很有意思,學校從目的上很簡單,就倆需求
(1)給我好學生的信息
(2)別四處聲張,保護我的安全。所以學校常年信任的機構和個人一定具備這兩個條件,這絕對是真理
但是,傢長想要啥?傢長就想要去哪個機構更大概率能上 xxx 好學校啊!這需求看似荒謬,但確實很多父母就是這麼想的。
那麼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產生瞭,如果 A 機構跟 A 學校關系好,被信任,每年大量推薦,那麼 A 機構顯然不可能四處宣傳,更不可能膽敢在微信群更公開場所發送敏感信息引導和誘導其他傢長蜂擁而上,這種行為完全就是在給學校制造危險和麻煩,而其實哪傢機構和學校都清楚,真正實力符合學校要求的孩子本來就是少數,私下推薦的量完全足夠。
所以,真正關系好的機構一言不發,甚至面對升學隻能說 " 不知道 "," 謠言 ",去幫助學校平息問題,那怎麼被傢長知道呢?
所以你們聽說的機會都是真的機會嗎?
2. 什麼年代瞭,學校因為你是哪個機構才要你?
上述已經說清楚瞭學校的立場,偷偷摸摸要幾個好學生就完事瞭,非要跟機構扯個什麼關系?學校怕啥,第一怕出事兒被舉報,第二怕選的孩子是冒牌貨,成績簡歷是虛假的。
你以為學校不知道很多傢長手上的獎狀是咋來的?你以為部分機構偷偷摸摸篡改成績推薦上去的名單不會被識破?你以為社會上那個在傢長圈還小有名氣的 "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老師 " 在學校眼裡還算是個角兒?
成年人心裡有算盤正常,但是真誠是合作的唯一橋梁,什麼 xxx 老師有能力能推薦這都是炒作。在學校眼裡,隻有踏踏實實的老師和心眼多不值得信任的老師兩種。
所以,平行對比多傢成績,是任何一個在學校謀其位的人都會選擇的方式,把自己的標準藏起來更是關鍵,不要讓機構知道,也不要讓心眼多的人清楚,這是對學校最負責的方式,因為一個不適合的孩子進入瞭最好的班,這既浪費學校資源,給學校麻煩,也坑瞭孩子。
3. 為什麼真的 " 活動 " 你反而不容易知道
所謂 " 活動 " 就是有些孩子確定被學校要瞭,我們思考一個非常合理的場景,你是學校的話,你會希望被你招的傢長大肆幫你宣傳嗎?
顯然不會,一定會囑咐孩子和父母要保證保密,而且一定會威脅他們,一旦泄密就不要瞭。
那麼如果你是被 DZ 的孩子父母,你聽瞭學校說的,你會幹啥?
你會回傢就跑微信、QQ 群、朋友圈大肆宣傳孩子上岸瞭慶祝一下嗎?不會吧!
據小石頭的經驗,一部分傢長會完全藏著一句話不說,還有一部分傢長會偷偷摸摸的告訴自己的閨蜜,甚至連微信都不敢發,隻敢打電話!
所以你們在微信群、QQ 群看到的 "xxx 學校活動瞭招瞭 xxx 人 "、"xxx 今天活動瞭 "、" 本群 xxx 人上岸瞭 " 諸如此類的信息,你覺得是誰發的?
第一絕對不是學校,就算是信任的機構和個人,真的活動來瞭,學校也不敢承認,因為掉腦袋;
第二絕對不是上岸孩子的父母本人,因為他們也擔心出問題。
至於是其他誰發的,那就不得而知的,是上岸父母的閨蜜?這得到真實信息就給轉發出去的 " 好閨蜜 " 也是不多見瞭吧。
但是," 制造 " 一點信息成本真的太低瞭,隨便註冊倆微信號,改成 " 豌豆媽媽 " 和 " 彤彤爸爸 ",再加個 " 五年級海淀 ",都已經逼真的不要不要的瞭,完瞭自己造個截圖,來個 " 爆款信息 ",往群裡一扔。
這做起來營銷連成本都基本沒有。
四、真正的升學信息沒人樂意做,因為不賺錢
升學裡面什麼值得做?
從最好的到最差的學校的分析,生源分析,成績分析;
從生源和發展角度跟進孩子的成長的分析;
各個區沒事就變迭代的升學政策的解讀和分析;
各個學校的對比、標準和依據的創造,極其復雜;
各種升學數據的調研尋找和核算,隨便來一個不公開的信息調研就半個月一個月;
等等等等 ......
升學本來是所有人的事兒,不可能所有傢長和孩子都考名校,要讓更多傢長瞭解升學才是升學領域該做的事兒,但是這事兒吃力不討好,還不如攪合攪合賺點快錢來的實惠,誰愛幹?
但如今政策逐漸變嚴,連看似那麼合理的小升初特長生都正式宣佈 2020 年取消瞭,還有啥不能取消的?
當年那種各傢考試的時代早就過去瞭,傢長如果還沉浸在奔波機構買機會肯定是要吃虧的!!!
核心競爭力不是機構啊!!!是孩子的能力啊!!!
中高考瘋狂改革已經不能靠刷題瞭,你們怎麼一點不著急,xxx 學校遞個簡歷推薦的消息都能把你急的恨不得上房,你真以為一個沒有學習能力的孩子進瞭名校就能行?
所有商業都會經歷一個野蠻時代,升學也一樣。
曾經的升學都算是個行業,專門有人做,未來的升學一定是一種服務,隻是把信息對稱這件事兒做好瞭即可。
而所有在未來時代存活和發展的商業都一定帶著一些美好的善良的期待,是為瞭讓一些用戶更好的存在的。
這絕對不是希望依靠別人的焦慮給他們一些不復存在的機會,這也絕對不是依靠信息不對稱讓本來不該參與進來的用戶盲目消費參與進來。
從源頭上分析信息的真實性,這是需要接觸升學的傢長都需要學習的一課,升學信息沒有任何難度,隻是信息多你沒見到或者沒記住。
好好把對你孩子而言重要的信息都掌握和知曉這是關鍵,千萬不要把你孩子的未來托付給任何一個組織或者一個老師,任何盲目的信任前就問自己一句這是真的假的。
互聯網時代,眼睛也是不靠譜的,多方考證吧。
註明:本文不針對任何組織和個人,純是小石頭的胡言亂語,請勿對號入座,也希望傢長不要盲目焦慮,升學比你看到的簡單,也比機構宣傳的簡單,你稍微付出一點時間,每天研究半小時,用點兒心,你絕對也沒問題。
就像我們要求孩子每天堅持一樣,你能做到每天堅持看小石頭的文章嗎,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