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免費上學,中國孩子狂交補課費,受教育是樁賠本的買賣 ?

03-15

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菲特的傍晚氣候宜人。一輛 2006 年款豐田亞洲龍裡,走出一個頭戴黑色棒球帽的人,上面印有 "degree in 3"(3 年獲得學位)字樣:代表著普渡大學的新規劃,讓學生可以節省一年大學時間。

離普渡大學鍋爐工隊的首場主場橄欖球比賽開始還有一個小時,現年 68 歲的丹尼爾斯大步走向一個零食攤。他正是普渡大學校長,曾擔任美國印第安納州州長。

自 2011 年以來,美國 10 大院校的求學成本平均上漲瞭 16%,丹尼爾斯的普渡大學卻反其道而行,壓低瞭求學成本。這一舉措雖引得不少同行非議,卻深受傢長們和學生們的愛戴。

2017 年 3 月弗蒙特州提出《大學普惠法案》,如今再次被端上臺面。一旦該提案通過,所有年收入低於 12.5 萬美元(約合 60 萬人民幣)的傢庭,其子女在就讀公立四年制學院和大學時均可免交學費和雜費。此外,所有人都將能免費上社區學院。

" 省錢,省時,省力,真有這麼好的買賣?",先別忙著羨慕。

教育 " 過度 ",小心賠本!

近年來,美帝政府在教育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調動上多有動作。有人認為美帝在經濟困難時期要先對教育開刀放水,也有言論暗示瞭當下美國教育體系提供的人才價值產出,並沒有與學生付出的綜合成本相平衡。

免費的未必就是好的,免費的還有可能是最貴的。美國民主黨的理論傢曾經指出過," 幾乎有 80% 的中學五年級學生,雖然具備接受大學教育的智力,卻永遠也上不瞭大學。" 其中,一部份高中生畢業後迫於傢庭經濟條件直接工作;一部分傢庭不願將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光消耗在教育上;最多的,還是學生們抱怨自己在學校所學課程沒有價值,獲得高等教育學歷對找工作沒有任何幫助。

看來,是無謂的競爭直接導致過度教育和學歷貶值瞭。

好瞭,讓我們把視線收回國內。

中國政府對人才的渴求與大國經濟發展成正相關,傢庭對教育的投入也與日俱增。學生們的經濟負擔主要來源於應試體制相關的課外補習,以及畢業後為強化競爭而產生 " 二次學習 " 的支出。

顯然,中國傢庭對教育的投入與回報比是極低的。14% 的大學生畢業後面臨失業問題;92% 的傢庭自費留學;77% 的海歸對自己的工資感到不滿;20% 學生表示自身學歷在找工作時沒有任何幫助;70% 學生認為學校知識在工作中用不到。

這樣不免追溯到一個任何教育系統都會面臨的根本問題:它的行政領導希望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為什麼樣的社會培養人才?

在 19 世紀這個答案是國傢的優秀公民,在 20 世紀答案則是在具有穩定職業的專業人員組成的社會中做一名成功人士。在 21 世紀,數百萬公民似乎過著低於他們的潛能的生活。

舉個例子,一個在美國名校生畢業生回國要與國內同屆本科畢業生競爭。比起海外碩士生,國內企業更願意招聘 211 本科畢業生,一是因為年輕 " 聽話 ",二是因為基本知識 " 夠用 "。高端技術人群所具備的 " 新思想 "," 新視野 "," 新見解 " 在國內就業環境中優勢全無,知識並不能轉化成收入。

社會職業體系就好比一個正金字塔,研究生學歷的知識已經近乎達到頂端 1/3,但是大部份社會提供的工作所隻在金字塔底部 1/3 和中段 1/3,即我們所說的基層工作。同理,不少北清畢業的學生畢業後沒有做科研,而是做起小學老師,也是因為社會提供這樣的崗位,領導需要大批教師人才。

人是其所受教育的產物

你受過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反之,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你曾接受過的教育。如果你是一名會計,數學曾是你必不可少的課程;如果你計劃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教授中文,那麼小學語文也要好好學。至於你發現工作後似乎並不記得多少西班牙語或者微積分,這也很正常,因為哈佛的學生也未必個個對蜘蛛毒素的化學分子式或者伯羅奔尼撒戰爭感興趣。

我們很容易過度地關註 " 素質教育 " 以至於忽略瞭更多真正能塑造出一個 " 卓越 " 個體的教育。例如,對於企業傢來說,堅定勇敢的人格品質,生活常識,社交技能,是不是教育?與素質教育教出來的學生相反,企業傢創造工作崗位給名牌學歷的持有者,為他們建立希望與生活夢想。微軟的比爾蓋茨、Temblr 的卡普、Dropbox 的費爾多西,這些身價過億的輟學傢們僅憑借最初 1/3 的教育達到瞭金字塔頂端。讓孩子從小關註社會,關註他人,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隻關註考試成績的孩子必定是應試教育的產物。

古希臘神話中有位神王名叫克洛諾斯,他的妻子瑞亞每生出一個孩子,克洛諾斯就會把孩子殘忍地吃掉。從某種程度上來批判,現代教育就像農神克洛諾斯,令人變得貪得無厭。

在混亂的教育體系下,一個傢庭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將自己的孩子獻上(犧牲)給克洛諾斯(現代教育)。他可以消費孩子,任其迷失於補課成癮的學習機制,可以剝削孩子們體面生活的權利,讓他們畢業後找不到稱心的工作,甚至可以放任對孩子的精神摧殘,任其沉溺於自卑或驕傲的虛名,以及吞食孩子的身體,讓他體力透支。

我們並不否認,新時代機器人逼著人類大腦以更高速度運轉,其中要加載的知識內容也越來越多。教育本身並沒有問題," 過度 " 的知識儲備也是大勢所趨,隻是度量的標尺尚在何處仍不為人所知。

正視投資回報,多級教育階梯是通往自由的大道

曾經人們希望接受更多教育的願望已經實現,卻不料科技發展之迅速已經遠遠超出我們預期。機器人的到來也逼著我們人類升級大腦處理系統,時時刷新知識內存。在一個日益失序的教育環境中,我們迎來瞭教育機會的平等,同時也失去教育品質的均衡。

招生規模的擴大,教育貸款,網絡授課,等等,讓所有的孩子,不論其社會或職業地位如何,都能在同樣的高中上學,或者學習同樣的課程。小城市裡尤為如此,一個孩子可以憑借教育脫離自身進入不同階層。同樣,教育也預支瞭孩子享受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時間。

正因為預支的是原本可以享受生活的時間,還有父母一輩辛苦的勞動所得,學業投資回報對每個學生來說越來越重要。學生試圖以接受教育的方式建立自我認同感,以達到在社會中立足的目的。然而,現代社會結構已經發生瞭大轉變,相較幾十年前人情味也少瞭許多。

按照馬斯洛理論金字塔,我們不妨設想一個學生畢業後面臨的職業技能(安全保障)需求、社交技能(愛和歸屬)需求、自我實現(尊重和超越)這三重挑戰。那麼相應的,教育體系應該按照學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級教育階梯,同時與社會的行業人才需求量保持一致。

此外,想要改變過度教育的現狀,傢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父母基於對自身生活的不滿,開始為孩子未來能否獲得更好的生活而掙紮。也有很多生活愉快的成功階層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保持這份舒適感,甚至更上一層樓。

這就造成全民都在強調並且爭搶教育機會,為瞭給子女們創造更多更好的生活而作出犧牲。不同的是,後者的犧牲相對於他們所持有的資產可謂微乎其微,前者為子女教育所付出的代價卻遠超傢庭自身的承擔力。

所以我們觀察同一個 " 教育套餐 ",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能就是 " 教育過度 ",換一部分人可能就變成瞭 " 教育不足 "。至於教育這件事究竟是不是樁賠本的買賣,還要看這生意由誰來做,以及如何做瞭。

結語

今天,英國著名物理學傢史蒂芬 · 霍金逝世,享年 76 歲。不少朋友紛紛表示感慨:時間永留簡史,世上再無霍金。恰巧,霍金誕生於伽利略的忌日,而且這位被譽為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傢逝世的日子,也是愛因斯坦的誕辰,三位偉大科學傢的名字又一次同時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

霍金在宇宙論和黑洞的研究上證明瞭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瞭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 20 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瞭重要一步,為人類社會創造瞭巨大財富。他樂觀積極的精神也將在未來持續鼓舞全世界人民。

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