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養蛙遊戲,到底隱藏著哪些心理學機制?

01-29

Jan.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試圖帶你分析這款現象級爆款遊戲背後的心理學運作機制。

作者 | 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聲清脆呆萌的 " 呱 ",來自最近在朋友圈火爆的一隻青蛙——一款叫做《旅かえる》(譯名《青蛙旅行》)的主角蛙。

據說,這款遊戲在沒有任何官方推廣、甚至還沒有翻譯成中文的情況下,就已經在中國區 App Store 名列第一,評分達到瞭 9.9。

" 蛙兒子不出門瞭,怎麼辦,在線等,挺急的!"

" 旅遊一趟回來一直在傢裡吃吃吃!是不是我蛙有心事瞭!"

" 我傢蛙出門 40 分鐘就給我寄明信片瞭,好乖 ~"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這樣的言論給包圍瞭?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試圖帶你分析這款現象級爆款遊戲背後的心理學運作機制,一旦掌握瞭這一機制,相信不論是對你我的工作還是生活,或大有裨益。

風靡朋友圈的養蛙遊戲,魅力到底在哪裡?

這款名為《旅かえる》放置型手遊是 Hit-point 研發的休閑小遊戲。遊戲的玩法設置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是十分 " 弱智 "。

我們來瞭解下這款遊戲的玩法及套路設置。

1、遊戲的大致玩法。

有人用 " 沒事兒打開點兩下 " 做瞭精準的總結。

這類遊戲也因此跨越瞭語言障礙,全世界的玩傢都能無師自通。

2、遊戲的主要機制。

可以說相當簡潔明瞭。

玩傢需要采集庭院內的三葉草作為貨幣,購買 " 便當 "" 幸運物 "" 道具 " 三種商品。為青蛙準備好 " 旅行物資 " 以後,它會在某個時間點出去旅行,至於什麼時候出去,什麼時候回來,就看它的心情瞭,玩傢們沒法設定,也沒法看到進度。

而如果玩傢一直沒有在背包和桌子上放置物品的話,小青蛙就會離傢出走,不再回來。

3、反饋互動方面。

青蛙在旅行的過程中,會不定期的寄回一些明信片和土特產,告訴它去瞭哪兒,看到瞭什麼樣的風景。這些明信片主要是蛙兒子和風景的合影。

題材主要采集自日本現實的景點,包括大阪城、入道崎燈塔、伊勢神宮、草津溫泉等等:

青蛙旅行中會遇到一些朋友,比如松鼠,蝴蝶;而一些小動物還會來到傢裡做客,比如名為 "まいまい" 的蝸牛,玩傢需要用名特產來招待它們,之後也能收到它們的回禮。庭院中的郵箱可以接收小青蛙的來信、訪客回禮。

除此之外,玩傢們就再也沒法進行其他的操作瞭。

據稱,就是這樣一款簡單的遊戲,卻刷爆瞭朋友圈,大量玩傢加入養蛙的行列中,即使蛙兒子一言不合就離傢出走,幾天不回傢。

從這款遊戲的規則及具體玩法裡,我們不難總結出以下三點:

1、遊戲規則簡單明確,沒有任何門檻。

正是因為它的遊戲規則簡單而明確,沒有太多的冗餘和累贅,加上畫風萌且清新,方能跨越語言障礙,獲得瞭大量的用戶基數。

2、有效地利用瞭人們的 " 牽掛心理 "

比如,你辛辛苦苦采集庭中的三葉草作為貨幣,去購置便當等物品,青蛙則任性地說走就走,讓你好不牽掛。

不過你知道它在外旅行,並不是不回來,並且會給你寄來旅行的明信片或者給你帶來新的客人,但至於明信片上是什麼風景,帶來的新朋友又是誰,這是未知的,因此引發你的好奇和憧憬,而後者能讓你捱過漫長的近似無聊的等待時光,讓你日思夜想割舍不下。

如果我們仔細揣摩 " 牽掛心理 " 背後的機制,不難得出這樣一個規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牽掛心理 = 喜歡的意願【意願】+ 心無旁騖的付出【行動】+ 某種確定的大范圍內的不確定因素【結果】。

3、必要的反饋與互動,讓你獲得一種自豪及滿足感。

這個青蛙也不是旅行之後就杳無音信瞭,相反,在你等待的過程中,他還會給你寄來各地明信片,還可能帶來其他小夥伴,你熱情款待之後,也能收到對方的回禮。

這種反饋及回禮,會讓你的內心產生極大的滿足,甚至會產生炫耀的心理,向朋友們展示你傢的青蛙兒砸給你帶來的禮物,這和小時候你爸媽因為你考試得瞭一百分忍不住出去炫耀是一樣的道理。

沒錯,這款近似 " 弱智 " 的遊戲本身簡單極瞭,卻能讓很多玩傢津津有味欲罷不能,正是因為背後的心理學機制在起作用。

職場運用篇:

如何讓枯燥的工作煥發新的生機?

瞭解到這三點心理學機制之後,我們運用到工作中,有可能會讓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煥發新的生機,從而讓我們每天都能沉浸其中,直至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1、盡快熟悉工作的內容版塊及具體規則。

工作就好像打遊戲,想要圓滿完成任務,首先要做的是瞭解並掌握遊戲規則,而部分職場人不懂得對當前的工作業務進行整理,更不懂得提煉要點,導致每天陷入瞭無效的忙碌,且很難獲得成就感。

曾經有一名中學老師埋怨工作枯燥乏味,一度想要辭職,前來找我咨詢。

我先對當事人的價值觀和成就動機等方面進行排查,確定此人的價值觀和特質都是符合這一職業的,接下來就需要梳理對方的工作內容,便於明確此人是否熟悉該行業的規則和玩法。

果然,當事人對自己的工作內容一知半解,所呈現的工作內容零碎散亂,提煉不到要點。

事實上,根據當事人的陳述,在他所從事的職業中,業務關鍵點無非有三:一是教學工作;二是班級事務管理;三是配合並推進新教學模式的應用和開展。

在教學工作方面,具體規則就是:吃透教材 + 把握考點 + 傳道授業解惑;

在班級事務管理方面,具體規則就是:密切關註學生動態 + 發現學生特點適當分工 + 及時反饋;

在配合推進新教學模式方面,具體規則就是:掌握行業發展動向 + 開放心態勇於嘗試 + 積極探索。

這幾點規則梳理出來之後,當事人終於找到瞭自己的差距,也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瞭。

2、運用 " 牽掛機制 ",讓工作饒有樂趣。

1)確保自己不討厭這份工作。

事實上,一份理想的工作要滿足三個要素,分別為:感興趣、能做好、有收入。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往往很難在一開始就找到這樣理想的工作,如果不確定自己的興趣,又該如何開始呢?

我們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如果你確定自己喜歡一件事情,就去做相關工作;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喜好,至少找有一份不那麼討厭的工作開始就好。

" 不討厭 " 有三個前提:

①價值觀不沖突。

比如有道德良知的人不會選擇販賣人口牟取暴利。

②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至少是自己可以勝任的。

③能獲得一定的物質保障。

滿足這三點,就是一份理性范圍的 " 好工作 ",而一旦你能做好它,就不難獲得他人認可,漸漸地,隨著投入的增加,就漸漸無法割舍,極有可能從 " 不討厭 " 變成 " 喜歡 "。

2)熱愛的真相是什麼?

像我之前文章裡出現的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賈立群就是這樣的例子,在他那個年代,這份職業是 " 分配 " 的結果,這個人有一點難能可貴,那就是在過往的經歷中,不論做什麼,都可以做的非常出色。

對於很多不明確自己喜好的人而言,有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能力不夠從而引發挫敗感,所以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很多時候,你並不是討厭這份工作,而是討厭工作中不那麼成功的你自己。"

如果你吝嗇於投入時間和精力,你將永遠無法體驗到美妙的感覺。

關系如此,工作也一樣。

因為熱愛的真相有一條恰恰是這樣的:

我們熱愛的不是眼前的這個人或者這件事,而是我們在這個人 / 這件事上的投入和付出。

例如青蛙遊戲中,你耗費瞭時間和精力給青蛙購置旅行必備用品,然後花大量的時間去等待守望,盡管看似沒有付出什麼精力,但時間卻真真切切存在的。

你越是投入,越是難以割舍。

3)找到那個最關鍵的點,以點帶面。

從你能做好的事情中,往往能找到成就感的關鍵。

曾經有一名咨詢者是從事銷售工作的,之前他在傢具行業的門店銷售做的風生水起業績第一,可後來轉行線上銷售倍受打擊,萬般苦惱之下找到瞭我。

經過咨詢得知,這個小夥子喜歡跳舞,他的身上散發出讓人難以抗拒的熱情和感染力,事實上,正是這股熱情與感染力,讓他在之前的門店銷售中獲得瞭不錯的業績,而後來轉行到線上之後,這種熱情和感染力就被大大削減瞭,而他的理性和耐心又不足,因此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客戶的認可,一度挫敗感爆棚。

因此,咨詢後的他得知瞭這個核心之後,做出瞭這樣的決定:毅然轉行到運用熱情和感染力的職業領域,同時發展自己的舞蹈愛好,走上 " 斜杠之路。"

所謂斜杠,除瞭身兼數職外,我認為還有一個關鍵點是這樣的:運用某項核心技能開拓落地生根的領域。

成功的另一種可能:

平凡歲月的堅守更動人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前文提及,旅行青蛙的遊戲背後有三種心理學機制,分別為:規則簡單明確、運用瞭牽掛心理,以及相關反饋與互動。

切換到職場背景下,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讓職業煥發生機:

1、理清崗位核心業務及具體規則;

2、從 " 不討厭 " 且能做好的工作入手,隨著能力的提升以及投入的增加,就有可能從無感變成喜歡,從而變成理想的工作;

3、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以點帶面,拓展新的變現領域。

關於最後一點,老喻曾經寫過這麼一個公式,即:

成功 = 核心算法 * 大量動作的平方

如果換做個人職業發展,我把這個公式進行衍生及轉化如下:

財富 = 核心能力 * 大量動作的平方

簡 · 麥戈尼格爾寫的《遊戲改變世界》一書中提及:遊戲之所以受到人們歡迎,核心在於實時反饋,比如你做瞭什麼沒做什麼一目瞭然,又能立即看見反饋,因此人們才被這些反饋所激勵與吸引,不斷投入時間去玩。

然而旅行青蛙遊戲的爆紅,讓我們窺見瞭另一種可能,那就是:

比起驚心動魄驚險刺激的極度體驗,這款遊戲提示我們其實還存在這樣一種心理運作機制——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歲月裡,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付出和守望,獲得一份自我滿足感。

而後者,往往更加動人。

— THE END —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傢三級心理咨詢師,LinkedIn 領英中國專欄作者,職場作傢,累積咨詢時長 1000+ 小時。自媒體微信公眾號 " 璃語職美人 "(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趙曉璃。灼見經授權發佈

MORE

灼見熱文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