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敏老師認為:選擇能力是一個人幸福的重要能力,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愛情,都需要個體發自內心的真心選擇。
作為父母,在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是為瞭孩子的未來著想時,我們都要認真地問一問孩子的意願。
作者:國館
文章來源:國館
(ID:fanmashouji)
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
" 寶貝,聽媽媽的話,今天天冷,再穿一件毛衣。"
" 可是我不冷。"
" 媽媽說冷就冷,聽話。"
" 好的吧。"
又或者是。
" 寶貝,聽媽媽的話,喝瞭這碗湯。"
" 可是我不想喝。"
" 乖,這碗湯可有營養瞭,媽媽專門做的,喝瞭。"
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選擇,擇業擇偶。
" 你聽媽媽的話,回老傢來考個公務員。"
" 可是我想去上海看看。"
" 上海有什麼看的,房價那麼高,壓力那麼大,你受的瞭嗎?聽話,回來。"
" 那個女生不錯,聽話,就她瞭吧。"
" 可是我對她沒感覺。"
" 你要什麼感覺?過日子就得踏踏實實的,你們年輕人都太浮瞭,聽媽的話,媽是過來人。"
在這種 " 聽話 " 式教育下,孩子終於變成瞭你滿意的模樣。
吃瞭你愛吃的東西,穿瞭你覺得要穿的衣服;
找瞭你覺得好的工作,幹瞭你愛幹的事;
最後,娶瞭你喜歡的姑娘。
圖片來源:《一一》
可是,這樣聽話的孩子真的好麼。
作傢午媽講過自傢孩子的一件事,午媽因為工作忙,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少鬧騰一點。
於是不斷給他灌輸 " 聽媽媽的話 " 的意識,有一次幼兒園的老師打電話過來,說孩子尿褲子瞭。
午媽很奇怪:" 我孩子都這麼大瞭,怎麼還會尿褲子呢?"
晚上回傢一看,果然,兩條褲腿濕瞭一半。
午媽問孩子:" 寶貝,怎麼尿褲子瞭?"
孩子:" 中午吃飯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盛飯,我想尿尿,憋不住瞭就尿褲子瞭。"
午媽:" 想尿尿瞭,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啊?"
孩子:" 可是老師說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不能亂下座位,要不飯就該灑桌子上瞭,灑桌子上就浪費糧食!媽媽你不是說過麼,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的。"
孩子一臉虔誠,午媽一時愣住瞭,針刺一般,讓孩子聽話,結果孩子要撒尿瞭也憋著,午媽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會這樣。
教育學傢李希貴到美國考察時,發現美國學校的學生上課都非常活潑,甚至有一點亂哄哄的感覺,經常是老師的問題在東,而學生的回答在西,更讓他驚訝的是,即使這樣的回答,也通常會贏得老師的鼓勵。
而中國學校的課堂完全不一樣,孩子們在課堂上井然有序,畢恭畢敬,連坐的姿勢都是經過訓練的,連舉手發言的姿勢也是如此工整。
李希貴頓生自豪,放言:" 二十年之後,中國教育必將迎頭趕上美國教育。"
二十多年過去瞭,斬獲國際各類頂尖級獎項的是美國人,創立超級跨國型企業的是美國人,中國學生最想去留學的國傢還是美國。
" 整齊劃一的坐姿,整齊劃一的服裝,整齊劃一的舉手,整齊劃一的答案。我們究竟是在培養學生,還是在培養木頭人。" 作傢張一一說。
過分的聽話教育,你養大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復制你思想執行你指令的木頭人。
圖片來源:《小別離》
相反,那些看起來不聽話,而且經常和長輩作對、特立獨行的人,往往有著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就。
宋耀如在美國的舅舅茶店裡當夥計,想去讀書,舅舅死活不同意,宋耀如當即離傢出走,後來遇到查理 · 瓊斯,更是考入聖三一學院,奠定宋傢王朝的基礎。
《中國合夥人》成冬青兩次高考都沒考上,父母讓他留在農村種田:
" 你啊,這輩子就是這個命。"
他不信命,跪著磕頭,求遍傢鄉父老,籌得一點錢。第三次高考,一舉考進北京大學。
《恰同學少年》青年毛澤東回傢過年,被他老爹鎖在臥室裡不準出去,硬壓著他留下下來,繼承遺產,結婚生子。
毛澤東趁著月夜,翻墻而過,自己一個人偷偷跑掉瞭,
這才有瞭後來的新中國開國主席。
你看,絕大部分成功人士在在開始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遇到阻力,而且阻力,大部分都來自自己的傢庭。
太過聽話的孩子,他們的夢想都是因為父母而夭折。
圖片來源:《中國合夥人》
一項普林斯頓的心理學研究實驗顯示,不怎麼聽話的孩子,相較於聽話的孩子,有幾大關鍵性優點:
勇氣
過於聽話的孩子可能是這樣的。
" 兒子,你聽媽媽的話,考公務員沒錯的。"
" 好。"
不聽話的孩子可能是這樣的。
" 不,我不想當公務員。"
即使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確定自己不要什麼,並且拒絕父母,還有穩定的工作,
接納不確定性。
這本身就是勇氣。
獨立
" 刀削面要大份兒的還是小份兒的?"
" 咖啡要大碗的還是小碗的?"
" 冰激凌要巧克力味兒的還是香草味兒的?"
對於從小聽爸媽做決定的孩子來說,這些問題,也許都是問題。
前段時間,《變形記》播出某一富二代女孩,18 歲,卻還是要父母喂飯。
當然,這隻是生活方面,心理方面,太過聽話的孩子,養成的便是一種奴性心理。
對父母像古代臣子對待皇帝一樣,即使獨立生活,但心理還是奴性,遇到關鍵性的問題,無法決策,甚至發展成媽寶男。
責任
太過聽話的孩子沒有責任意識。
" 爸媽,你說我是考研好還是工作好?你們幫我決定。"
" 爸媽,你說我是娶 A 姑娘好,還是娶 B 姑娘好,你們決定。"
因為沒有辦法決策,所以下意識規避責任。
當有父母作為保護傘的時候,還能安全生存。一旦工作,當需要作出決策時,因為害
怕擔責任,而不願意決策,放棄進階自己的機會。不聽話的孩子則不然。
詩人汪曾祺說:" 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自己作出的選擇,一樣也得為後果承擔責任,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責任意識。
" 做決策之前,考慮決策可能帶來怎樣的後果,自己能否承擔這個後果。"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圖片來源:《墊底辣妹》
高逆商
對孩子最有害的三句話:
" 孩子你真乖 "、" 孩子你真聽話 "、" 孩子你真懂事 "。
沒有獨立意識,無法對自己的生活形成決策,也不敢承擔責任。
這樣的孩子到最後會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父母,也會樂在其中,並且享受父母對自己的誇贊。
一輩子沒什麼挫折,不經歷什麼大風大浪,如何有強大的心靈,也就是高逆商。
不聽話的孩子天天被父母批評,這本身即是一種否定,在否定中堅持自己的選擇,這就是高逆商。
俞敏洪第三次高考時,所有人都否定,他堅持,成功瞭;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時,傢裡人都否定,她堅持,成瞭民國 " 第一夫人 ";當然,你的孩子不一定能成為俞敏洪和宋美齡,但高逆商的孩子,一般都不會混得太差。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這麼聽話,也許他是真的很聽話,事事都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永遠是主語。
也許孩子其實有自己的想法,但每每被父母壓制,也變成瞭別人眼裡的 " 乖孩子 "。我有一哥們就是這樣,私下裡聊天挺有想法的。
他經常找我們聊他的創業夢想:" 中國人越來越有錢,肥胖率越來越高,健身行業一定不會差。我以後一定要開一傢健身房。"
但在父母面前,言聽計從," 你那個朋友太浪瞭,少交這種朋友。"" 好!"
" 大學畢業回傢來,聽話。"" 好!"
" 不小瞭,別挑瞭,找個人結婚瞭吧。"" 好!"
現在這哥們混到 30 歲,也老傢找瞭份工作,一天到晚神情懨懨,對生活也沒什麼想法。
" 父母皆禍害,這話也許極端瞭一些。但有些時候,是這樣的,父母的壓制,的確殺瞭很多孩子的本應該精彩更多的人生。" 午媽說。
圖片來源:《青春派》
孩子太過於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很多人說:" 父母從來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他們隻知道,把自己的價值觀和夢想放到他身上,逼著我去做他們覺得很好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言聽計從,多半是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沒有耐心
一件事情,和孩子有關,孩子話還沒說完,你先決定瞭。
孩子:" 媽,我想…… "
媽媽:" 好瞭,就這麼做吧。"
孩子:‘媽,你能不能……’
媽媽:" 我能不能什麼,我這是為你好。"
……
" 缺乏耐心的父母,一定不會教育出好的孩子。"
控制欲爆棚
有人說:" 幸福的傢庭,都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同樣的道理,成功的孩子,都不會有控制欲很強的父母。
在百度貼吧看到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畢業生考到一所 211 大學,想去省外的學校上學,多看看這個世界。
父母直接繞過孩子,把學校填在瞭省內,還振振有詞:" 方便爸媽照顧你。" 其實哪是照顧,就是控制欲無法讓他們允許孩子出省。
結果這位同學上瞭省內的學校,為瞭報復父母,天天翹課:
" 他們選的課,叫他們自己來上。自己則逃課去上網,後來吸毒被抓,和父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現在你們滿意瞭吧。"
紀伯倫說:"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兒女。"
當你把他們對生命的渴望都堵死瞭時候,他們也就沒有瞭生命力瞭。
缺乏交流
孫曉雲說:" 中國父母最難能可貴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你自己怎麼想。’ "
真的是極少有父母在遇到問題時,主動和孩子交流。《小別離》中海清給女兒朵朵請瞭一位英語老師,立馬被朵朵頂瞭一句:" 媽,你請老師的事情和我商量瞭嗎?你能不能尊重我一點。"
後來,英語老師教學方法太死板,朵朵聽不進去,黃磊給她找瞭自己的徒弟——一位美女英語老師,周佳成。
周佳成自幼成長在美國,接受美國活潑的英語教學,所以她一給朵朵上課,就直接讓她看《暮光之城》的英文版。這很讓朵朵開心,學習英語的興趣一下子就上去瞭。
但這種教育方式被朵朵的英語老師否定瞭,海清直接把周佳成辭退瞭。朵朵見不著周佳成,又哭又鬧:" 你們什麼意思啊?為什麼我的事兒,就不能征詢一下我的意見。"
一氣之下,離傢出走。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多問孩子一句 " 你怎麼想 ",不僅能避免親子之間的沖突,也能訓練孩子的決策力。
教育傢陶行知先生曾有 " 六大主張 ":" 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
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事實上,除瞭基本的生活紀律和是非,例如紅燈停綠燈行和法律知識需要讓孩子明白並遵守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
在我看來,未來的社會之變化將成指數級增長,隻有極少數部分父母,能夠於變中窺見不變,給孩子良好的教育。
第一,父母必須意識到,世界是會變的。
很多父母在心理上不願意承認世界的快速變化,尤其是很多三四線小城市的父母。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曾說,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農業社會,世世代代定居於固定的土地上,耕讀傳傢,缺乏流動性,所以老一輩留下的種田經驗對年輕人有很大作用,但在一個急速變化的互聯網世界,再持這種思想,是迂腐,是偏見。
凱文凱利在《失控》中說:" 把讓生命自由地去向它想去的地方,不必擔心,它有自己的力量,會自己去適應。"
你無須擔心你的孩子去北上廣打拼會很累,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力;你無須擔心你的孩子婚後會不幸福,他們有自己的適應力。
當你把自己的擔心變成強制孩子的措施時,你可能會扼殺你孩子很多的可能性。
第二,給他品質,而不是金錢。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金錢,而是塑造他的品質。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 · 赫拉利說:" 無論在哪個世界,那些富有勇氣,獨立而善於思考,且不容易被挫折打敗的人,終歸會站在金字塔頂層。"
你看,宋耀如一方巨賈,但還是讓宋氏三姐妹在大雨天去爬山,為瞭就是鍛煉他們的品質。
作傢陳青青帶著孩子跑遍世界的馬拉松,為的也是鍛煉他們的品質。蘇格拉底說:" 優秀是一種習慣。"
優秀的人,幹什麼行業都會優秀,因為優秀的人都有著相同的品質。
第三、培養孩子的後果意識
告訴孩子:" 你的決定和選擇,會產生這樣的後果,你能承受嗎?"
作傢陳青青講過一個故事,她小時候做什麼選擇的時候,爸媽總會跟她說:" 你考慮清楚瞭嗎?"
她去很遠的地方工作,爸媽說:" 你一個女孩子傢傢,在外面打拼會很辛苦,沒有傢裡人的支持,也許很累。你考慮清楚瞭嗎?"
她辭職到上海來工作,爸媽說:" 你辭掉一份鐵飯碗,去上海,那麼大的城市,那麼重的工作壓力,你考慮清楚瞭嗎?能不能承受?"
所以陳青青一直都有非常明顯的後果意識,即 " 這件事我選擇瞭,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我能否承受 "。
培養孩子後果意識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可以讓他們在一生中都免於因為沖動而做錯決定。
第四,讓孩子成為自己,是最成功的教育。
伍綺詩說:" 真正的長大,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教育亦然,不是讓孩子成為你的復制品,不是孩子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而逐漸變成瞭父母意志的產物。
是讓孩子成為自己,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自己喜歡的風景,有自己喜歡的姑娘和男孩,有自己喜歡的憧憬,有自己喜歡的顏色,有自己喜歡的食物。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足夠大的喜歡的權利和自由。讓他們成為自己,這才是成功,也是幸福。
放下你要培養一個 " 聽話的孩子 " 的執念吧,一個人,無論想要做成什麼,都需要強大的心理能量的趨勢,一個被父母一味要求聽話的孩子,一定不具備這樣的能量。
他什麼都做不成,隻會一天一天,一點一點,漸漸成為一個被動,失卻能量的平庸之人。
喜歡這樣一段母親的自白:
我一字一句告訴女兒,
"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你隻需要聽自己的話。"
媽媽希望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媽媽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都發自你的內心。
媽媽不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你。
媽媽相信你所有的選擇。
媽媽相信你會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不需要媽媽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媽媽不會用聽話這個魔咒打磨你,扭曲你。
媽媽相信,聽自己的話長大的你,
會更加快樂,熱情,擁有強大到讓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願你的孩子,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