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國劇巔峰,成就瞭“妖孽”段奕宏

11-23

前不久,十點君帶大傢重溫瞭《士兵突擊》。

沒想到的是,很多留言都不約而同地說瞭另一部國產劇。

它同樣是曾經的國劇代表,可惜的是很少人真正看過。

作者:派爺

來源:電影派(ID:dyp833)

原標題:國產戰爭劇的巔峰,成就瞭「妖孽」段奕宏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

在剛剛結束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段奕宏憑借《暴雪將至》,捧得瞭影帝殊榮。

在戲中的老段,時而邪魅,時而癲狂;

有著讓人為之瘋狂著迷的魅力。

一人千面的演技,讓他成為許多人眼中的「戲妖」。

算下來,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加冕國際 A 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早在 2003 年,他就憑借《二弟》中的偷渡客,拿下瞭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影帝;

2015 年,他又憑借《烈日灼心》,加冕瞭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帝。

在一次采訪中,段奕宏也說道,自己最喜歡的兩部片子。

其中之一就是《烈日灼心》。

而另一部,就是讓許多人開始迷上這個「妖孽」的抗戰神劇——

《我的團長我的團》

誇它是一部神劇,一定都不誇張。

再多的溢美之詞,都無法形容這部劇當年帶給我的震撼。

除瞭《亮劍》,這是唯一一部我願意刷上 N 次的國產抗戰劇。

在我心中,它就是史上最佳國產戰爭劇。

可是令人不理解的是,這部劇就像段奕宏一樣,雖然有著讓人無法自拔的魅力,卻始終沒有火起來。

豆瓣 8.9 的評分,足以證明這部劇有多出色。

有的豆友甚至評價:

" 說這是中國版《兄弟連》,那是抬舉瞭《兄弟連》。"

然而標記看過的人,還不到 3 萬人。

2009 年首播的時候,《團長》的收視率也是一路下滑。

甚至在某些地方頻道,這部劇播出還未過半,就因為低迷的收視率,被電視臺從晚間黃金檔撤離。

雖然這部劇很優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欣賞得來。

不論從題材還是講故事的方法來看,它都有些曲高和寡。

《團長》是國內首部關註遠征軍題材的抗戰劇。

1942 年開始,由於戰事節節敗退,遠征軍開始分批退守回滇西。

在中緬邊境一個叫禪達的小城中,一群老弱殘兵茍且躲在收容站內。

他們要麼是戰場的逃兵,要麼是部隊全軍覆沒後的幸存者。

這群人來自五湖四海,組成瞭幾乎沒什麼戰鬥能力的炮灰團。

士氣低落的散兵,像是在戰場上丟瞭魂魄一樣,渾渾噩噩。

炮灰們希望能在戰爭中茍活下來,不過他們更希望能夠上陣殺敵。

於是當正規軍團長虞嘯卿,帶著豪華裝備出現的時候;

他們毫不猶豫地加入瞭編制,重新投入戰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他們被送到緬甸參加戰鬥,可是飛機中途失事。

虞嘯卿承諾的那些武器彈藥補給,統統沒有。

他們在異國他鄉的雨林中,開局隻有一條褲衩。

其他裝備,全靠撿。

不過走運的是,他們遇上瞭冒牌團長,老段飾演的龍文章。

雖是假團長,但卻是 " 真妖孽 "。

龍文章雖然沒有學過打仗,卻是個天賦極高的軍事天才。

在他的帶領下,炮灰團一路上撿破爛般吸納瞭許多波潰逃的士兵;

帶著他們活著回到瞭中國。

虞嘯卿愛惜人才,饒瞭龍文章冒充團長的罪名。

後來,龍文章帶著傳令官孟煩瞭潛伏在敵陣三天三夜,洞穿瞭日軍的陣地佈防。

為瞭勝利,他執意領兵先行,企圖改變戰局。

200 人的精銳老兵隊摸進瞭日軍的堡壘,反客為主。

他們在樹堡裡堅守著,等待著裡應外合。

可原本說好四小時便出兵的虞嘯卿,卻因為上峰的命令,取消瞭進攻計劃。

他們做到瞭裡應,卻遲遲沒有等到外合。

直到第 38 天,炮灰團中大部分人都已經奄奄一息的時候;

他們這才迎來瞭救贖的曙光。

這場戰役,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叫做松山會戰。

期間,日軍和國軍的死亡比例是 1:7。

7000 多名戰士壯烈犧牲,埋骨他鄉。

影片的制作班底,基本延續瞭《士兵突擊》的陣容。

導演康洪雷,編劇蘭曉龍;

以及包括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邢傢棟在內的主演們,共同創作出瞭那部現象級的軍旅作品。

但是和《士兵突擊》不同的是,《團長》選擇瞭不容易讓人理解的敘事方式。

劇中的臺詞,基本都不是它本來的意思;

充滿瞭舞臺式的矯情和哲學式的反思。

這就相當於在普通觀眾面前,架起瞭一座觀劇門檻。

但是也正因如此,它才能拍出和其他抗戰劇不一樣的質感。

影片的戰爭特效,請來的是當年制作過《集結號》的韓國特效團隊;

這也讓整個戰爭場面非常真實。

誇張的鏡頭和色調,以及跳脫時間線的雜耍蒙太奇;

都讓這部國產劇,充滿瞭電影的質感。

故事經常在戰場上緊張的廝殺,和禪達閑適的生活中不斷轉換;

張弛之間,反而會讓觀眾真正反思,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

而且,這部劇在細節上的 " 真 ",絕對堪稱良心。

比如炮灰們穿的軍服,又臟又破。

在戰場上,這樣的破舊反而十分符合軍人們當時的狀況。

戰鬥中用的槍械,在還原真實方面,做到瞭極致。

而且其中不少道具,都是真傢夥。

張譯也在知乎上回答過: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所使用的英國 - 恩菲爾德步槍、中國 - 中正步槍、日本 - 三八式步槍、美國 - 卡賓槍等等,在中近景別裡,全都是真的。

輕機槍要換槍管,重機槍配副射手,馬克沁是水冷。

這些細節,我隻在這部國產戰爭劇中看到過。

放到那些抗日雷劇中,它們就會統統變成無限彈藥模式。

當然,僅有電影的質感和好評的細節,《團長》不會在我心中封神。

這部劇最牛的是,它沒有為我們塑造英雄;

而是把英雄打下神壇,變成一群在戰爭中掙紮、落荒而逃的狗熊。

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鮮活。

如同蘭曉龍所說;

這部劇沒有主演,每個人都是主演。

從邪魅瘋狂的冒牌團長龍文章;

到玩世不恭、牢騷滿腹的小太爺孟煩瞭。

從看似混不吝卻又無比仗義的東北漢子迷龍;

到天生樂觀,嚷嚷要打小東洋的不辣。

從能把腳氣治成截肢,有他不多、缺他不行的郝獸醫;

到軍校畢業卻從未上過戰場,愛好萎靡之音的上海長官阿譯。

他們都是鮮活的人,而不是帶著臉譜的標簽。

就算是反派唐基,他也會和郝獸醫手拉手嘮傢常。

他之所以阻止虞嘯卿接應炮灰團;

也是出於政治上的顧慮,從大局出發,擔心虞嘯卿的安危。

這一點就足夠說明,他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壞人。

這些鮮活的人物身上,承載的是一個宏大又沉重的話題。

《團長》就像魯迅的小說一樣;

用著看似荒誕的筆觸,毫不留情地撕扯開中國人的弱點,展示給觀眾們看。

從龍文章嘴中說出的金句,不勝枚舉。

英國鬼死於狹隘和傲慢,中國鬼死於聽天由命和漫不經心。中國人死都不怕,也要安逸。

正是因為渴求安逸,我們付出瞭太多代價。

山河淪陷,同袍流離失所,甚至慘遭屠殺。

就算是敵人的槍口架在瞭城外;

依然有人幻想著,躲在屋子中就可以逃過此劫,換來暫時的安逸。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安逸,險些殺死瞭中國人。

更難得的是,這部劇讓許多觀眾,認識瞭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

比如妖孽段奕宏。

他飾演的龍文章,無疑是這部劇的主心骨。

相比於《士兵突擊》的袁朗,龍文章的性格要更加鮮明。

他有狡詐、虛榮、甚至市儈的一面,也有智慧、癲狂的一面。

這是一個極具個人魅力的角色。

而在段奕宏傾盡全力的演繹下,龍文章的形象,變得更加妖孽瞭。

這個角色不好駕馭,但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段奕宏把握住瞭這個機會,貢獻瞭生涯中,最為精彩的表演之一。

然而段奕宏和這部劇一樣。

誰看瞭都說好,但是就是沒有大火。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

我相信,這個妖孽,總有一天會閃耀出更為妖艷的光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