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萊克書店》是我很愛的一部英劇,相信不少人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在豆瓣上《佈萊克書店》三季評分都在 9 分以上:
IMDB 評分也不低,達到 8.6 分:
在影評人中,《佈萊克書店》的口碑也很好,曾兩度獲得英國學院獎最佳情景喜劇。
而且這部 2000 年開播的舊劇,一直到現在仍有不斷人拿出來重刷,之前在 B 站上看時,表明自己是二刷、三刷的人比比皆是。
一部劇能吸引你不棄劇已屬不易,看完後仍讓人念念不忘,《佈萊克書店》為什麼這麼牛逼?
《佈萊克書店》的男主佈萊克(同時也是編劇,天才一枚),生活邋遢且低能,書店臟到白手套在空氣裡一揮就變成灰瞭:
不會做飯,餓瞭手邊有什麼拿起來就吃:
身上臟瞭就直接往身上噴清潔劑:
而且他還說話毒舌、不近人情,經營著一個書店,但完全對顧客不理不顧,最討厭討價還價的人,看你不爽就不賣給你:
有小孩想要買書卻不夠錢,他的反應是:那你先去工作啊!
不僅僅是對陌生人,甚至對自己身邊(唯二的兩個)朋友,也極盡野蠻殘忍之事。自己從來不幹活,辛苦的事情都扔給朋友幹:
說話同樣不留情面:
他害怕擁抱,對任何親密接觸都感到尷尬:
有一套詭異而不容人質疑的行為標準:
在這套標準裡,煙酒是人生第一大事。他永遠煙酒不離手:
生病瞭還把酒杯握在手裡:
開發瞭各種喝酒的方式,天氣熱就把酒水凍成冰棍:
酒杯太小就特制瞭一個巨大的寬口杯:
酒杯沾滿瞭蝸牛,也可以繼續拿來喝:
書店變成瞭一個老鼠橫行的垃圾堆也沒有關系,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煙酒沒瞭。
他是 " 成功人士 " 的絕對反面,無論從個人生活還是事業,都失敗得無可救藥。不過他也從未為成為一名成功人士而費心,活著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嘛:
何必因為他人與社會的標準而改變自己,他隻跟隨自己的內心與欲望生活。
佈萊克的兩個朋友,雖然沒有佈萊克邋遢,但也是社會的邊緣人。
法蘭是佈萊克最親近的朋友,兩人的友誼始於且終於對酒精的重度熱愛:
(兩個受傷瞭的人拼瞭老命在開酒)
她一開始經營著一個玩具店,卻整天買進一些連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
後來店鋪倒閉瞭去找工作,但在辦公室坐瞭半天就要瘋瞭:
曼尼是佈萊克書店的員工,本來是一名辦公室上班族,有一個永遠在催他工作的上司,後來得瞭焦慮癥,並在焦慮之中不小心吞下瞭一本書,差點死去:
他想要成為一名符合社會標準的普通人,朝九晚五、穿西裝打領帶,但卻無法應付隨之而來的強大壓力。
幸好,他找到瞭佈萊克書店。
對成功與幸福不屑一顧的佈萊克,不要求曼尼努力工作;但要忍受他邋遢且毒舌的作風。兩人的關系一言以蔽之:你攻我受。
忍受不瞭佈萊克的欺辱,曼尼幾乎每一集都會提出辭職,但又總會回來。
相比起外面冷酷的、憑賺錢能力論英雄的世界,不講業績、隨心所欲的書店就像是一座烏托邦孤島,寬容得讓人不忍離開。
這三個對酒精有著同樣程度熱愛的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放棄要成功的努力,他們認輸,活得隨心、活得糊塗。
在三季中,他們試過說走就走的旅行,隻是旅行 7 天,有六天半都在機場,在目的地希臘海島遊玩的時間隻有 4 個小時:
因為他們急匆匆買瞭一張最便宜的機票,不能直飛,隻能不斷的轉機。到最後,他們已經分不清自己到底在哪個機場,是在內羅畢(肯尼亞首都)、莫斯科還是舊金山?誰知道呢 ~~
也常常在他人已沉睡的夜晚,喝酒跳舞大笑;
或者是在別人正在忙碌上班時,把客人趕走、把店關瞭去喝酒:
當然,悲慘的經歷也不少。
試過因為被鎖在門外而不得不在倫敦冬天的深夜流浪街頭,為瞭有瓦遮頂隻能去速食店做服務員:
還有因為旁邊開瞭個連鎖大書店而變得生意全無,窮苦潦倒:
他們的生活沒有所謂的 " 美好明天 ",看不到進步的希望。但他們張開懷抱接受失敗與困苦,反而讓成功學們無機可乘。
就如法蘭和一個每天練瑜伽、隻吃有機健康食品的朋友說:你每天過的那麼自我感覺良好,不無聊嗎?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是在 17 年拍的,但劇中卻早已預言瞭 17 年後人類生活的許多糟糕處境。
包括如佈萊克書店因為連鎖書店遍地開花而瀕臨倒閉一樣,如今大資本對小作坊的擠壓日益嚴重,使得每個人都不得不向大企業靠攏,以求得生機:
而一旦進入企業," 規范 " 無處不在而且變本加厲,你不是 " 人 ",而是某種工種,從行為到著裝都要按照規定來:
另外,佈萊克還成功預言瞭手機將來對人類生活的統治地位,雖然當時的手機才剛剛開始能夠拍照與上網:
佈萊克忙不迭的讓法蘭把這種智能手機拿開," 這些功能導致的不過是更多廢話 ",佈萊克說。
也許正因此,雖然《佈萊克書店》已經拍完 10 多年瞭,但是如今看來反而覺得比當時更好看。
他們精準的戳中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痛點,他們瞭解我們的痛,並以自己放蕩的、邊緣的、cult 的方式為我們解毒。
正如一個網友所說:
每天在熙熙攘攘中穿梭時,看到他們三個對生活狠狠豎中指,我就忽然松瞭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