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一條現象級刷屏,《張揚導演,我愛你》。
帖子大概是說,一個姑娘看瞭《岡仁波齊》後,機緣巧合加瞭張揚微信,為瞭紀念,從此每天在朋友圈數佛珠。
後來兩人睡瞭。再後來佛珠數到第 88 顆,她得知張揚是個有老婆有孩子的不婚主義者(???),就把張揚刪瞭。
後來數佛珠的時候,她請教瞭幾個大師,確定瞭自己和張揚就是三毛和荷西轉世,全然不顧三毛 " 來世願做一棵樹 " 的遺願。
直到佛珠數到第 108 顆,她自己錄瞭感人肺腑的視頻跟張揚傾訴,並把這事兒寫出來瞭。
一時被群嘲。
什麼 " 好看的皮囊三千一晚,有趣的靈魂把你寫成爆款 ",又或者什麼 " 可笑的女文青在青藏高原待缺氧瞭 ",甚至把 " 可笑 " 兩個字換成任意其它惡毒字眼。
有個詞肉叔註意到瞭," 文青 ",一個常規群嘲靶標。
你看,姑娘都能把科學說成玄學,哐哐扔個 " 量子糾纏 " 來,還能解釋地有模有樣,文青啊!
什麼是文青?好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不會說人話的事兒媽唄。
旅遊非說旅行,凱魯亞克寫本書,他們又開始叫 " 在路上 ",景區也不叫景區瞭,改 " 詩與遠方 ";
看個電影看個話劇,看完後事兒多得要命,恨不得嘰裡呱啦打八百萬字直抒胸臆;
有空就去星巴克或者潛伏著的獨立書店自拍和擺拍,ins 豆瓣微博朋友圈,有社交網絡的地方就有他們捧著咖啡抱著書的照片。
這個聯想順理成章。但你想過沒,符合以上描述的,究竟是面孔,還是臉譜?
肉叔想到一部文青中的經典電影,裡頭描述的也是文青生活。
跟 " 佛珠女孩 " 佛系廢話賊多、激情描寫賊少的文章相反,片子賊帶勁——
戲夢巴黎
The Dreamers
電影直接切入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的巴黎。
美國文青馬修(邁克爾 · 皮特 飾),第一次在法國電影資料館看電影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感嘆 " 隻有法國人,隻有法國人才會把電影放到宮殿裡 "。
於是他幹脆來到瞭巴黎,他眼中的 " 詩與遠方 "。
在電影資料館排隊等放映時,偶遇瞭姑娘伊莎貝爾(伊娃 · 格林 飾)。她因為叼著煙太久、煙屁股黏在嘴唇上瞭,讓他幫忙拿下來。
兩人就此相識,成瞭朋友。
伊莎貝爾邀請馬修來傢裡做客,厲害瞭,人伊莎貝爾爹媽是高級文青——大學教授,知識分子。
這傢人一上來就把文藝氣質抖得叮當響,在飯桌上談起瞭詩歌。
靈感就像新生的嬰兒,它到來時,才不會考慮笨拙的詩人
然而馬修對詩歌的興趣,還不如桌上的打火機大。
哇靠,朋友,談論詩歌文學的時候,麻煩你上點心,伊莎貝爾他爹就問瞭:年輕人,你跟我說說,你擺弄打火機幹啥,難道比我說的有意思?
看起來馬修是個偽文青,但人傢一張嘴,就鎮住瞭所有人:
打火機的長邊,正好和對角線的長度一樣
哈?小夥子你失心瘋嗎?一傢人一臉懵逼地看著他。
馬修不管不顧,繼續擺弄和解釋:
你看它翻過來,短邊又跟桌佈的這個線條一樣長,跟伊莎貝爾的指節一樣長,跟各種各樣的東西都一樣,它仿佛跟所有東西都恰好相等。
我發現,觀察一個事物越仔細,桌子、冰箱、房子,甚至是您的鼻子,甚至世界,突然間,你會發現:或許宇宙中的形狀和大小,總有種和諧。
我確信這種和諧是存在的。
教授夫婦一聽,愣瞭:可以,小子,你從打火機中頓悟瞭宇宙的混沌狀態。不如幹脆搬來我傢住吧。
欣喜之情,就差直接讓他入贅瞭。你看這個眼神,生動詮釋瞭什麼叫 "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 "。
當晚,伊莎貝爾就跟馬修接吻瞭。
這還不算啥,晚上馬修起夜的時候,發現伊莎貝爾跟她哥哥裡奧疑似德國骨科,居然睡一張床!
搬進來之後,馬修跟伊莎貝爾、裡奧兄妹,一起做瞭超級多的事情。
他們談論電影,討論基頓和卓別林究竟誰更幽默,模仿經典橋段猜片名,甚至 cos 電影場景沖過警衛穿越盧浮宮。
直到這天,裡奧模仿瞭《疤面人》中的經典橋段,馬修和伊莎貝爾沒猜出來,懲罰開始瞭——
裡奧懲罰他們兩個啪啪啪。
是的,你沒看錯,是懲罰。
馬修還以為是開玩笑,沒想到伊莎貝爾立馬脫瞭。
嗯,伊莎貝爾的第一次。
馬修漸漸接受瞭伊莎貝爾和裡奧特殊的兄妹關系——
他們是雙胞胎,從未覺得對方的身體是什麼秘密。
於是影片迎來瞭影史經典一幕:
到此為止,整部電影看上去都隻像是簡單的情色電影,有關三個文青在外人看來近乎瘋狂的性事。
但別忘瞭,開頭肉叔就說瞭,影片發生在波瀾壯闊、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的 60 年代。
越南戰爭、法國學生運動、五月風暴,社會運動一場接連一場。捎帶著思想變革的欲望,也隨著搖滾樂和性解放,海浪般地沖擊著固有腐朽的審美觀、道德觀。
三人相識,就是因為年輕人抗議政府解雇電影資料館創始人館長、實驗電影先鋒導演亨利 · 朗格魯瓦,被警察驅逐。
在大背景下,再來看躲在小樓裡的馬修、伊莎貝爾、裡奧,就有趣多瞭。他們符合文青的一切特質:
熱愛藝術。
他們瘋狂地迷戀著電影,瘋狂地聽著搖滾樂。導演、評論、經典橋段,如數傢珍,隨時可以就一個話題深入下去。
- 我更喜歡《荒漠怪客》 和《無因的反叛》
- 你知道戈達爾怎麼評價他麼," 尼古拉斯 · 雷就是電影 "
對內熱愛自嗨,對外人畜無害。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窗外鋒利的世界之外,營造窗內小小的烏托邦。什麼謀財害命、爭名奪利,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系。
即使最後裡奧走上街頭,也隻是因為心中熾熱的夢。
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毫不做作。
他們活得並沒有那麼精致,不僅自嘲的時候特別能下狠嘴,什麼當眾摳腳之類的,更懶得忌諱。渾身上下隻穿一件外套就能下樓取東西。
抱歉,跟他們相比,佛珠女孩隻有相似,但沒有相同的特質。
佛珠女孩也熱愛藝術。
但當她眼中藝術的化身張揚導演,真切地坐在她身邊時,她所能想到的唯一話題就是:你信佛嗎?
佛珠女孩也鐘情於自嗨。
她寫瞭許多看似叫詩的句子,號稱隻是默默尋找自己的玩樂,看似人畜無害,其實刀鋒暗藏——文章裡就已經說瞭,她要拍兩部跟張揚有關的電影,至少現在看來,投資是有保證的瞭。
佛珠女孩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張揚管不住褲襠錯歸錯,但根據佛珠女孩自己的描述,看起來張揚開始並不搭理她,是她從北京一路追到大理,然後才有的那一夜激情。轉臉,她就毫不顧忌張揚老婆孩子的感受,一五一十地撂瞭。
佛珠女孩是文藝青年?
怎麼看怎麼不像。
頂多是個喜歡文藝,向往文藝,自以為文藝的女青年。
不信你看在文章成為爆款之後,立馬開通頭條專欄,ID 旁邊赫然寫著 "《張揚導演,我愛你》文章作者 " 幾個大字,接受專訪時擺明架勢要拍兩部相關的電影。
一個不文藝的人,瘋狂地跟 " 文藝 " 的行為聯系起來,她愛的一定不是文藝,而是身處文藝時的自己。
真 · 文青們,倒黴就倒黴在不管什麼時代,總有幾口假模假式的鍋甩出來。
錢不是給背鍋的好靶子,人才是,執著於自己內心對外界無甚反應的人尤其是。與其被罵 " 謀財害命 ",總不如被罵 " 傻 X 文青 " 吧,至少還有很多人幫她背鍋。
馬修和伊莎貝爾的迷你烏托邦破碎,不就是因為窗戶被門外遊行的人給砸碎瞭麼?
不管是在大理的海邊激情,還是在音樂節的草地上打炮,把一切失控的現象歸結於文藝青年的事兒媽,一瞭百瞭。
最新的這口鍋,就叫 " 在公眾號裡數佛珠 ",甩出來就扣在文青頭上瞭。
佛珠姑娘們接受專訪,粉絲飛漲,後來打著飽嗝剔牙縫兒的時候,偶爾也會真的想起負重的文青們,發瞭善心地問一句:嘿孫子,還行不行?
編輯:火雲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