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周,韓國有條新聞鬧得沸沸揚揚。
9 月 4 號起,MBC 和 KBS 兩傢電視臺(韓國三大電視臺之二)的員工集體罷工,罷工人數將近 4000 人。
在罷工期間,兩傢電視臺的很多節目都將停播。
讓十點君好奇的不是有哪些節目停播,而是為什麼會罷工?
簡單說,想報真相,卻報不瞭。
各種不公正的報道,歪曲事實的新聞,主播隻能報道事先規定好的新聞,不能隨意修改主播詞。
同時,許多想追求真相和正義的記者,都被辭退。
到今天,這件事還在持續發酵。
巧的是,在罷工開始的同一天,一部直指新聞界內幕的韓劇也開播瞭。
豆瓣高達 8.7,這部韓劇或許能為罷工員工發聲——
Argon
這部劇和這起罷工事件不謀而合。
連探討和批判的核心都一模一樣,劍指一點——
新聞的制播內容,遭到電視臺高層嚴重幹預。
「Argon」是劇裡的電視臺 HBC 的王牌新聞節目。
致力於挖真相,探內幕。
尤其是節目組組長兼主持人,金白鎮(金柱赫飾)。
對新聞的真相和正義,有著超出職業的執著。
帶著觀眾挖掘新聞深度,敲打事件真相。
這是不是所有新聞媒體人的至高理想和願望?
但,金白鎮在挖掘一起受賄內幕的時候,受賄人剛好是電視臺高層的熟人,觸到瞭大地雷。
於是,Argon 的播出檔期,立馬變成瞭周一至周四的深夜零點。
什麼概念?簡直被一招打入冷宮。
不過,金白鎮對新聞的執念,就像是融進血液裡一樣,從沒改變。
這不,機會來瞭——
中午一點,大型商場發生坍塌,出現多起傷亡。
怎麼辦?
跑。
沒錯,每個新聞節目組幾乎都在跑。
突發事件是徹底的悲劇,但在新聞人眼裡,卻是飆高收視率的最好契機。
各傢電視臺都祭出瞭最強記者,奔赴現場第一線。
瞭解事件發生經過,拍攝災難現場的第一手影像。
最重要的,是掐掉正在播出的節目,做新聞速報。
是和時間的賽跑。
但,HBC 仍然輸瞭,速報的速度是各大電視臺的最後一名。
別傢已經開始直播瞭,HBC 還慢悠悠地在播韓劇。
差距明顯。
於是,兩個節目組,必須力挽狂瀾。
一是深夜零點的 Argon,一是再早一些的晚上九點新聞。
播出前的這幾個小時,就是對電視臺的黃金搶救。
怎麼救?
金白鎮的新聞直覺開始發力,他要做被害者特輯。
趕不上速報,那我們就來做深度。
和制作人主題一定,馬上召集組員。
金白鎮果然是老手,邏輯清晰地開始佈置任務。
有人瞭解事故現場;有人收集事故資料;有人跟蹤實時速報;有人邀事故有關人員進行采訪。
忙碌。
編輯室頓時忙成瞭一片,幾小時內,就必須整理出能用的完整資料。
另一方面,九點新聞的組長也想瞭個法子——
再制造一個更大的新聞賣點。
他在商場貨梯的照片上,看到瞭現場所長的安全帽。
眼珠一轉,直接拿安全帽做文章,開編——
商場會發生坍塌的原因,是現場所長對破裂的水管強行施工。
而他更大的過失,是沒有播出任何避難廣播。
反而是自己坐貨梯先跑瞭。
就算這隻是剛編的故事,沒事,播完就是真的瞭。
果然奏效,收視率一飛沖天。
可問題來瞭——
九點新聞把坍塌的所有責任,扣在瞭現場所長的頭上,接檔的 Argon 就得順著這個思路走。
作為主持人,金白鎮必須照著上頭給的稿子播報。
但,九點新聞的做法在金白鎮眼裡,簡直荒謬。
而且因為水管破裂而導致坍塌,全世界都沒先例。
十點君問一句:新聞人該背負怎樣的責任?
是真相優先,還是收視優先?
金白鎮有瞭定數,他做瞭個大膽的決定——
直接推翻九點新聞的說辭,甚至對結論提出質疑。
把所有責任都歸罪到所長身上,真的妥當嗎?
如果直接用上頭給的東西
那還為什麼當記者啊?
這個質疑馬上招來瞭九點新聞的人,越過演播室,闖進直播間,要求金白鎮重新播報。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又一條速報——
現場所長的屍體,在地下停車場被發現。
臨死之前,還用身體護住瞭一個小女孩。
所長沒有逃。
這及時趕到的真相,狠狠地打瞭九點新聞一巴掌,也讓 Argon 的人揚眉吐氣瞭一次。
逼近 7% 的收視率,史上深夜節目的最高。
到這裡,這部劇似乎是讓堅持原則的新聞人,好好地出瞭口惡氣。
但,這種流水套路,不是這部劇的核心。
事件的反轉,隻是「Argon」的探討起點。
十點君常說,探討問題,最忌諱一竿子打死,不留餘地。
越全面的視角,越能幫我們看清問題的根。
「根」,才是破題的捷徑。
金白鎮創瞭收視紀錄,該嘉獎瞭吧?可他卻被高層狠狠地批評瞭一番。
還別覺得這些高層不通情理,他們的立場,完全站得住腳。
來個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電視臺高層,怎麼看待金白鎮這次的舉動?
確實,九點新聞的猜測,無異於是自捅婁子。
可要知道,他們這條新聞成功幫 HBC 挽回局面。
而金白鎮呢?
對觀眾負責,但,丟瞭電視臺的顏面。
電視臺對新聞的觀點和態度,必須保證整體統一。
他的做法,分明是在打自傢人的嘴臉。
電視臺高層隻看重一點——
效益。
試想,在幾個小時內就說出完全相反的新聞,觀眾還會信任這樣的電視臺嗎?
同時,這種直接反轉瞭輿論和事件的爆點,放在 Argon 連 7% 的收視率都沒到。
如果交給九點新聞,收視率 20% 打底。
廣告價格完全不同。
這才是高層的重點,如何才能讓現有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電視臺高層就喜歡編造假新聞,來搏噱頭嗎?
坦白講,未必。
他們當然知道假新聞的危害。
那為什麼還願意用假新聞?
很簡單,立場不同,職責錯位。
對於記者來說,為新聞和觀眾負責是他們的立場;
而高層的立場,是為整個電視臺的效益負責。
新聞的真相,是第二層的考慮。
堅持真新聞,可能讓電視臺的效益不斷降低;
用一次假新聞,卻能讓收視率絕地反擊,還能幫官員做人情。
很現實,怎麼選?
就算事件被反轉,九點新聞也已經做到瞭全網最快,小小道次歉,還真無傷大雅。
這正是「Argon」的厲害之處。
首先,它揭開瞭電視臺的頑疾,卻沒有一味地抨擊。
而是巧妙地退瞭一步,究其根本。
回到最開始的這條韓國新聞——
電視臺員工為什麼會聯合罷工?
高層幹預制播內容。
他們的訴求,是撤換 MBC 和 KBS 的社長(電視臺臺長)。
在十點君看來,這隻治瞭標,還沒抓到本。
什麼是本?
「Argon」說,立場才是本。
否則,換多少社長都一樣,或許會暫時遷就員工,但過後,仍然會把電視臺的效益放第一位。
不是他們忘瞭新聞人的初心,而是職責本該如此。
當我們站在基層和高層的雙重視角,才能看清問題本質。
但,「Argon」也說,頑疾總歸是頑疾。
為瞭效益而出賣新聞人的原則,簡直荒唐。
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新聞媒體,貪圖搶快搶爆點,才會出現最近新興的一個熱詞,新聞反轉。
例如這幾天吵翻天的這條新聞——
孕婦要求剖腹產,被渣男老公和傳統婆婆拒絕後跳樓自殺,一屍兩命。
這引來瞭社會輿論的謾罵,傢人竟然為瞭生育而不顧孕婦死活,逼死瞭孕婦。
但,現在孕婦的媽媽出面,說不同意剖腹的其實是醫院。
立馬反轉。
這件事的真相還沒定論;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有熱點新聞,我們都已經習慣瞭先觀望一下,再觀望一下。
甚至還有不少以謠言出名的新聞媒體。
這些人,不害臊嗎?
就像十點君剛剛問的,新聞人該背負怎樣的責任?
就算職責不同、立場不同,但,對新聞的態度可不能變。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越來越多的新聞反轉,隻會讓觀眾越來越失去對媒體的信任。
我們要的是真相,而不是你們的嘩眾取寵。
想看的,優酷有(共 8 集,更至 2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