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一部《我為歌狂》橫空出世。2018 年,《我為歌狂 2》就要回來瞭!
當年《我為歌狂》同時還有一套青春小說出版,十分暢銷,故事反映校園生活及流行音樂、流行樂隊、流行歌手的喜怒哀樂,聚焦於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今年的 7 月 7 日,胡彥斌在微博上曬瞭一首歌,然後附上瞭一句話:那一年我 17 歲。
這首歌就是《有夢好甜蜜》,同樣也是《我為歌狂》裡的一首插曲。胡彥斌演唱這首歌時,他十七歲。
可惜在當時,很多人並不買賬,即使這部作品推出伊始就震撼瞭當時幼稚風橫行的中國動畫界,在青少年群體中獲得瞭較高的口碑,但劇情、畫風引發的爭議也頗多,比如場景轉換生硬,非常像是幻燈片。
一些觀眾批評《我為歌狂》拋棄瞭國產動畫原有的精髓,轉向腐朽的思想。動畫裡關於早戀萌芽的若隱若無的情愫,被許多傢長與媒體視為洪水猛獸,甚至有傢長投訴到電視臺,要求停播《我為歌狂》。不過,這部動畫最終還是順利完結。
《我為歌狂》 可以看作為擴大中國動畫受眾群體而作出努力的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故事情節現代感強, 時常穿插 Q 版場景營造幽默氛圍, 動畫歌舞劇的形式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有一點我們不能忽略——制作方是上海電影美術制片廠。我們的童年回憶大部分都是出自於這裡,《葫蘆娃》、《黑貓警長》等全是其代表作,電影作品有經典的《大鬧天宮》,還有被譽為是 " 國漫之巔 " 的《寶蓮燈》。
然而被著稱是 " 中華傳統文化寶庫 " 的上海電影美術制片廠竟然借鑒瞭日本動漫的模式,將《我為歌狂》的人物設計,整體畫風等向日漫靠攏。
當年打出的旗號就是 " 中國版《灌籃高手》",借著風靡一時的日式外殼出現,青少年樂於接受也在情理之中。應該說,這種借鑒對於長期難以參與國際動漫競爭的國產動畫業來說,是種有益的嘗試,為如今的國漫做瞭先鋒,起到瞭一定的啟蒙作用。
《我為歌狂》經過瞭贊譽,也經過瞭詆毀,但它在我們的童年裡無法抹去。我們長大瞭,但動畫裡他們依然年輕,變得是年齡,不變的是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