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部電影,從未上映,卻獲得影評人的一致好評。
今天就來聊聊曹保平的這部電影,《狗十三》。
作者:凌睿
來源:電影爬蟲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
" 狗永遠是狗,人有的時候卻不是人。"
國內 95 後小花裡,我最看好張雪迎。
不是因為前段時間大火的《演員的誕生》,而是因為一部五年前的電影:
狗十三
片名很特別。
故事講的是一隻狗和一個十三歲小女孩的故事,用這個片名說得通。
但把 " 十三 " 寫成阿拉伯數字,你就會發現奧秘。
似乎是粗口。
看完電影,我們大概也會明白導演曹保平的用意:
狗和十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著操蛋的世界罵一句:狗 X!
本片導演曹保平是國內黑色犯罪類型片的領軍人物。
他最擅長調教演員。
他執導的《李米的猜想》,幫助周迅拿瞭好幾個影後。
2015 年的《烈日灼心》,也讓鄧超成為瞭金雞獎影帝。
憑借《追兇者也》,劉燁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的影帝。
因為曹保平導演的作品捧出多位影帝,所以被媒體譽為 " 影帝制造機 "。
拍《狗十三》,他也挖掘出瞭張雪迎的潛力。
年僅十六歲的張雪迎在本片飾演學生李玩,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瞭。
爸爸和繼母結婚,從此傢裡添瞭一個弟弟。
從此全傢人忽略瞭姐姐,都去愛弟弟瞭,甚至達到瞭溺愛的程度。
缺愛的李玩,隻好與她的愛犬 "愛因斯坦" 作伴。
不料有一天,爺爺遛狗的時候,把愛因斯坦弄丟瞭。
李玩拼命地尋找愛因斯坦,卻遭到全傢人的指責,爸爸打罵她,爺爺說:" 你是想逼死我們嗎?"
繼母打著 " 我是為你好 " 的名義,找來一條和愛因斯坦很像的狗,聯合全傢人強迫李玩承認這就是愛因斯坦。
剛開始李玩排斥新狗,好不容易和它漸漸有瞭感情,李玩又面臨瞭新的問題。
對於弟弟,全傢人都讓著他、遷就他,弟弟可以拿著晾衣桿打爸爸、奶奶,眼看沒人阻止他,他又開始瞭打新狗。
新狗自然沒有遷就弟弟,對他狂吠不止。
終於,李玩的繼母不僅讓丈夫打斷瞭新狗的腿,還要丈夫把它賣到狗肉火鍋店。
後來有一天,李玩在街上見到一位遛狗的女士,遛的正是愛因斯坦。
李玩沒有和愛因斯坦相認,因為她覺得與其讓它跟著自己受苦,不如跟著一個可以好好對它的主人。
透過電影,我們能看到全傢人男尊女卑的刻板思想。
他們對李玩太苛刻,卻對弟弟過於溺愛。
仿佛像《三體》那樣打瞭思想鋼印,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認為天生就該重男輕女,從來意識不到自己有什麼問題。
李玩說弟弟應該給奶奶道歉,卻遭到爸爸的責罵。
李玩都十多歲瞭,奶奶和爸爸還不知道她不喝牛奶。
爸爸承諾帶李玩去看展覽卻沒有兌現、不顧李玩的反對把新狗送去流浪狗收容所 ……
他做瞭這些絲毫不感到愧疚,反而把錯誤全部歸結給李玩。
爸爸一會兒說 " 你還小,長大瞭就懂瞭 ",一會兒又說 " 你長大瞭,該懂事瞭 "。
反正在爸爸眼裡,李玩永遠都是錯的,和年齡無關。
他還會先打你一頓,事後再跟你道歉,讓你誤以為他對你很好。
用這種 " 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糖 " 的方法,企圖讓你忘瞭他曾經傷害過你。
反觀弟弟,玩椅子摔倒瞭,父母隻是哄他,卻不告訴他要註意安全、不要玩危險的東西。
他這次玩椅子,下次就可能玩晾衣桿,再下次就可能玩刀子,因為他覺得永遠有父母在背後庇護他。
弟弟用晾衣桿打父母、打奶奶、打狗,父母卻不批評他。
弟弟挑釁新狗,導致新狗狂吠不止,爸爸卻去打新狗。
我們可以想象,這次弟弟敢打傢人和狗,以後就敢打外人,長大瞭就敢打妻子兒女。
因為沒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
換言之,李玩永遠是錯的,弟弟永遠是對的。
爸爸之所以這麼強勢,可能是因為他像弟弟一樣,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
我們也可以猜測,繼母之所以毫無人性,就是因為她也有李玩那樣的童年,她也曾受到過傷害。
因為人們總是受到打擊,就會變得妥協;人們總是受到溺愛,就會變得放任。
健康的人不會折磨他人,但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往往會轉而成為折磨他人者。
全傢人對弟弟太寬容。
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大後很有可能成為爸爸那樣的人,絕不允許別人反對自己。
將他爸爸、爺爺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遺傳下去;
而全傢人對李玩太苛刻,李玩從小充滿仇恨、戾氣、負能量,長大後很有可能成為繼母那樣的人。
但如果女性自己都不關愛女性,誰還會關愛女性?
這是個惡性循環,是個走不出去的怪圈。
多少中國女孩,正經歷著李玩的青春,又最終成為繼母那樣的人?
說到這裡,就指向瞭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如此,《狗十三》就不僅僅是關乎女性瞭,還上升到瞭人性的層面。
李玩為瞭一條狗搞得全傢不得安寧。
為瞭看展覽破壞瞭爸爸的飯局,盡管給人的感覺是太不懂事瞭,情商太低,但這個時候至少她還有自我意識。
後面她變得 " 成熟 " 瞭,變得 " 懂事 " 瞭。
當她在飯局上為瞭不讓爸爸難堪,忍痛吃狗肉的時候;當她為瞭不讓愛因斯坦跟她受苦,忍痛離開的時候。
我還是想念當年不成熟、不懂事的她,還是希望她能做回自己。
因為,這時她已經準備好向這個社會妥協瞭。
我們就像長大後的李玩,開始避免自己與眾不同,避免自己成為 " 異類 "。
我們被生活磨平瞭棱角,失去瞭個性,扔掉瞭脾氣,忘記瞭初心,還美其名曰 " 這就是成長 "。
為瞭所謂的提高情商,我們被迫 " 學會 " 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取而代之的是做違心的事,說違心的話,再也無法遵循自己的內心。
在傢裡,明明討厭親戚問工資、情感、生活,我們還要違心地說:謝謝叔叔阿姨關心。
在外面,明明覺得閨蜜基友是個傻子,明明不贊成 Ta 的觀點,卻還要違心地說:我很喜歡和你一起玩。
在酒局,明明覺得領導什麼都不懂,卻還要對 Ta 敬酒,違心地說:領導的意見我真是受益匪淺。
我們害怕對方覺得自己情商低,害怕丟工作,害怕被罵,我們隱藏瞭真實想法,還安慰自己 " 這不是明哲保身,這是為人處世 "。
我們學會瞭所謂的為人處世,忘記瞭反對,忘記瞭反抗,忘記說 " 不 "。
學生不再反對老師,員工不再反對老板,下屬不再反對領導,軍人不再反對將軍 ……
沒有誰規定我們要這麼做,但這早已成為經驗和常識,早已深入骨髓和血液。
如果你不這麼做,就會被認為是幼稚、不成熟、不懂事、情商低。
也許圓滑和妥協是必然的趨勢,但圓滑和妥協何嘗不是意味著墮落和虛偽?
就像人人都說皇帝的新衣好看,隻有孩子敢遵循內心說出實話。
也許我們不願意妥協,但生活會逼迫我們妥協。
也許叢林法則、適者生存是真理,但這樣的真理太殘酷瞭,也太讓人心痛瞭。
讓人忍不住對這個操蛋的世界破口大罵一聲:狗 X!
更可怕的是,這是沒有終點的,這樣的問題還將伴隨我們一生。
就像李玩說的: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
我想起瞭《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胡波,他不願意妥協,於是選擇瞭自縊。
這個世界,我們要麼妥協,要麼死亡。
電影中,隻有蝙蝠敢在教室裡亂飛,結果是被老師打死;隻有狗敢對弟弟狂吠,結果是被打斷一條腿。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爸爸妥協瞭,李玩妥協瞭,隻有狗不會妥協,隻有狗敢反抗、敢絕食。
你嘲笑它不懂保命,它嘲笑你連反抗都不敢。
為瞭生存,我們選擇瞭妥協、遷就、退讓、虛偽。
為瞭生存,我們活得還不如一條狗。
狗永遠是狗,人有的時候卻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