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辜負的良心國產片,才上映就消失瞭

11-08

被辜負的良心國產片,才上映就從影院消失瞭

十一月的內地影院非常熱鬧,各類新片輪番上陣。

然而,似乎每一次大片紮堆的時候,總會「犧牲」那麼一兩部良心的國產片。

或者換句話說,隻有在這種「炮灰檔期」,這些小成本低宣發的片子才有機會上映。

國產的好電影,就是這麼被埋沒的。

也就是在這兩天,一部一上映就幾乎零排片的好片子又要被辜負瞭——

相愛相親

在上個月剛剛公佈的「第 54 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中,這部片子以橫掃之勢獲得瞭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在內 7 項提名。

領跑全場。

頒獎典禮將於 11 月 25 日在臺北舉行。

豆瓣上,本片的豆瓣評分高達 8.6。

好於 96% 的愛情片。

位列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片之一,也是魚叔今年最欣賞的華語電影之一。

然而與這爆炸性口碑相悖的,是僅 3% 的排片。

根據藝恩數據統計,《相愛相親》除首映日達到最高排片率 6.8% 之外,之後逐日遞減。

預計上映一周後,排片將低至 0.1%。

約等於為零。

這個情形是不是似曾相識?

《二十二》剛上映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你可以說《二十二》更偏紀錄片,缺少劇情,平鋪直敘,過於沉悶;

但《相愛相親》,擁有完整的故事劇情,極其細膩的情感表達,以及影帝影後級別的表演。

何以遭遇市場如此冷落?

是怪片方宣發不夠、話題不足、明星效應不強?

還是觀眾已經放棄瞭審美的基本追求?

經濟學傢們或許可以給我整出一堆的理論解釋,這是當下的市場規律,是娛樂性社會的消費趨向,是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局限 ……

道理我都懂,但還是忍不住扼腕嘆息,好的作品明明應該讓更多人看到。

《相愛相親》的導演兼主演是張艾嘉。

絕大多數人更熟悉她的演員身份。

坐擁兩屆金像獎影後、兩屆金馬獎影後的成績。

但同時,她也是圈內出瞭名的全能型才女,擅長導演和編劇。

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最愛》,提名瞭 9 項臺灣金馬獎和 5 項香港金像獎

張艾嘉因此斬獲瞭金馬金像雙影後。

自編自導的《少女小漁》。

當時,是陳升把劉若英推薦給瞭好友張艾嘉。這是劉若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就因此提名瞭金馬獎最佳女主。

12 年前,張艾嘉曾執導過一部《20 30 40》,集結瞭劉若英、李心潔、梁傢輝、黃秋生、陳升、陳柏霖、齊豫等一眾大咖。

從三個不同年齡階段,呈現女性在不同時期對愛情和生活的態度。

當時提名瞭柏林金熊獎。

而這部《相愛相親》,同樣是以三位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入手探討愛情與婚姻的話題。

不過跨度更大,思考也更深入。

故事以死亡開場。

慧英(張艾嘉 飾)的母親去世瞭,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隻在臨終前叫瞭一聲女兒的名字。

葬禮後不久,慧英就回瞭趟老傢,說要把父親的墳遷出來,與母親一同合葬。

然而遷墳並不容易。

原來,父親年輕還在老傢的時候,就被包辦瞭一場婚姻,討瞭個老婆。

但婚後不久,父親就離傢進城瞭。

之後遇到瞭慧英的母親,結婚生子、成傢立業。

他一輩子都沒有再回過老傢,直到死的那天,骨灰盒才被送瞭回去。

而守在老傢的那個女人,卻為瞭一紙婚約,等瞭一輩子。

慧英要遷墳,最大的阻礙就是這位「原配」姥姥。

她花瞭一輩子的時間等來一座墳,自然打死都不願放手。

活著的時候孤單一人,死後絕對不要再忍受這種淒涼。

你想把遷墳,除非從我屍體上踩過去!

村裡人自然也是向著姥姥,族譜裡寫的也是姥姥的名字。

在這出「搶墳鬧劇」之外,另一個讓慧英頭疼的人,就是她的女兒薇薇(朗月婷 飾)瞭。

母女兩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爭吵不斷,互相不理解彼此。這一次,薇薇也同樣不能理解母親的強行遷墳的舉動。

作為電視臺的記者,薇薇甚至把這件「傢醜」作為新聞素材交瞭上去:

「小三女兒大戰正房原配」,多好的一個倫理撕逼大戲選題。

其實慧英和姥姥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就在於雙方都有沒錯,而隻是各自的立場不同。

在慧英看來,自己的父親和母親恩愛相伴瞭一輩子,是法律認可的、真正意義上的夫妻。兩人死後合葬,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她翻出父親當年曾給母親寫過的情書,一字一句盡是深情。

姥姥隻不過空有一個名分,根本沒有任何愛情可言。

但站在姥姥的立場,她愛瞭這個男人一輩子,也為他守瞭一輩子。

薇薇告訴她說,外公愛的人是外婆。他根本不愛你,你又何必等他?

姥姥卻趕緊否認,不是的,不是這樣的。

然後也翻出瞭當年的信,每一封都保存地很好:

你看啊,他每個月都會給我寫信,會給我寄錢。有一次還特意多寄瞭點回來讓我買身新衣服。

姥姥那個委屈的眼神,讓人實在不忍心揭穿真相:

這隻是例行公事的傢書罷瞭,跟寫給外婆的那些肉麻的情書,完全不一樣。

通過「搶墳鬧劇」這個主要事件,影片串聯起瞭姥姥、慧英和薇薇三代女人的愛情故事。

姥姥熬瞭一輩子的執著;

慧英和丈夫矛盾頻生的婚姻。

薇薇和歌手男友不知該走向何方的愛情。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方式,卻是一樣的安全感缺失。

對照起來看的話,其實三代人的情感困境都是相似的。

愛情或者婚姻,無外乎是與時間的對抗。

荷爾蒙刺激下許諾的一輩子,真正能堅持到最後的又能有幾個人。

不想爭影帝的導演不是好演員,慧英丈夫的扮演者是大導演田壯壯。

以前魚叔隻知道他拍戲牛逼,沒想到演戲也那麼渾然天成。

已經提名瞭金馬獎影帝。

在主線故事之外,影片還摻雜瞭許多社會性的反省和揭露。

比如效率低下的官僚主義。

慧英去找民政局補辦父母的結婚證,結果對方要求她:

「你要先證明你的父母是夫妻我才能補結婚證」

「我是她們的女兒,我能證明他們是夫妻!」

「那你就得先證明你是你媽媽的女兒。」

比如煽風點火的新聞媒體。

為瞭追求收視率,不僅大用特用「小三」「原配」作標題,而且通過剪輯、擺拍的方式誇大其詞,刻意制造戲劇效果。

比如耿樂客串的話劇演員。

主要的謀生手段竟然是去喪禮上表演哭喪。

不過這些點都沒有做過度的展開而喧賓奪主,而隻是點到為止,作為主線故事的補充。

因為張艾嘉圈內極好的人緣,這一次客串的大咖又有很多。

除瞭上面提到的耿樂之外,還有王志文客串的公務員;

李雪健客串的法律咨詢顧問;

劉若英客串的樓上王太太,被慧英懷疑跟自己老公有曖昧。

其實這樣一個戲劇化的題材,如果處理得不好,就可能變成一場荒唐的鬧劇,或者油膩的煽情片。

但張艾嘉卻把它處理得克制而又細膩,真實可感的情緒處處可以擊中人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姥姥的扮演者吳彥姝的表演,一個眼神就讓人看得心窩疼。

在影片的結尾,姥姥終於進瞭城,來到瞭慧芳的傢裡。

她看著墻上自己幾十年未見的丈夫的照片,一臉迷茫。

她站在小板凳上,踮著腳,把臉整個都貼到瞭墻上,手不住地撫摸照片裡的人像,最後卻說瞭一句:

這是他嗎?怎麼長得不像。

姥姥印象中的丈夫,還停留在幾十年前他剛離傢時候的樣子。就靠著那一點殘存的記憶,她守瞭一輩子。

而就在看到照片的時候,那個精神支撐崩塌瞭。姥姥念瞭外公一輩子,到頭來卻發現自己連他長什麼樣都記不清瞭。

這個男人,早已經不屬於她。

最終,姥姥同意瞭遷墳。

遷墳那天,姥姥打開瞭自己丈夫的骨灰盒,最後一次溫柔地看瞭他一眼,說:

我不要你瞭。

這個場景,連魚叔這樣的直男都忍不住老淚縱橫。

一輩子到底有多長?

你又可以為一個人等多久。

你可以從這部片子中找到答案,如果還來得及的話。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