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 6 分鐘,我就被這片暖化瞭

11-20

每一部皮克斯的動畫電影上映之前,都會搭配一部動畫短片,這幾乎成瞭皮克斯一貫的傳統。

像是去年大火的《鷸》,是作為電影《海底總動員 2:尋找多莉》的貼片,在正片播放前放映的。

創意加上制作,前後籌備近三年,逼真的細節,不遜色於大片的高水準。

《藍雨傘之戀》,電影《怪獸大學》的貼片,用技術將擬人化發揮到瞭極致。

還有這部皮克斯最近公開的新作 — —

原本,它是跟隨電影《汽車總動員 3》跟北美觀眾一同見面的。

沒想到,電影成績平平,而短片仍舊維持著一貫的高水準,贏得瞭不少關註。

資源剛出,豆瓣評分直上8.3

IMDb8.1,短片中已屬難得。

上課鈴響之後,孩子們一窩蜂回到課堂。

原本喧鬧的課間,一片寂靜。

操場上,他們玩過的玩具,還散落在各處。

一個看不出樣貌的神秘生物突然出現,將這些玩具收集起來。

一路速度極快,穿越操場,經過滑滑梯、排水管道、屋頂,最終回到它的住處。

它叫 Lou, 住在失物招領箱裡。

每個課間,它就像這樣出現,將孩子們遺落在操場上的東西收集起來,然後等孩子們再出來時,再想辦法讓玩具重新回到他們手中。

就在孩子們沉浸於失而復得的喜悅時,一個男孩的出現,打破瞭這種和諧的氛圍。

他先是一把奪過倆男孩的橄欖球,一邊吸引其視線,一邊引誘著他們撞上瞭垃圾桶。

瞅著人傢的遊戲機好玩,又是上手就奪過來。

一邊把人傢困在轉盤上,一邊自己玩得不亦樂乎。

女孩子也欺負,把她的娃娃直接當籃球投進籃筐,玩完之後跟其它奪來的玩具一起,收在自己的書包裡。

目睹瞭這一切的 Lou,當然也看不過眼,它悄悄地開始瞭“整治熊孩子”計劃。

這部《失物招領》,是在皮克斯工作 15 年的資深動畫師 Dave Mullins 獨立導演的首部作品。

他有著豐富的制作經驗,參與瞭皮克斯從 2001 年至今的每一部動畫長片。

早在 2005 年,Dave 就在思考這部短片的故事前期,前前後後構思瞭很多個版本。

一邊在周末和夜晚的業餘時間寫作、創作故事,一邊學習各種電影知識,閱讀電影類書籍,向皮克斯其它的前輩、同事請教,吸取經驗。

就是這樣,才誕生瞭《失物招領》。

Lou 看似沒有固定的形狀,寄居在失物招領箱中,而它本身,卻有著很多之前動畫未曾呈現過的特點。

它渴望為小朋友們找回他們遺失的東西,象征著失去與找尋的過程。

例如 Lou 在奪回男孩搶來的玩具時,身體有過很多次重組、變形。

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因為每一件孩子們丟失的東西,都是 Lou 的化身。

在它和男孩爭搶的過程中,它無意間看到瞭男孩衣服上的標記。

立刻想到,失物招領箱中,也有他的一件玩具。

就在 Lou 向男孩展示這件玩具時,男孩立刻回想起玩具給予他的陪伴,還有爸爸曾經將玩具狗奪走的記憶。

為瞭拿回自己的玩具狗,男孩將書包裡的玩具統統歸還給 Lou。

但 Lou 拒絕瞭,它要讓男孩自己將這些玩具還給他們的主人。

一開始,男孩態度啥的都看得出,很不情願,就是在機械地完成任務而已。

等到還女孩玩具時,對方一個善意的擁抱,一下子讓男孩愣住瞭。

這次沒等到 Lou 給他往書包裡裝玩具,他自己就主動打開瞭書包。

欺凌的,丟失的,都在男孩在操場忙碌的身影間,得到瞭治愈。

有網友說,同樣是欺凌和救贖的主題,相比去年上映的《聲之形》,《失物招領》的立意好瞭很多。

一切遺失的、欺凌與被欺凌的,仿佛就在愛中被一點點消解掉瞭。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熊”的背後,更昭示著一塊迷失的陰影。

而給這塊陰影著色的最好辦法,不是剝奪它更多的色彩,而是讓它為自己著色。

有的時候,施與比占有來得溫暖。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