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甜宇宙”要完瞭?好事

03-24

曾經有一部火爆大片,在其他國傢表現平平,全球 25% 的票房都在中國。

這部 "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大片",續集又來瞭——

2013 年,《環太平洋》登錄內地院線。

當年,《變形金剛》已上映三部。早看慣瞭炸炸炸的我們,面對機甲的防禦值太高。

但《環太平洋》沉穩應戰,總票房甚至超過制片方美國(中國 1.1 億美元,美國 1 億美元)

導演換人、演員換血,時隔五年 ……

真的還能掌控雷電,再次雄起嗎?

Sir 昨晚第一時間走進零點場,憋瞭一肚子話。

來吧——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

Pacific Rim: Uprising

開門見山,失望。

準確來說,是恨鐵不成鋼的失望

來源於對第一部的懷念。

相信很多人都跟 Sir 一樣,至今仍記得當初在影院看《環 1》時,那種聽到主題曲就渾身起雞皮疙瘩的熱血,那種不自覺驚呼 " 臥槽 " 的驚艷。

(先送上一首 BGM 找回當年的感覺)

可惜,續集拋棄瞭原作所有的好

對這個系列的情懷和期待,都無法在續集中滿足。

首先,視覺

第一部的導演吉爾莫 · 德爾 · 托羅,把自己的暗黑癖好賦予瞭《環 1》。

怪獸的出場——

暴雨電閃、黑夜巨浪,深海恐懼癥與巖漿。

在這般末日氛圍下,機甲,有如天神。

而在《環 2》,變成瞭明媚、柔和的陽光。

機甲更閃耀,特效更精致,唯獨缺少一份讓人窒息的神秘感。

就說兩段最燃的戰鬥。

香港與東京,兩個視覺風格最突出的城市。

《環 1》的香港大戰,雨夜、高樓、賽博朋克的光暈。

視線被遮蔽,怪物神出鬼沒,龐然大物的搏鬥變成短兵相接的逼仄巷戰。

而《環 2》中最後大戰的東京,同樣是高密度城市。

但我們看到的,隻有機甲怪獸們把高樓當玩具一樣砸掉、夷平。

最後毫無意外,又是一個開闊的鬥獸場。

東京?隻是一個有很多高樓大廈的背景板而已。

其次,怪獸與機甲

他們是本系列的絕對主角。

雖然綜合瞭科幻、冒險等元素,但它始終是一部動作大片

怪獸 VS 機甲,打得好不好看是關鍵。

要好看,必須——

實力對等

這是一場邪不壓正的遊戲,但過程總得有勝負難分的角力。

先說反派,怪獸。

《環 1》對怪獸的塑造,投入絕不比機甲少。

眾所周知,開創系列的陀螺導演就是一個怪獸迷

他本人在洛杉磯郊外坐擁一座" 荒涼山莊 "(Bleak House)。

一個讓全世界宅男、影迷都集體高潮的夢幻城堡。

成堆的絕版手辦、模型、雕像,除瞭經典的電影形象,更多的就是各種各樣詭異的怪獸。

另外,他所執導的每一部電影,都一定有怪獸元素。

比如最近《水形物語》中的人魚,還有《潘神的迷宮》《猩紅山峰》等電影裡的各種怪力亂神。

陀螺對《環太平洋》中的怪獸設計,也投入瞭一腔熱血。

外形,講究。

一般電影中的怪獸,可能有名字(比如哥斯拉),或者直接叫怪獸(Monster)。

但陀螺給自己電影中的怪獸,設計瞭一個有意思的名字——

Kaiju

日語中 " 怪獸 " 的發音。

透出一種東方式的迷戀。

為什麼用日語?因為怪獸片一直是日本特色。

為瞭致敬日本怪獸特攝片,他要求怪獸都要設計成類似人類四肢的形態。

(因為日本特攝片的怪獸,都是由演員穿戲服扮演,如《奧特曼》)

還有,為瞭更貼近現實,怪獸身上都會帶有現實動物中的影子:

鯊魚、蜥蜴、大猩猩 ……

智力,高級。

比兇猛怪獸更可怕的是啥?

是特麼會用腦子的怪獸啊!

《環 1》的怪獸等級都較低,但每一次對抗都有驚喜。

第一戰,人類敗。

怪獸每一次攻擊,都瞄準駕駛艙所在的機甲頭部,最後直接把駕駛員揪出來。

第二戰,人類勝,但犧牲瞭兩臺機甲。

怪獸進化出可以腐蝕機甲的 " 酸液 ",讓機甲失控;

瞬間破壞電路的 " 沖擊波 ",直接讓機甲原地呆住不動。

每一次怪獸出其不意的腦力升級,都在加深人類能力吃緊的危機感。

而《環 2》呢?怪獸更高、更大、更強。

…… 也更蠢。

真正露面的怪獸,有四隻。

各自炫瞭一波技能後,並沒對機甲造成毀滅性打擊。

最後拼的隻有一個字 ……

一個比一個大,不夠,三隻還合體,更大。

原本設定精巧的怪獸,變成土豪揮金造出的無腦蠢物。

再說正派,機甲。

《環太平洋》的機甲,對 Sir 來說,吸引的不是外表。

所謂工業感、力量感、蒸汽朋克,這些其實都並非獨創。

在 Sir 理解中,這裡的機甲,連接瞭人類在世界毀滅之時的拼死意志

通過大腦連接控制機甲,而且需要雙人協同合作、互通記憶。

於是,駕駛員都是血濃於水的父子、兄弟、兄妹。

因為如果默契不夠,稍有差池,代價是身後全人類的命運。

說一個《環 1》的細節來證明:

在為主角選擇駕駛搭檔時,他要跟所有人進行劍術對抗,找出最有默契、實力對等的搭檔。

最後,隻有女主能跟他抗衡。

一來一回的過招,不僅是體力的對抗,更是心理上的互相試探、瞭解。

有瞭這種鋪墊,當兩人共同走進機甲,把廢棄的船當成利劍,劈向怪獸時 ……

這才燃啊!

反觀《環 2》,所有配對的駕駛員,都是初出茅廬的小屁孩。

行為作派,個比個地裝酷扮狠。

可是訓練起來?soso。溝通起來?也 soso。

這一波 90 後,根本沒有與之匹配的獨特經歷。

就見面鬥個嘴,平時吵個架掰個腕子,然後就讓你們去拯救世界瞭?

不過話說回來,《環 2》是有創新(的企圖)在的。

" 再起 ",說明導演要獨樹一幟。

也就是說,他要改變第一部,托羅定下的格調——

如果說前作是 " 中老年的末日危機 ",那麼第二部就是 " 青少年的迷茫定位 "。

機甲於人的象征,也從絕境下的堅忍,走向青春上的炫耀。

創意上,導演不再滿足於簡單的機甲打怪獸,還提供瞭一些新設定。

比方說,機甲 + 怪獸結合的肉化機械、大怪獸借助小怪獸實現合體,還有遠程操控帶來的對科技發展的反思。

可惜,故事空洞,導致這些企圖沒法引起足夠的關註。

所以,說到影片最大的槽點,就是幼稚

它充斥著鼓脹的野心,揮金如土的輕率,還有唯我獨尊的白日夢。

(結尾甚至還信誓旦旦:怪獸們你們不用來瞭,等我們過去殺你們!!)

揮金如土,雖遠必誅 …… 是不是有點熟。

沒錯,這部片是中國投資的。

2015 年,續集計劃黃過一次。傳奇影業和環球影業起瞭矛盾。直到 2016 年,萬達收購瞭傳奇影業,第二部才得以重啟。

再結合當年《環太平洋》中國票房持平美國票房的奇跡 ……

是,《雷霆再起》很大程度上,是為中國人訂制的。

不光是中國熟面孔,還有不少普通話對白。

不光是導演把大公司命名為 " 邵氏 ",還有影片結尾致敬《功夫》" 從天而降的掌法 "。

當然 " 最耀眼的 ",是一位沒被邪惡勢力腐化的中國美女邵總(景甜 飾),以及她屢次施援的 " 颯爽英姿 "。

片外,有中國資本拯救電影;

片內,有中國老板拯救主角。

不過,很多人說,景甜這回演技有提升。

有嗎?

一點點?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為什麼有幾項 " 辣眼睛標簽 ",一項都沒變?

一本正經臉、巡山大王腿、精英式無腦對白、泰山壓頂也面不改色的動作戲 ……

(電影剛上映,圖片可自行腦補)

這次,哪一項也不缺啊!

如果你說 Sir 故意黑景甜,Sir 要反駁一句,還真不是。

比如去年,Sir 也看到景甜在真人秀扛白菜、開三輪;

看到她在直播裡素顏洗臉 ……

看到她對屏幕說," 你們剛剛說要看我洗臉,那我就洗臉給你們錄一個。"

這不挺正常一姑娘嘛。

可她但凡一想演什麼霸道高管、冷面精英、脫俗玉女、巾幗英豪 …… 馬上就會讓 Sir 聯想到:

從小到大,每個班上都有的那位 " 女同學 "。

…… 就是老師隻要給個班長、課代表,就事兒事兒拿著雞毛當令箭的那位。

(你肯定有同感,巴掌拍個 30 秒就可以瞭)

這樣的" 大人物、大演員 "設定,你說還怎麼討人喜歡。

看多瞭景甜老師的戲,Sir 終於發現:

景甜辣眼的根源,就是她一貫錯誤的人設。

哎,也好幾次點評景甜老師瞭,這次 Sir 順便給點建議吧:

要麼,多演點接地氣的,別老演飄在半空中頤指氣使的,那種你演得也僵,別人看著也別扭;

要麼,像前面真人秀直播那樣,接一些回歸本我的角色,也是一條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正道。

也許,客觀事實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去年情人節,景甜在微博公開單身(也就是說,與傳言中的某大佬分手瞭)。

後來,萬達賣瞭很多文化項目,其中最大的項目是《環 2》的拍攝地,青島東方影都。

所以?

所以,《環太平洋:雷霆再起》這部爛片,說不定倒是一個有關景甜的好消息:

高大上的 " 景甜宇宙 ",或許要完結瞭?

好事。

下次再看到景甜,希望是一個讓 Sir 猜不到的," 小演員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卡卡西式角色扮演、漢斯寂寞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