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轉眼就到瞭十一月底。《維京 · 王者之戰》終於宣佈定檔,12 月 1 日即將與內地觀眾見面。
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本渣是信瞭。當初所謂的 " 一刀未剪 ",也從 133 分鐘變為瞭 128 分鐘。
據悉,中國是《維京 · 王者之戰》全球范圍內僅次於本土俄羅斯的第二個上映國傢。但即便如此《維京 · 王者之戰》也未擺脫當年 " 前輩 "《斯大林格勒》在內地上映慘遭刪改的命運,巧合的是,這兩部片子都被刪瞭五分鐘。
《斯大林格勒》是因為片中的裸露戲份,同理可證《維京 · 王者之戰》…… 可能是因為普京大帝的手勁兒太大吧 ……
從曝光的預告片上來看,該片被譽為俄羅斯版的《權利與遊戲》一點也不為過。
劇組除瞭力求還原古羅斯時代的地理風貌,在服裝、化妝、道具上也一個都沒落下;
頭盔、武器考究史實;精心設計的動作場面、冷兵器背景下的近距離搏鬥廝殺、" 雪戰 "、" 馬戰 "、" 會戰 " 等元素一並俱全,片子裡涉及到的每一點都足以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在弒兄復仇的故事框架包裝下,著實為觀眾展現一幅原汁原味的史詩畫卷。
雪戰
馬戰
據筆者瞭解到全片的特效鏡頭就超過 500 個,耗時 7 年,投入 12 億盧佈。影片順勢一舉斬獲瞭素有俄羅斯 " 奧斯卡 " 之稱的尼卡最佳美術設計大獎。
當然筆者在這裡要說的是另一部與它對照的影片——《克裡米亞》。該片由皮馬諾夫指導,在俄羅斯國防部支持下拍攝完成。
從最初查不到任何關於影片的基本信息,到 2017 年 9 月 27 日於俄羅斯總統府克裡姆林宮舉行首映典禮,皮馬諾夫用瞭一年多的時間,且一經上映就雄踞於俄羅斯 10 月票房榜首。
影片以這樣的一種傲人姿態襲來,並取得如此之好的票房成績,對於戰鬥民族來說其實也不所謂稀奇。
像四年前的《斯大林格勒》、再到近期的《維京 · 王者之戰》,均收獲瞭票房冠軍並打破瞭俄羅斯的各式各樣最快、最高的票房記錄。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主題—— " 俄羅斯式的主旋律 "。
從票房成績上來看,戰鬥民族對於歷史題材影片是有著極度偏愛的。但同時民眾帶來極高票房的背後卻反應瞭一個不爭的事實:自 1991 年以來,俄羅斯至今仍未走出蘇聯解體所帶來的陰霾。
在文化上他們急需要一部部 " 主旋律 " 影片來喚醒民眾的愛國之心,重新樹立俄羅斯的強國意識與大國影響力。
主旋律影片因此孕育而生,《斯大林格勒》、《維京 · 王者之戰》、《克裡米亞》此類 " 主流意識形態 " 影片的出現更像是代表著俄羅斯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即 " 被侵略、抵抗、侵略 ",主題的核心沒變,改變的不過是主語罷瞭。
《克裡米亞》的導演阿列克賽 · 皮馬諾夫說:" 這部電影獻給烏克蘭和俄羅斯官員,我們想制作一部電影,說明我們如何彼此相愛,不要互相殺害。"
" 彼此傷害,卻在預告片中大肆宣揚暴力 "
宣傳方號稱這部電影絕對不是在鼓吹暴力,而是著力去講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但筆者卻在預告片中隻見 " 性 " 而沒有愛;
無暴力卻充斥著 " 海陸空 " 三軍入境、群眾暴動、軍民對峙等場面。
海軍艦艇
空軍飛行員
陸軍部隊
群眾暴亂
當然片方一早料到這樣的局面,早就做好瞭準備。
隻不過網友的回應更加猛烈。據網友爆料,片方在俄羅斯最大的電影評論網站 Kinopoisk(被稱為俄羅斯的 "IMDB")上攻破瞭上萬賬號為這部片子打上 " 想看 " 的標記,而事件被揭露以後 Kinopoisk 和 imdb 上都對這部電影發起回應,展開 " 一星運動 "。
IMDB 評分僅為 1.5 分
而烏克蘭方面也 " 迅速 " 做出回應,祭出內戰電影《半機器人》(網絡信息較少),他們用一部電影回敬另一部電影。
時至今日," 克裡米亞 " 與 " 俄羅斯 " 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現實也往往比劇本要錯綜復雜。而這兩部片子的 " 互懟 " 更像是雙方吹響瞭進攻的號角,所幸的是這裡我們說的是電影而不是戰場。
但無論怎樣這兩部電影今年都不會在中國的大熒幕上與觀眾見面瞭。我們唯一能夠看到的就是 12 月 1 日上映的《維京 · 王者之戰》,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