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電影派(dyp833)授權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需申請授權。
前不久在武漢的一傢醫院裡;
醫生們為瞭搶救,不得已將患者的衣物剪破。
可是患者在清醒後,不但沒有對醫生們表達謝意,反而要求索賠 1000 元。
雖然很無奈,可是醫護人員還是選擇原諒他。
而類似這樣的故事,其實在全國各個醫院中,每天都會上演。
當然,其中更多的,還是關於愛和堅守的正能量。
派爺今天就想要說一說,那些急診中發生的故事——
《急診室故事》(2015)
這是東方衛視制作的一檔電視節目,在 2014 年的年終歲尾開播。
可能是為瞭博取更好的收視率,節目組把自己定位成一檔 " 真人秀 "。
但實際上,這是一檔絲毫沒有任何作秀成分的醫療紀錄片。
節目做瞭兩季,豆瓣評分都穩定在 9.6 的高分上。
這幾年裡,全國各大電視臺都推出瞭不少醫療紀實類節目;
北京衛視的《生命緣》、安徽電視臺的《守護生命》;
以及前段時間爆火、催淚的《人間世》。
而作為國內首檔急救紀實類節目;
《急診室故事》和其他節目對比起來,還是有比較大的不同之處。
最大的差異,就體現在節目的主題上。
《急診室故事》選擇把鏡頭聚焦在終日繁忙的急診部。
節目組把場地設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這裡的骨科,在全國范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所以這裡的急診醫生,每天都要面對來自全國各地趕來救命的病人。
他們的病癥,大多危急嚴重,徘徊在死亡的邊緣。
那裡充斥著疼痛和悲傷;
也有無邊的愛、堅守和希望。
除此之外,節目組也沒有選擇扛著笨重的攝影器材;
打擾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或者救死扶傷的醫生。
而是選擇用固定攝像頭代替,24 小時不停歇地抓取真實的畫面。
第一季是 78 個攝像頭,第二季升級增加到 98 個;
隻為瞭確保發生在任何角落裡的故事,都可以被完整地記錄下來。
這麼做最大的意義,無非就是想保證一個字——真。
這裡有醫生護士搶救病人的緊急現場;
也有病患傢屬掄起板凳和保安扭打的場面;
更有直面生死時,傢屬每一個揪心的抉擇;
以及面對離別時,親人們的悲傷。
當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故事,集中到一集的時長;
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施加給我們的波瀾,比任何電影、電視都更加戲劇性。
一個人上午還好好的,下午可能就犯瞭心梗,幾分鐘內就有可能喪命;
他也可能在路上走著走著就被飛馳的汽車碾壓,面臨著截至的危險。
他也可能因為一時想不開,喝下劇毒的農藥 ;
雖然他沒過多久就後悔瞭,可是悲催的是,這種農藥沒有解毒劑。
急診從來不隻是老年人聚集的地方。
年輕人的病痛,更加令人揪心。
四歲的小女孩在傢中無人的情況,從四樓墜下,後腦摔得像西瓜瓤一樣;
還沒來得及認清這個世界,她就要和它說告別。
十四歲的男孩,隻因為打籃球時摔瞭一跤,就變成瞭高位截癱。
十八歲少女懷孕幾個月,走在路上被歹徒劫持,捅瞭六刀。
類似這樣的故事,節目中還有許多。
派爺不過多列舉,隻說一個我覺得最紮心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王武,福建人。
33 歲的他在上海做著快遞員的工作。
他的傢庭很不幸,外婆、奶奶、母親都是罹患尿毒癥去世;
而哥哥也在最近查出瞭同樣的病癥,在醫院中做著透析治療。
這種遺傳性,讓他惶恐不安。
他惶恐的,並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怕他的傢庭被疾病拖垮。
母親和哥哥的病,已經花光瞭傢中所有的積蓄;
自己不能再拖累父親瞭。
當確診單真的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沒有選擇積極治療;
而是整日酗酒,希望通過酒精的麻痹,讓自己忘掉痛苦。
直到吐血,病入膏肓的他才自己一個人走到瞭醫院。
醫生讓他聯系傢屬;
他說不要瞭,火車票太貴瞭,沒人會來的。
醫生要給他盡心的治療;
他卻一直想要拔掉身上的管子,趕快結清藥費,離開醫院。
他想的是,躲在這裡躺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錢。
(我們傢什麼都沒有)
醫生們幫他的手機充滿瞭電,才聯系上他的父親;
父親關心的第一件事,不是兒子的身體,而是問醫藥費要多少錢。
放下電話,王武的父親立刻坐火車,從福建老傢趕往上海。
可是另一邊,王武的病情也出現瞭惡化。
醫生們雖然盡力搶救,可是依然沒能挽回這條年輕的生命。
十一分鐘後,他的父親姍姍來遲。
隻差瞭十一分鐘,他沒能見到王武最後一面;
從此父子二人,天人兩隔。
沒有遺傳給兒子健康的身體,也沒見到兒子最後一面;
王武的父親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讓兒子的身體給別人帶來希望——捐獻出兒子的眼角膜。
可是王武生前並沒有提交材料,無法捐贈。
最後一點願望,老爺子也沒能實現。
這個故事,比派爺看過的任何電影,都要紮心。
不過,《急診室故事》也不隻是販賣苦情和眼淚;
它還有許多現實意義。
比如提醒大傢,不要因為一時沖動,而吞食某種致命的農藥;
那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提醒電動車駕駛員們要小心駕駛,因為一旦發生車禍,受傷的總是他們。
面對醫患糾紛,節目也絲毫沒有回避;
而是希望病人們能夠多一些對醫生的信任,醫生們可以多一些對病人的耐心。
更難得的是,除瞭醫生和患者之外;
急診室的保安和護工,在鏡頭中也都變得有血有肉。
有人說,《急診室故事》真正的男主,應該是搶救室門口的保安大叔王應友。
別小看這個看門的職業,他可是醫護人員正常工作秩序的重要保障。
熱心的時候,他會幫病人開藥掛號;
被傢屬辱罵的時候,他也會拉開架勢對著傢屬飆臟話。
雖然被人指著鼻子罵一頓,心裡一肚子委屈。
但是他還是在采訪中說,罵我總好過罵醫生護士。
護工阿姨劉中蘭,她每天要在搶救室中工作十多個小時;
負責病人們的護理工作。
雖然並不是醫生護士,但是面對那些強忍病痛的病人;
她會像一個慈祥的阿姨,安撫著他們焦躁的情緒。
不論是病人還是醫生,護工還是保安;
他們在急診室中都是蕓蕓眾生中的普通人,都有著最本真的喜怒哀樂。
除瞭 " 真 " 之外,紀錄片最大的意義,是教會瞭我們珍惜去愛。
就像紀錄片開頭文案中說的那樣:
" 當巨大的痛苦向你襲來時,一切你平時在意的錢、職位都會消失;
你隻會希望你的親人陪伴在你身邊。"
生命是一個混合著愛與苦的復雜體。
幸運的是不管有多苦,都有愛我們的人在身邊;
給予我們抵禦的力量,在我們遭受折磨時依然堅韌的快樂著。
最後,不要忘記王保安那句經典的名言:
" 生命,誠可貴。"
想看的,B 站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