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不錯,可廖凡不動手更好

08-14

本周五,有三部國產片上映——

《心理罪》《俠盜聯盟》《鮫珠傳》

有懸疑有動作有喜劇,有老天王有小鮮肉有廖影帝,是不是看上去勢頭超猛的。

然而,當日票房冠軍依然是——《戰狼 2》,1.45 億。

隨後是《心理罪》6169 萬,《俠盜聯盟》5259 萬,《鮫珠傳》3557 萬。

真是怕瞭你們瞭。眼看著爆照日期越來越近,條姐,一個本來把電影院當傢的人,嚇得是爆米花也吃不下瞭,每天敷兩張面膜,生怕被電影院的空調吹壞瞭皮膚(你滾)......

正好,條姐的好友 @老王,看完《心理罪》後有些話不吐不快。

作為一個跟條姐一樣專業的影評人,@老王有一條條姐特別喜歡的 slogan:

" 我不推薦電影,我隻說我看到和想到的。能讀到這句話的人都是親朋友,無論你認不認同我說的。"

好瞭,現在大傢都是王老師的親朋友瞭。不多說,關門,放 @老王。

文 | 老王

電影頭條獨傢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一」

記憶裡,中國很少有好的推理片,好幾次看推理片看到中間都特別尷尬。

幾個弱智在那鬥心眼兒,還要搞得特別爾虞我詐的樣子,你讓我們智商正常的旁觀者情何以堪?

立刻覺得電影入場券就是個金光閃閃的,24K 的,IS900 認證的——傻逼證書。

但這次,在一部 40 億票房的電影壓力之下頂風上線的《心理罪》,可能是近十年來最好的推理片 …… 之一。

之所以說它好,是因為它真的是一部推理片。故事完整、推理縝密,還蠻引人入勝的,最最最重要的是,看著不尷尬,不會有想撕掉入場券喊 " 老板換帶子 " 的沖動。

——要是這部電影裡沒有那兩段動作戲,就更好瞭。

「二」

有回去一個劇組改本子,是一部偶像劇,到瞭劇組,導演說:能不能加一段武打戲?

聽完就有些懵逼:為什麼偶像劇要加武打?

導演說:文戲實在撐不瞭那麼多集,能不能加一條校園霸凌的故事線,就是兩夥人打來打去?

我說:你準備打幾集?

導演撓瞭撓頭,說:五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動作戲幾乎就成瞭所有類型影視劇的標配——

武俠片、玄幻片打打也就算瞭,戰爭片你從頭到尾打拳架是幾個意思?

都是印度部隊,子彈不夠用?

諜戰片也從頭到尾打拳架,是不怕暴露嗎?

刑偵片也要每集打一段,歷史片也要每集打一段,連兒童片《熊大熊二》也要沒事打一段 ……

當然不是說不能有動作鏡頭,而是就算是動作鏡頭,最好也能為故事服務吧?

沒來由的打,就顯得特別沒腦子,特別 Low ——這才是我不喜歡《心理罪》當中動作鏡頭的原因。

推理片就該是多動腦子少動手的畫風,可《心理罪》的動作戲雖然說不上多餘,但至少沒有特別必要,尤其是用文戲高手廖凡去作為這部戲的動作擔當 …… 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說一千道一萬匯成一句話:燒腦劇,能不動手,就盡量別動手瞭吧?

「三」

也許是對於本格推理有執著的偏好,所以在推理片的假想當中,都是像《大偵探波羅》、《名偵探柯南》那樣,總會有那麼一個場景:

在電影的最後,偵探把電影裡所有人物召集在一個餐廳,然後一環一環地分析案情,一個一個排除嫌疑人,真兇百般抵賴,最終在嚴密的邏輯推理之下,原形畢露。

這是所有推理片讓人最爽的部分——

我們可以跟著劇情和主人公一起動腦子,回顧整部電影,然後贊嘆陰謀的巧妙和偵探智商的感人。

偵探智商 " 感人 "。好像有哪裡不對 ......

但這樣格式的推理片,對於戲劇文本的要求是很高的,能看到最後長篇獨白,抽絲剝繭部分的都是真愛,最難的是在前頭不經意間把所有線索拍出來還不能讓觀眾看出來。

結果就是,很多推理電影的前半段無聊得想撕票。

所以,更新的推理片大多一般不會把所有懸疑留到最後一並解決,而是階段性的把懸疑逐步解決掉。

《心理罪》也是這樣,基本每一個懸疑絕不會存活 5 分鐘,便會很快地解決掉。

這麼做的好處是,觀眾隨時都跟隨劇情深入不容易走神,而不好的地方就是,這對於 " 腦洞 " 的幹貨要求太多太密——

一部電影 110 分鐘,幾分鐘就要設計個扣兒,幾分鐘就要解決,如果不是偉大的懸疑大師,想想都是很難的事兒。

所以,當故事的 " 懸疑 " 料不夠時," 當當當當 ……" 武打出現瞭。

「四」

有人會說,難道中國人就沒有能力設計那麼多 " 懸疑 " 點嗎?

其實並不是。

最近幾年,國產的懸疑推理小說有好幾本都很不錯,比如《心理罪》的原著小說,就屬於鳳毛麟角的好作品。但最終電影還是選擇瞭在其中加入兩段比較重頭的打戲,大抵是出於市場的考慮吧。

中國多年沒有出現高票房推理懸疑片。倒是像《唐人街探案》這樣有動作、有搞笑、有推理的片子票房還不錯。這對於制片方來說,很難不糾結。

《心理罪》當中廖凡飾演的邰偉,就是一個左撇子被生改成右手的糾結角色。而這整部電影,比 " 邰偉 " 還糾結。

做一部純推理的片子,還是加入更多商業成分的片子?

用故事征服觀眾,還是動作征服觀眾?

用演技派,還是偶像派?……

電影當中,臺前幕後處處都留著各種糾結的蛛絲馬跡。

最近這段時間寫影評,很難不說《戰狼 2》。

這裡就說一句:

在各種關於它成功的分析當中,有一種比較點到要害——一部純粹的電影。

對!《戰狼 2》就是很純粹,純粹到有的人說它粗鄙、簡單。

但不得不說,當它把那種純粹做到極致後,加上溫度濕度合適,於是創造瞭當下的奇跡。

所以,當《心理罪》與之對比的時候,不能說《心理罪》不好,隻是它的糾結讓整部片子看起來不夠過癮。那兩段完全可以簡化處理的動作場面,反而讓這部本可以清新脫俗的片子流於俗套瞭。

「五」

所以,《心理罪》最值得討論的,其實是這部電影之外的東西——

在專業與商業之間,最佳的平衡點在哪?

可能,壓根就沒有什麼最好的平衡點。

回顧整個人類電影史,所有偉大的電影,無一不是偏執狂制造出來的。想要左右逢源的作品,最終都堆在瞭庫房。

當初聽說《心理罪》要拍電影時,我是有點點期待的,今天看完,也確實不算失望。

隻是,走出影院時難免會有那麼一些些扼腕——要是沒有那兩段打,那該多好啊。

最後還是那句,我不推薦電影,我隻說我看到和想到的。能讀到這句話的人都是親朋友,無論你認不認同我說的。

◎責任編輯: 電影頭條電影組 條姐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