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腦燒壞也猜不到結局的懸疑片 帶感!

07-17

恐怖懸疑片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作。

明知道會嚇死,但還是忍不住繼續看。

明知道血肉橫飛是特效,但還是捂住眼睛看下去。

今天,就推薦這麼一部讓人欲罷不能的片子——

《八面埋伏》

看到名字,不少人都會想到老謀子的《十面埋伏》。

但兩部電影沒!有!一!點!聯!系!

更何況一部是國產片,一部是好萊塢電影。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每個人都想把弱點變為優點,但有時候 " 過於完美 " 是最致命的。

《八面埋伏》就用瞭這個套路:死於弱點,毀於優點。

豆瓣 7.5,在懸疑片中評分比較中規中矩。

片中精湛的推理手法、利用他人弱點習慣行兇的懸疑設置,還是值得為它消耗 106 分鐘。

導演雷尼 · 哈林曾憑借《特工狂花》、《生死時速》等動作電影,成為一線動作片導演。

本片號稱是導演的翻身之作。

在片中他熟練的操控懸疑、恐怖、驚悚、動作、血腥等元素。

尤其是片中獨特的殺人方式,確實有毛骨悚然的感覺。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不錯,出現好多 " 面熟臉 "。

英國帥哥約翰尼 · 李 · 米勒在片中是個有身份的人。

具體是什麼?我就不劇透瞭。

而他最廣為人知的八卦是安吉麗娜 · 朱莉的第一任丈夫。

女主凱瑟琳 · 莫裡斯曾經吳宇森導演的寶馬廣告女主角。

她屬於遠看一般,近看卻非常漂亮的明星。

除瞭制作班底,影片的背景設定也是蠻酷的。

影片開始,FBI 中的一個 7 人小組要去荒島進行訓練。

臨走的時候,卻突然加入一個 " 黑人 " 新成員。

主管說他是為瞭觀摩他們訓練而加入的。

就這樣,八位被 FBI 選中的重點培養對象來到荒島上進行反恐訓練。

這就是電影名字《八面埋伏》的由來。

眾人在小島上隨意的參觀瞭起來。

原來城市中所有的東西都是為瞭訓練而刻意制作的。

比如,裡面的人全是充氣娃娃,竟然還都是電動的。

主管簡單介紹瞭遊戲規則。

原來島上有個代號為 " 傀儡師 " 的殺人犯,已經在這座城市中殺瞭很多人。

而他們八人的任務就是找出真正的兇手。

封閉環境中尋找真兇的電影並不少見。

畢竟經典的就是被翻拍無數次的《無人生還》。

可不管再怎麼拍,再怎麼創新,都比不上第一版經典。

在本片中,新近加入的黑人小哥占盡優勢。

主管剛走,他三言兩語就把參加測試的幾個傢夥 " 扒瞭個精光 "。

說盧卡斯愛好小賭,有玩物喪志的個性。

分析女主莎拉精神容易崩潰,搭檔指望不上她。

而隊長服從領導是因為他生活中沒有當過領導。

除瞭每個人的個性,連隊裡的八卦他也不放過。

這不,直接當著長發美女的面說她和隊員有染。

喂,黑人小哥,這樣你很容易被揍的。

而且他現在立下的 flag 有多堅定,後面臉就有多疼。

實踐證明,在實戰過程中,可不是光靠 " 鬥嘴 " 就能解決問題。

演習從女主發現一隻被虐死的小貓正式開始。

他們發現小貓的嘴裡叼著一隻手表,時間定格在 10 點。

大傢以為這隻是犯罪模擬的一部分,沒想到犯罪已經開始。

經過一番查找,大傢發現瞭被吊死的充氣娃娃。

然後房間裡的收音機響瞭。

身為團隊老大,隊長伸手準備關閉開關。

可一個不小心,觸動瞭多米諾骨牌開關,砸倒瞭冷氣瓶。

第一個受害者就這麼在液氮的冷凍效果下被 " 五馬分屍 "。

此時,女主看瞭一下時間正好是 10 點。

在休息室,他們又發現瞭一塊手表,定格在 12 點。

難道 12 點又會有人死?現在還不得而知。

發現不妙的一眾人意圖撤離,不料唯一的退路已經被截斷。

小島上停著唯一一輛快艇,可他們觸動瞭紅外線。

快艇和一名隊員同時被炸飛。

此時,時間恰好是 12 點。

看來每次命案後出現的新手表,是死人的象征。

意識到是玩真的後,眾人開始利用各種警戒裝備。

可經過一番查找,並沒有發現其他人。

這就證明,兇手就在這八個人中。

至於誰是真正的兇手,他們開始猜忌。

伴隨著大傢的互相猜疑,不斷有人相繼遇害。

第三個人因為酷愛咖啡,兇手便利用咖啡制造殺人現場。

恐怖的是,兇手趁眾人昏迷之際放光瞭被害人的血。

利用這些血,在窗上留下瞭無數數字。

營造瞭慢慢的恐懼氛圍,成員之間更加不信任彼此。

第四個人死於機關,看來擅長維修也不是什麼好事。

第五個受害者是長發美女,不相信任何人的她抵抗不住香煙的誘惑。

最終,吸食瞭含有硫酸的香煙而腐蝕之死。

看來吸煙不僅有害健康,還會致命。

而後槍不離手的探員也因為槍 " 走火 " 而把自己射死瞭。

可以說,每個人都死於自己的習慣和優點。

這就是前文所說的:死於弱點,毀於優點。

我知道好多人都想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我不劇透。

在不斷有人死亡的同時,猜忌成為常態。

兩個人死後,有人發現黑人小哥私藏小島地圖。

作為一個 FBI 探員,他為什麼有這些完備的數據?難道和殺人計劃相關?

而女主莎拉身上的嫌疑似乎更大。

第三個人死後,大傢先拋棄猜疑,相互合作開啟復仇之路。

經過冷靜分析,他們從死者身上找答案。

在其中一個死者的指甲蓋中,發現瞭血跡。

於是,這群訓練有素的探員,對比血液 DNA 試圖找到兇手。

比對結果顯示,莎拉就是兇手。

同時,她身上還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她的傢人被人謀殺,卻沒查出真兇。

她曾經醉酒被人強奸,卻沒有追究。

種種跡象表明,莎拉既有犯罪動機又有犯罪證據。

她被視為殺人兇手也是理所應當。

但即使她被眾人懷疑打壓,依然堅稱自己不是兇手。

那她到底是不是呢?

請認真觀看電影!

恐怖驚悚片的導演們都愛玩在封閉環境裡一個個死亡的遊戲。

隻不過規則不同,方式也各有千秋。

講真,FBI 的職業特性是吸引觀影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在這些犯罪心理分析師用業務知識分析分析他人時,卻恰恰忽略瞭自己的局限。

導演正好利用這一弱點和缺陷完成劇情設定。

這一點和「七宗罪」略有相似。

都是讓兇手抓住瞭每個人的自負自信與自滿來一一攻破。

這種題材的影片我不是第一次接觸瞭,結局卻還是出乎意料之外。

在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也會隨著影片的進展開始猜測真兇。

我一度以為找到瞭兇手,但卻也被自己局限瞭。

也許這就是影片中所說的自信以及以往習慣的的誤導吧。

不知道同樣看過很多類似題材的你,會不會也按照過去的模式來套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