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員,演到你有心理陰影

11-17

" 我我我我怎麼說啊!"

說到童年陰影,你會想到誰?

《少年包青天》的幹屍,《還珠格格》的容嬤嬤,《至尊紅顏》的徐盈盈(挖瞭小太監的眼睛那個),《名偵探柯南》的小黑人 …… 寫下這些字的小十君,手都在顫抖。

▲眼神鎖定你

但是對很多人,包括小十君來說,殺傷力最大的還是那個斯斯文文的外科醫生安嘉和。他一旦收起笑臉,開始直勾勾地盯著鏡頭,小十君就覺得十分膽寒。

可能是因為跟前面那些角色比起來,安嘉和太接近我們的生活瞭。

我們我們或許認識、孰知一個 " 安嘉和 " 般的人物。我們不敢聯想,他是不是也有 " 安嘉和 " 般的故事。

馮遠征老師也因為對這個角色極出色的演繹,成瞭傢暴者的 " 形象代言人 "。隻要是傢暴,新聞配圖都找他,人傢不要面子的啊!

▲戲外可愛的馮老師

前幾天夏 BB 搞瞭個戲精演員系列盤點,裡面就提到瞭馮遠征和梅婷這兩位好演員。正好今天,又是馮遠征老師的生日。

雖然我們不能像金拱門一樣給馮老師辦場生日會,但我們能寫文啊!

今天,小十君就來帶大傢重溫一下這部十六年前的 " 陰影 " 之作,祝馮老師生快!

傢庭的外衣,懸疑的骨血

著眼於傢庭生活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以下簡稱《不》),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傢長裡短的那種電視劇。

丈夫安嘉和(馮遠征 飾)開始傢暴妻子梅湘南(梅婷 飾)的契機,看似是因為得知妻子童年時被強暴過而受到打擊。梅湘南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

然而後面的幾次傢暴告訴她,安嘉和,不正常。

▲極端多疑

在表現傢暴場景時,編劇巧妙的設置瞭一個 " 偷窺者 " 葉鬥的角色。葉鬥以拍紀錄片為由,為他在對安傢進行偷拍制造瞭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

在屏幕這邊窺視葉鬥生活的觀眾,又通過葉鬥的鏡頭看到瞭安傢的生活場景。這樣的拍攝手法,既滿足瞭觀眾的窺私心理,又使傢暴場景如紀錄片般真實地呈現出來。

▲偷拍視角

編劇在訪談中說過,偷窺這一設定的來源是希區柯克的《後窗》。葉鬥在自傢偷拍的場景也與電影裡的十分相似。

▲《後窗》中的偷窺視角

葉鬥的偷拍後來被安嘉和發現。從兩人正面接觸開始,劇情走向瞭懸疑風格。

一方面,安嘉和開始反向偷窺葉鬥的生活。將他滅口後既要一直觀察著警察的動向,又要看住試圖反抗的梅湘南。

▲這裡也有《後窗》的影子

與此同時,梅湘南也開始策劃出逃。

梅湘南的第一次出逃可謂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

安嘉和追到福州之後,編劇故意讓他跟梅湘南有數次的擦肩而過,身為觀眾的小十君,每次看心都提到瞭嗓子眼,生怕小南又被抓回去(雖然還是回去瞭)。

第一次出逃被抓回後,梅湘南無意中發現瞭安嘉和前妻的真正死因——她是因無法忍受暴力而自殺的。她開始設計第二次出逃,最終重獲自由。

把傢庭劇活生生演成懸疑大片,結局還有《肖申克的救贖》式的勵志——能把如此豐富的劇情,編排進僅有 23 集的長度裡,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功力。(順便一說,本劇的編劇薑偉也是後來《潛伏》的編劇哦。)

加上馮遠征和梅婷兩人被 " 附身 " 般的演技,你說這劇能不好(xia)看(ren)麼!

矛盾的 " 正常人 "

" 安嘉和 " 之所以能對觀眾造成巨大沖擊,不完全是因為這是一個暴虐的角色。他是對傳統觀念的顛覆。

如果劇中呈現的是一個遊手好閑、成天酗酒的邋遢男人形象,我們也許不會對他 " 打老婆 " 這件事太過吃驚。因為我們在認知中更能接受 " 暴力是為瞭掩飾無能 " 這個邏輯。

反過來說,安嘉和這樣的 " 有能男人 ",實在不像是個 " 反派 "。濃眉大眼的朱時茂,怎麼能叛變革命呢?

▲小品《主角與配角》

這種不適感來源於我們對於某種職業,甚至某種長相的人,天然持有的刻板印象。

當安嘉和的性格與他溫柔體貼的外科醫生形象發生錯位時,觀眾就會覺得很難受。

其實在《不》中,形象與內在的 " 錯位 " 處處可見:女主角梅湘南外表柔弱內心堅強;葉鬥的偷窺是為瞭主持正義;正直純良的警察安嘉睦對自己的嫂子產生愛慕 ……

▲失神般註視著梅湘南的安嘉睦

▲見證瞭傢暴而無能為力的葉鬥,時時都在拷問自己

這種看似矛盾的設定不光是為瞭增加戲劇性。事實上,與我們的直覺相反,一個人的外在與內在是沒有什麼必然聯系的。

弗洛伊德的 " 冰山理論 " 認為,人表現出來的人格(即 " 超我 ")僅僅是冰山浮於海面的一角。剩下的絕大部分潛藏在人的無意識中——這才是對於人生的發展有決定性影響的一部分。

因為受到外界環境的制約,人總是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偽裝。之前嚎叫著 " 人設崩塌 " 的迷妹們,可能是體會最深的吧。

《不》中沒有現在的電視裡那種形象單薄的 " 紙片人 "。安嘉和、安嘉睦、梅湘南、葉鬥,他們都是鮮活的、立體的、生活化的 " 常人 "。

安嘉和內外的巨大反差,也引起瞭觀眾的思考。既然 " 無能 " 不是他對妻子暴力相向的理由,那什麼是呢?

傢庭暴力的 " 五十度黑 "

作為中國第一部表現傢庭暴力的電視劇,《不》走得非常遠。

在觸目驚心地控訴暴力之外,它對傢暴者心理和傢暴的社會現狀的挖掘深度,在國產劇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婚姻給安嘉和帶來的是一個可以發泄壓力的對象。妻子是他的所有物,安嘉和想要的不是一個伴侶,而是一個 " 理想的 " 愛人形象。

這個 " 理想的妻子 " 必須是忠貞的,純潔的。所以當他發現妻子有跟別的男人說話這種 " 放蕩 " 的行為時,他就會用暴力來 " 矯正 " 她。

這和他是否 " 無能 " 無關,而是源於其內心極端的占有欲。

這種病態的占有欲,讓安嘉和已經不把梅湘南當成一個 " 人 " 來看瞭。

梅湘南對安嘉和的第一次暴力選擇瞭原諒。但到瞭第二次、第三次,她就開始警惕起來,為自己尋找退路。

《不》大膽地表現瞭社會對於傢暴問題的冷漠態度。多少人會用一句 " 清官難斷傢務事 ",一句 " 傢和萬事興 ",把所有責任推給受害者。

小十君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情節是,梅湘南把傢暴的事情告訴瞭好朋友劉薇。劉薇的第一反應是 " 你有沒有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說實話,在梅湘南第一次被打時,小十君和她一樣在想,她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好?安嘉和打她,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苦衷?

但這樣的思想,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 他打你,一定是有原因的;你被打,那是因為你該。" 所謂的," 被害者有罪 " 論。

▲梅湘南一直在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對於加害者要表示理解,對於受害者要陳列其 " 罪證 "。人性的冷漠不過如此。

安嘉和是一個不幸的人。他少年失孤,一個人把弟弟帶大,為瞭生存,嘗盡世間冷暖。為瞭迎合大傢對他的社會形象的認知,他又不得不裝出一副好男人的樣子,把狂躁、多疑的本性深深埋藏在心底。

▲他的矛盾之處,也是他的可憐之處

但是《不》一劇十分克制,對於安嘉和的過去隻是匆匆帶過。因為暴力就是暴力,過多的渲染施暴者的悲情隻能誤導觀眾。

劇中還有一個值得回味的情節。梅湘南和保姆一起去買東西。梅湘南想要買一個保溫杯,保姆不許,後來打電話給安嘉和事情才得以解決。

▲ " 安醫生說瞭 "x1

這個細節透露瞭兩個信息。

一來傢暴者多會在肉體上和經濟上限制受害者的自由,以增強對其的依賴。依賴大瞭,自然就不會想要逃跑瞭。

比如梅湘南本來在學校當教師,在安嘉和的哄騙下辭職後再也沒能繼續工作。再比如在她殘疾後,安嘉和為傢裡裝上瞭鐵門,又請來瞭個保姆,時時觀察著梅湘南的一舉一動。

▲ " 安醫生說瞭 "x2

旁觀者常會問受害人的一句話是 " 為什麼不逃走?"

看看梅湘南吧,哪有這麼容易。

二來這個情節也暗示我們,惡行的實施往往是合作的結果。有作惡的人,也會有助紂為虐的人。

就好像想要整倒小燕子和紫薇的明明是皇後,那些折磨她們的餿主意卻都是容嬤嬤出的。

這個面相上很像容嬤嬤的保姆可以說是不二之選。她足夠不近人情,足夠唯命是從。她絲毫不覺得安嘉和對梅湘南的管束有多麼異常,她甚至樂於參與其中。

▲ " 安醫生說瞭 "x3

盡管生活在暴力和管制之下,梅湘南還是逃出來瞭。

她有忠誠的朋友,愛慕她同情她的陌生人,還有自身的堅強和智慧。雖然自由的代價,是她的親生哥哥和腹中孩子的生命,還有母親的瘋狂。

▲已然不記得女兒的梅母

然而梅湘南隻是不幸中的幸運者。

那不幸中的不幸者們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