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好印度片,但絕對不會被引進瞭

11-14

今年第二好的印度片,但這次絕對不會被引進瞭

近兩年,印度電影在世界范圍內掀起瞭一場小颶風。

叫好又叫座的現象級影片《摔跤吧,爸爸》,將印度電影推到瞭中國普通觀眾面前。

阿米爾 · 汗,也成瞭傢喻戶曉的電影人物,被多少迷妹圍著喊老公。

其實在阿米爾 · 汗之前,印度還有一張世界公認的面孔——

伊爾凡 · 可汗。

是不是很眼熟,但許多人都叫不出他的名字。

他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將故事娓娓道來的 " 中年派 "。

他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裡吊打男主角的警官。

他還是《侏羅紀世界》裡一手建立 " 侏羅紀公園 " 基金公司的大富翁。

伊爾凡 · 可汗,可以說是好萊塢大片裡最炙手可熱的印度面孔。

但由於好萊塢運作機制,像他這樣的亞洲演員,隻是作為民族形象的 icon,很難成為真正的主角。

盡管他經驗豐富,演技出眾。

今天,魚叔要隆重推薦的就是,伊爾凡 · 可汗的高分新片——

這是今年魚叔看過僅次於《摔跤吧,爸爸》的最佳印度電影,但這一次,廣電總局絕對不會再引進瞭。

再沉重的話題,都能笑著講。

所以這竟然是個喜劇啊!

故事的主人公拉吉,年輕時候是裁縫店的學徒,後來憑借自己的努力,開瞭服裝工作室,成為瞭事業有成的富商。

他還有一個美得令人發指的妻子。

他們的女兒到瞭該入學的年齡,這成瞭妻子心中的頭等大事。

她一心想送孩子到國內頂尖的學校,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需要面對的,是買學區房。

是的,學區房這個概念並不是中國特有的。

這對於有錢的拉吉來說,換房當然不是問題。

於是,他們搬到瞭上層人士聚集的小區。

到瞭新的環境需要建立新的圈子,不然孩子就沒有朋友。

於是夫妻倆搞瞭個宴會,但融入上層階級並非易事。

從小生活在平民社區的男主,在宴會上出盡瞭洋相。

不過也勉勉強強建立瞭人際圈。

剛剛說的都隻是準備工作。

入學這場硬仗才剛剛開始。

正如新聞所說,這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競爭,更是傢長們的比賽。

從一開始領報名申請表,戰爭就打響瞭。

拉吉天還沒亮就去排隊,但前面已經有 253 個人瞭。

而這個長長的隊伍,到中午都還沒向前挪動過。

報名之後,緊接著需要面試。

這可不光是對孩子的考核,還是對傢長的考核。

因此夫妻倆帶著孩子參加瞭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從內到外的改造。

夫妻倆還各種求神拜佛,東方西方的神幾乎都供奉遍瞭。

經管如此,他們依舊落榜瞭。

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他們的孩子不夠優秀。

而僅僅是學校認為孩子的父母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

其實拉吉和妻子並非沒有受過教育。

他們像大多數平民孩子一樣上瞭公立學校。

但最好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私立學校。

因此就讀於 " 公立學校 " 就意味著沒有 " 受到良好的教育 "。

這也是為什麼妻子削尖瞭腦袋也要送女兒進精英學校。

在精英學校,全英文教學,使得孩子們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

還是一種 " 階級 ",

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

這不是並不是妻子誇大其詞。

連上流階層的小孩,都會以是否會說英語來決定交朋友。

主流的錄取方式,走不通瞭,針對入學的黑色產業鏈浮出瞭水面。

政府為瞭保證貧困孩子的受教育權,規定私立學校有 25% 的名額必須留給貧困生。

這成瞭富人們可以鉆的漏洞。

拉吉也成瞭其中一個。

可天不遂人願,占用貧困生民額的事件被媒體曝光。

受此影響,招生的審核力度比以往更加嚴苛。

拉吉一傢隻能真的搬到貧民窟,裝成窮人,挨過考核期。

這期間,一對熱心的鄰居給瞭拉吉一傢很大的幫助。

他們單純地以為拉吉一傢是經歷破產的 " 新貧 " 一代,不得已淪落至此。

於是,熱心地教授他們 " 貧困的藝術 "。

事實上,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的確需要技巧。

為瞭喝到幹凈的水,要伸直脖子與其他人抗爭。

為瞭吃到供給的米,得使勁討好供給站官員。

當拉吉夫婦終於通過瞭貧困審核,又被要求交 24000 盧佈。

這裡又暴露出一個教育體制的亂象。

所謂貧困生免費入學,是指免學費。

但課外活動不是免費的,而且學生必須參加。

其實,這點錢對於拉吉是小事一樁。

但鄰居卻擔心 " 落魄 " 的拉吉拿不出來。

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攔車碰瓷,為拉吉湊瞭學費。

這一次,拉吉的孩子總算是錄取上瞭。

可現實殘酷,鄰居傢的孩子卻沒有被錄取,隻能讀設施破爛的公立學校。

為瞭緩解心中的不安和愧疚,夫妻倆匿名捐助瞭領居傢孩子就讀的學校。

他們有瞭桌椅,有瞭幹凈的衛生間,有瞭英語課本。

可是鄰居最後還是知道瞭真相。

他憤怒不已,卻因為善良淳樸的本性,沒有告發。

這一次拉吉沒有再聽妻子的請求繼續沉默:

我一輩子都力圖做一個好老公

可如果我不是一個好人

那也不可能做一個好老公、好爸爸

他向校長坦白,要把他通過欺騙所占的名額還回去。

可校長卻更希望保持現狀,讓這件事情不瞭瞭之。

因為,招收一個貧困生,能給學校帶來什麼利益呢。

諷刺的是,這名校長也長在貧民窟,受益於貧困生政策。

拉吉知道自己沒辦法改變現狀,於是他在女兒的入學典禮上慷慨陳詞,當眾退學。

拉吉字字珠璣,但在坐的傢長們近乎麻木。

而真的被打動的人,也因為擔心影響,甚至不敢鼓掌。

隻有他的妻子站瞭起來。

最終,妻子毅然決定把孩子送進公立學校。

《起跑線》用拉吉女兒入學這件事,展現瞭三個階級的群像。

盡管拉吉憑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瞭財富。

能買豪宅,開好車,名牌加身。

卻始終是不入流的中產階級。

他們的身份,讓他們的孩子既沒辦法和上層階級的孩子競爭,也沒法從貧困生政策中受惠。

他們想努力融入上流社會,卻始終格格不入。

上層人士天然的優越感,使他們冷漠而難以親近。

他們又不得已裝成貧民,可貧民窟的生活也讓人難以適應。

但他們卻看到底層的老百姓,雖然貧苦,但有著熾熱的心腸。

拉吉一傢像是在進行一次階級穿越之旅。

但奇怪的是,無論是向上走還是向下流,他們一傢都沒辦法真正融入別的階級。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社會現狀——階級固化。

精英的孩子是精英,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想要打破這個桎梏,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教育。

雖然在印度,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可是能受到怎樣的教育,卻從一出生就決定瞭。

上層人讀精英學校。

中等階級讀次一等的私立學校。

下層人讀公立學校。

貧困生政策成瞭教育分化之間唯一的橋梁。

但事實上呢,黑暗的教育產業鏈,讓真正能享受到政策的孩子少之又少。

而入學後高昂的附加費,又讓想 " 幸運 " 入選的學生望而卻步。

就算順利進入瞭學校,貧困生將面臨的又是什麼呢?

無法融入同學們的圈子,被孤立,甚至被欺負。

電影中,成功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圍欄的校長,最後竟然也淪為瞭教育分化的幫兇。

窮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改變現狀。

占有最多教育資源的社會精英,不想改變這種現狀。

像拉吉這樣有錢有覺悟的中產階級能做的,也隻是杯水車薪。

難道這長久以來的怪圈,讓就一直這樣無線循環下去瞭嗎?

其實電影在探討的過程中,也指出瞭一條可行且有效的出路。

越來越多的傢庭拼瞭命地把孩子往好的私立學校送,導致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差別越來越大。

這也是造成教育資源不平加劇的重要原因。

因此,教育資源再分配,是這個困境的出路。

把更多的錢和資源投入到公立學校中。

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孩子回到公立學校來。

這說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這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但讓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權利,也是一個教育最起碼的道德。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