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合時宜的少年夢。"
" 什麼?居然不是一部爛片!這 ......" 走出影院的小十君,望著手中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票根,一時竟無語凝噎。
不是說好的 " 北美票房口碑雙撲街,除瞭特效一無是處 " 嗎?難道是外媒手一抖黑過頭瞭?
不是說好的 " 法國王晶又一爛片力作 " 嗎?豆瓣評分咋還不降反升,從六點幾竄到瞭七分以上,圍觀群眾真的又不明真相瞭嗎?
帶著吐槽之心前去,卻意外收獲一本滿足。輾轉反側的小十君,冒著被 diss 的風險,為你貢獻一點不成熟的小思考。
論視效,有瞭中國金主的呂克 · 貝松,這回集齊瞭拍《星戰》的工業光魔,拍《指環王》的維塔數碼,遊戲大廠育碧旗下的 RodeoFX 三大頂級團隊,技術實力自不必言說。
種族共存的太空城邦,魚龍混雜的異域街市,電影構建的這個世界,奇詭又華麗。蕾哈娜變裝,VR 追逐戲,氣態外星人,一些細節上的巧思,更是想象力十足。
談故事,太空冒險的框架下,兒女情長與政治陰謀的雙線結構,雖說都是俗套的老梗,但在閑庭信步的散漫中,一種有別於美式尬聊的趣味,得以分寸恰當地呈現。
不過,比起掐著表推進情節的好萊塢,後半段的 " 不問世事,隻顧聊騷 ",明顯節奏感欠奉,硬設定太多導致的冗長橋段,一度讓小十君也有點意興闌珊。
聊人設," 戴涵涵 " 戴恩 · 迪哈恩," 卡抽 " 卡拉 · 迪瓦伊,俊男美女的搭配,原本應有更大的化學反應。可惜兩人中規中矩的表現,勉強可算作不功不過。
至於吳亦凡同學,他全程緊縮眉頭秀口語的模樣,顯然不如《中國有嘻哈》來得靈動,好在片方足夠給面子,為這個功能性角色,量身定制瞭一個關鍵的情節轉折。
輕劇情,重設定,直白套路的行活,藏不住的作者印記。老男孩呂克 · 貝松的這場少年夢,愚蠢又天真,不合時宜又色彩鮮明,註定隻能贏得一部分的喝彩。
它也許隻是一部帶著閃光點的爆米花電影,但絕不是一部靠特效轟炸的爛片。
歐洲視角的《阿凡達》
註意,前方劇透預警。
參觀完《阿凡達》的片場,看驚瞭的呂克 · 貝松深知自己還沒做好準備,於是廢掉瞭當時的劇本,繼續邊籌錢邊學技術,拍出瞭一部主題異曲同工的《星際特工》。
被封神作的《阿凡達》,用劃時代的 3D 特效,包裹瞭一個隱喻現實的故事。
表面上,它說的是美帝大公司去潘多拉星球挖礦,為瞭利益發動武力鎮壓,正義軍人與美麗姑娘齊心協力,帶領當地群眾奮起抵抗。
實際上,導演卡梅隆用瞭一個傳統西部片的套路,將美國白人侵略印第安人領地的黑歷史搬到瞭外星球,借科幻片的手法,將美帝的殖民原罪好好地批判瞭一番。
不過,比起卡神綿裡藏針的反思,作為法國人的呂克 · 貝松,一玩起黑美帝的現實隱喻就收不住瞭,直白的表達,生怕別人看不出他的心思。
話說,電影中的人類國,正歷經著一次漫長的經濟衰退。此前,在一次對外戰爭中,他們誤傷瞭 " 珍珠人 " 的星球,讓大量原住民要麼死於非命,要麼流離失所。
面對這些外星人,愚蠢的最高統帥,先是采取瞭 "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 的無視態度,等到陰謀實在瞞不住瞭,反而以專心搞經濟為由,喪心病狂地殺之而後快。
不但不主動承擔責任,幫助 " 珍珠人 " 重返傢園,反而閉門自保,還想用暴力解決問題。明眼人一看,這不就是現實中的美帝與難民危機的寫照嗎?
" 你搞出的爛攤子,反而讓我們歐洲人來接盤?哼,哪有這種道理。" 采訪中就頻頻顯露反美傾向的呂克 · 貝松,電影中的諷刺同樣不消停。
科幻片,一直是西方看待他者的一面鏡子。本片繼承瞭《阿凡達》的現實隱喻性,從更宏觀的歐洲視角,扒瞭扒美帝霸權的皮,甩瞭甩中東殖民戰爭的鍋。
至於如何化解這場危機呢,呂克 · 貝松的科幻片,一直都保持著鮮明的 " 白左 " 立場。
《第五元素》中,除瞭風、火、水、土," 愛 " 被欽定為瞭第五種對抗邪惡的元素,男女主角用愛發功,最終喚醒瞭毀天滅地的力量,換來一個和平時代。
同樣,本片的女主角在殺敵制勝前,也自覺地戴上瞭聖母光環,對最高統帥的錯誤路線進行瞭揭露,堅決維護 " 珍珠人 " 的生存權益,話裡話外都是大愛無疆的風范。
這種簡單天真的世界觀,雖然有時顯得有些粗暴可笑,但根本上都是導演反對霸權統治,反對炫耀武力的思想體現。
又對外借鑒,又自我致敬,別看隻是一部爆米花片,導演的私貨還真不少。
情侶搭檔版《星球大戰》
太空歌劇,一種科幻電影的流派,講的都是在外太空發生的動作冒險故事。作為同類型作品,本片很容易讓人想到著名的星戰系列。
星戰的設定,融合瞭希臘神話,歐洲歷史與黑澤明電影,反觀改編自暢銷漫畫的本片,文化內涵雖然不能與之相比,但它卻為青少年的冒險,註入瞭一些不同特色。
蕾哈娜所扮演的 " 泡泡 ",在混合瞭感傷與情色的氛圍中起舞,她與男主角的互動,並沒有好萊塢的笨拙挑逗,反而流露出瞭一種輕盈的法式浪漫。
這種獨特的美感,就像《第五元素》的異星歌者,在外太空的科技奇觀中創造瞭一種古典的調調,既顯得怪誕疏離,又顯得分外動人。
當今的科幻片,流行成人化的思考,反烏托邦的作品成為主流。人們更樂意關註科技帶來的人類危機,探索帶來的族群矛盾,用一種悲觀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反倒是多文明和諧共處的本片,繼承瞭星戰等作品所崇尚的樂觀主義,繼承瞭青少年冒險打怪的設定,順便還粘粘乎乎地談個戀愛,沒心沒肺地完成瞭英雄成長。
一邊是特效飛起的跨界打鬥,一邊是中二復古的老派價值觀,導演這種新舊搭配的思路,即使在 " 女神變 U 盤 " 的《超體》中也有所體現。
被人嫌棄的呂克 · 貝松
以獨立小制作出道,後來又創辦瞭歐羅巴影業,從藝術轉型到商業,遊走在歐洲與好萊塢之間,無論是混哪個圈子,呂克 · 貝松都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自從 " 一生隻拍十部 " 的豪言被無情打臉,一系列監制與導演的電影口碑撲街,他就成瞭被圍觀群眾群嘲的 " 法國王晶 ",成瞭爛片的某種標簽。
然而,曾經拍出《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的他,真的已經是一個江郎才盡的廢柴導演瞭嗎?
要麼是以諾蘭、雷德利 · 斯科特為代表,高概念強情節的硬科幻,要麼是以漫威、DC 為代表,賣人設的超級英雄片,當今科幻片無非是這兩大主流。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呂克 · 貝松卻拿出瞭這麼一部不合時宜的電影,一邊拍男孩女孩談戀愛,一邊罵美帝霸權是壞蛋,完全不像個精明的電影公司老板。
所謂 "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11 歲,他收到瞭父親的《星際特工》漫畫,從此迷得一塌糊塗;58 歲,他拉來投資,贏得技術,將少年夢呈現在瞭大銀幕上。
任性的選擇,執著的追求,這樣的導演,會是一個唯利是圖的爛片導演嗎?
完成度一般,想象力出色,俗套的殼子閃耀著才華的光芒。
雖然老呂的這部片算不上什麼科幻名作。但在小十君看來,他和斯皮爾伯格,喬治 · 盧卡斯,彼得 · 傑克遜一樣,都是童心未泯的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