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巨星》的女主,憑什麼讓我心疼?

01-30

看完《神秘巨星》之後,我就在想,女主這個人設太真實瞭,應該不討喜。

沒想到一語中的,果然很多人對女主尹西婭的人設頗有微詞。

還有的網友,直接瞭當地指出:勇氣,大概在女主身上能找到唯一的一個優點瞭,就目前她的表現來看,長大之後她可能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處於青春期的尹希婭毛病不少,她脾氣暴躁,易怒,敏感,還有可見的暴力傾向,砸琴,砸書包,徒手砸墻。

除瞭善良的欽騰,你幾乎看不到她身邊有其他的朋友。

相比於姐姐,弟弟這個小天使就可愛多瞭,不僅懂事還會機智地打助攻。

為瞭不讓爸爸發現姐姐上瞭電視,裝作不經意間撞翻瞭他手裡的杯子;為瞭不讓悄悄偷走報紙的姐姐被懷疑,謊稱報紙沒送來;給心情不好的姐姐,偷偷準備禮物。

姐姐的戾氣和弟弟的乖巧,這兩個極端探本朔源,還是傢庭二字。

一個立體,真實,豐富多面的人物應該擁有我們能夠感同身受的缺陷,姐姐尹希婭無疑是《巨星》裡面最刻畫入微,也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個人物。

導演把她的想法,感受,行為目的,事無巨細地暴露在觀眾面前。她並不完美,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在外在沖突,內在掙紮中不斷成長,很符合電影慣用的語法。

她擁有很強的目的性指向思維,媽媽問她,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她說這得就事論事,如果想吃雞蛋,就先養雞,如果想吃雞,就趕緊孵化蛋。

在一個傢暴的環境下,她意識過早地覺醒,行為處事也過分成熟,遇到問題時,不是束手無策等著別人來拯救,而是想辦法解決它。

比如,父親打翻瞭母親的食盤,母親被潑瞭一身的污穢,雙手立刻投降般舉起,整個人呆若木雞,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臉上寫滿驚恐和茫然。尹西婭馬上就反應過來,先把母親支到浴室,獨自處理留下的爛攤子。

母親遭受瞭嚴重的傢暴,可她沒有離婚的勇氣和能力,尹希婭便想用一己之力扛起解決問題的責任,扛起一個傢。

為此,她冒險找瞭庫馬爾,一個大傢都說他是壞人的音樂制片人,你可以說這是以己度人,是自私,但無法否認,她的出發點,是不希望母親再受到傷害,是對母親的愛,愛這東西,有時候就是不講道理。

才能固然重要,但成功也不是天上砸下來的,尹希婭從六歲開始學琴,每天有意識地堅持寫歌。

第一次錄音失敗的時候,她沒想到要馬上放棄,而是選擇先冷靜下來,然後憑借著策略,說服音樂導演,讓她試一試適合自己風格的曲子。

這樣宛如神跡的例子,咱們生活中不是沒有,還記得曾經在微博上風靡一時的指彈少年劉嘉卓嗎。

老師辦公室的一場排練,一曲《Thunderstruck》,一個從來沒有出過甘肅省的 13 歲男孩,征服瞭高曉松和李延亮。

也許真如庫馬爾所說,有才能的人,就像是汽水裡的泡泡,總有一天,它會沖破一切束縛,咕嚕咕嚕地往上冒。

不過若隻看到神跡,卻沒看到他們追求卓越時所付出的努力,酸這一下確實很爽。但別忘瞭,劉嘉卓學琴 7 年,每天風雨無阻地練習三個小時,手指上磨出瞭厚厚的老繭,這種持之以恒也非常人所不能及。

相比之下,《巨星》因為少瞭尹希婭練習的橋段作底色,整體就顯得很飄,讓人誤以為成功原來這麼容易。

回到尹希婭的性格缺陷,我想先講一個朋友的故事。

我朋友的傢庭結構和《巨星》很像,一個重男輕女的爸爸,一個年齡不大的弟弟,不同的是,重男輕女和參與傢暴的隊伍裡多瞭她媽媽,父親常年不在傢,母親性格急躁,情緒化。

姐弟倆動輒得咎,但如果她和弟弟兩人吵架瞭,無論誰對誰錯,備受責罵和挨打的那個人,都不可能是弟弟。

她下定決心,絕對不要成為母親那樣的人。

有一次,她在傢跟弟弟爭電視遙控器,爭吵的氣頭上,她情不自禁地打瞭弟弟一巴掌,那一瞬間,她和弟弟都愣住瞭。

說到這,朋友的眼淚當場就流瞭下來,說瞭一句我至今都無法忘懷的話," 感覺很對不起弟弟,可是我控制不瞭自己 "。

原生傢庭一詞源於心理學領域,是指個體成長的傢庭。弗洛伊德的理論就特別強調個體幼年時期,他認為一個人的童年將影響他的一生,幾乎每個人都帶有原生傢庭的烙印。

也就是說,媽媽對尹希婭說的那句話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 如果我們走瞭,古杜(弟弟)會變得跟你爸爸一樣。"

" 原生傢庭 " 的存在本身中立,好壞也因傢庭而異,但對待烙印的態度和選擇取決於個人。

毫無疑問,尹希婭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極力地想擺脫父親,擺脫這個社會的偏見。音樂是她手上僅有的鑰匙,是她可以借此逃離出去的階梯,就在她的牛角尖要鉆進死胡同的時候,被媽媽和弟弟 " 拉 " 瞭一把。

她在天臺上發現瞭弟弟的禮物——佈滿繃帶的手提電腦,又從姑婆那兒得知,自己生存的機會是母親拼瞭命爭取下來的,那一刻,她終於懂得瞭體貼和關愛,救贖和自省同時完成。

是的,傢人是比夢想更重要的事情。

我們也是第一次為人子女,不可能生下來就懂的怎麼愛別人。會因為缺乏情緒管理,遷怒於人;會因為取得一點成就,無限膨脹。

尹希婭沒有一味地抱怨不公,沉浸在 " 因為有瞭這樣的傢庭,我的夢想才無法實現 " 的想法裡,而是嘗試著從自己開始改變,學著成全母親,與原生傢庭達成和解。

欲齊其傢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恰恰是因為母親看到這些改變,她才變得堅強,有瞭反抗的底氣。

改變,就是以正心修身為基礎的質變,我有什麼理由不敬佩這樣硬生闖出一條路子的女主。

不管是在大門外所受的傷,還是在每個人人生所留下的傷痕,甚至是傢人所帶來的悲傷,最終站在我這邊給我安慰的,還是傢人。——《請回答 1988》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