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 2》搞砸怪景甜?我不同意

03-25

關於《環太平洋 2》,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

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大片輸在景甜?

所以,景甜宇宙藥丸?

但,今天就算你們罵死我,我也要給景甜小姐姐正名。

不羅嗦,先出結論,這部電影要怪,隻能怪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水形物語》

為什麼這麼說呢?據說第一部拍完後,票房也是不上不下,各方面都很糾結要不要拍續集。

關鍵時刻,中國人民和陀螺導演吉爾莫 · 德爾 · 托羅,拯救瞭這個系列。

首先是中國市場爆出1.1 億美元票房,超過瞭美國本土,其次是陀螺導演拼命堅持。

最終這個系列的第二部才最終正式立項。然後呢?還沒開拍,陀螺導演就為瞭另一部電影把自己升任監制瞭,這部逼著導演跳槽的電影,就是《水形物語》。

第二部的導演,換成瞭拍過《斯巴達克斯》的斯蒂文 · S · 迪奈特

結果你們也看到瞭,媒體評價套用影片名字就是:環太平洋:雷霆暴擊

豆瓣5.8 分,低於系列評分高峰《環太平洋 1》的7.6,高於系列評分最低《環大西洋》的2.9——

什麼,《環大西洋》是山寨片?那本片就隻有墊底瞭。

imbd 的差距倒是沒這麼明顯,第一部6.9,第二部6.0,看來美國觀眾沒像中國觀眾這麼喜歡第一部,也沒像我們這麼不爽第二部。

中國票房則是依舊很給力,第一部總票房近7 億,第二部首日票房就1.38 億,你看,吐槽根本吐不垮票房嘛!

但好票房,從來不代表好電影,這部電影從各個角度看,都被第一部徹底地秒殺瞭。

對於這部全面垮掉的電影,我能有什麼好說的?

問題是,能怪景甜嗎?

拿《環太平洋 2》和陀螺導演的《環太平洋》比,這不是欺負它嗎?

這就是傳說中被第一部全方位幹掉的電影,在電影的任何一個層面,它都輸給瞭自己的前任。

首先是故事。

為什麼先說故事呢?因為這部分的差距相對還不是那麼明顯。

當然這裡有件奇怪的事情是,有不少評論竟然認為第二部的劇情強過瞭第一部。

第二部到底講瞭一個什麼好故事呢?

續集故事發生在距離前作戰亂結束十年之後的 2035 年,外星仍對地球蠢蠢欲動,按照劇情簡介的說法,當海底蟲洞再次被打開,進化而來的怪獸愈發龐大愈發兇殘,而且這一次,它們擁有全新的作戰策略和絕密計劃,而且它們似乎醞釀著更具威脅的陰謀。

看上去很厲害的呀對不對?

但是很遺憾呀,我從頭到尾也沒看出外星人的全新的作戰策略和絕密計劃是什麼,如果安插人類內鬼和國際陰謀論就算絕密計劃的話,那隻能說明外星人的宮鬥和諜戰水平實在太差瞭。

外星人不怎麼行,地球這邊也感覺一代不如一代,上一代飛行員不管是兄弟齊上陣,還是走路很帶感的俄羅斯駕駛員,都是很強的好不好。

第二部呢?

感覺就是一群沒怎麼經過訓練的小屁孩直接就派出去拯救世界瞭。

現在拯救世界都這麼不挑的嗎?

搞瞭那麼一大圈,聯合瞭悉尼、上海,蟲洞也打開瞭,人類的內鬼也出來瞭,機甲 + 怪獸結合瞭,大怪獸借小怪獸合體瞭,最後呢?看上去非常強的超級合體怪獸,就這麼被人類設計的如來神掌砸死瞭。

早知道如此,你們一早就該買一本星爺的《如來神掌》來看一看呀,搞這麼多機甲幹什麼呀。

但是你可能會說,這種電影就是看特效的呀,你管劇情幹什麼!又憑什麼說第二部的劇情就不如第一部呢?

那是因為第一部的劇情基本就是上來就幹架,一直嗨到電影結局,雖然很難說水平有多高,但簡單粗暴的劇情風格卻正好貼合瞭電影的風格。

相比之下,第二部就磨嘰太多瞭,尤其是上半部,一群人動不動停下來談理想談人生,現在是世界末日危機好嗎?緊張感強烈一點好伐?

這樣搞的結果,就是整部電影的節奏都非常有問題,特效電影的故事本來就應該是為特效服務的,現在既沒有講出一個好故事,又給特效拖瞭後腿,你說不是不如第一部是什麼?

當然劇情的差距還不是最主要的,最大的差距還是——視效 + 特效。

當然一個客觀條件是,第一部的預算比較多:1.9 億美金,第二部隻有1.4 億美元,但影片最大的問題不是錢少瞭,而首先是:不會花。

第一部的錢是怎麼花的呢?比如陀螺導演真的做瞭一個 4 層樓樓、20 噸重的機甲戰士,這個機器人可以動、可以發出聲音。

花這麼多錢做什麼?就是專門用來近景拍攝。

這就是為什麼第一部裡的機甲戰士內部身體零件的細節,甚至包括那些鋼板、鉚釘,都是特別原始也特別真實的感覺,可以說是毫不含糊。

但是第二部的錢呢?幾乎都用來構造高大上瞭。

全片幾乎沒有一個機甲身體部位的近景特寫,拍出來就是遠景,機甲更閃耀瞭,場景更清晰瞭,但是,也變得沒意思瞭,不特別瞭。

當然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不會拍

很多人還記得,第一部《環太平洋》怪獸和機甲登場的時候,那種神秘兮兮又雷霆萬鈞的氣勢,觀眾其實看不清楚這些機甲有多大,怪獸有多大,有很多是需要腦部的。

整個場景都發生在黑夜裡,暴雨閃電、深海怪獸。末日之下,機甲戰士如同天神降世,氣勢萬鈞。

而第二部呢?一切都大白於天下,陽光明媚、一眼無餘。結果呢?卻失去瞭那種最具魅力的神秘與想象。

如果說搞氣氛還真是審美情趣的高下之別,那麼硬碰硬的特效動作場面就真的是硬邦邦的打臉。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第一部那場香港的夜戰戲,怪獸對決機甲,數十架直升飛機穿梭往返,雨夜、高樓、霓虹閃耀。

怪獸與機甲以城市為兵刃,也以城市為盾牌,短兵相接,生死相搏。

這是一場足以證明陀螺導演有多牛逼的戲。

一方面鏡頭要在機甲和怪獸搏鬥的快速移動中保證視覺上的美感和一致感,另一方面,由於怪獸血液和城市夜景制造的五顏六色的光源,要在技術上保持統一也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陀螺導演都做到瞭。

所以現在回頭看來,中國觀眾的審美真沒那麼差,不是什麼燒錢的大場面都愛看,而是那樣的動作場景,真的是代表瞭好萊塢動作場景制作的最巔峰。

再看這一部呢?所有的動作場景,幾乎就是三個字:打、砸、duang。

整個動作場景的水準,直接下移到瞭單機遊戲或者上世紀日版《哥斯拉》的水平——是啊,如果你看過日本新版《哥斯拉》就會發現,原來日本也是可以吊打好萊塢特效場景的。

但讓普通觀眾感受最深的,可能還是怪獸和機甲的樂趣,完全被第二部徹底摧毀瞭呀。

第二部一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怪獸和機甲的顏值變瞭。

為什麼呢?第一集裡的機甲雖然科幻,但外觀造型還是比較偏向於傳統 " 蒸汽朋克 " 的粗糙質感,能明顯看到戰鬥傷痕和掉漆,機甲身形笨重無比。

而《環太平洋 2》裡機甲戰士的外觀則明顯色澤更為鮮亮,更具高科技質感,體型雖然仍舊巨大,但身材顯得更為勻稱,還擁有瞭更多的高科技武器外掛。

比如復仇流浪者的技能是用大寶劍劈死敵人,軍刀雅典娜的技能是紮針,英勇保護者的技能是八卦鞭,鳳凰遊擊士的技能是溜溜球。

怪獸呢?第二部明顯更大、更高、更猛。

雖然真正露面的怪獸隻有四隻,但一隻比一隻大條,最後一隻更是組成瞭怪獸合體,絕對是史上最龐大怪獸瞭。

但更高、更大、更強,就更好瞭嗎?

正好相反呀!第一部最出彩的設定,就是陀螺導演利用自己的天才和對怪獸機甲的癡迷,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怪獸宇宙,而這個怪獸宇宙的最獨特之處,就是科幻的復古感。

第二部呢?卻活生生拍出瞭廉價特攝片的感覺。

於是一部復古味十足的、帶著濃濃機油味的,機甲大戰怪獸的嗨片,就這麼變成瞭一部充斥著塑料質感的《哥斯拉大戰環太平洋》。

如果這都不叫撲街不算退步,什麼才叫撲街,才算退步呢?

景甜還是景甜,可憑良心講,表演弱成《環大西洋》這事該她負責嗎?

相比之下,景甜的表演對影片的影響,反倒是可以忽略不計瞭。

這倒不是說,景甜的表演有瞭突飛猛進的進步,其實景甜在幾部景甜宇宙大片中的問題,本來也不是表演。

而是景甜每一次的角色,都像是被硬塞進電影裡去的,這就讓景甜本就馬馬虎虎的演技,變得更加馬馬虎虎瞭。

比如這一次,她演的又是一位沒被邪惡腐化的中國美女老總,在全片中都可以說英姿颯爽,但就算景甜在片中換瞭一套又一套衣服,拼命演出一種我是不是很厲害的感覺,還是會讓人感覺和這個角色之間明顯的疏離感。

一直到最後景甜卸掉濃妝,親自上陣打怪獸的時候,才去掉瞭這種違和感。

但景甜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嗎?

照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反倒是:不怎麼會演戲的景甜放到這部電影裡,竟然也有點演技派的樣子瞭。

因為從本片的男主到男二,我不管他們演過《星戰》還是伊斯特伍德老爺子的公子,但都完美演繹瞭好萊塢視效大片式的不走心演技。

連帶隊伍的都是這個樣子,就更別提幾個一臉迷茫的新一代瞭。最後整部戲的表演,大概就是《環大西洋》的水平。

當然你可能又會說,特效大片看什麼演技呢?

但第一部就算從頭到尾打打打,你還是能記住非常辣的菊地凜子——

最後時刻非常燃的伊德瑞斯 · 艾爾巴飾演的將軍,甚至那一對負責搞笑的科學傢 geek 基友,或者是那一對非常神氣的俄羅斯駕駛員,都是很有記憶點的。

但第二部看下來,我能夠記住的,大概也就隻有死都死得這麼炸裂的詠春張晉——

和老妝非常濃而且犧牲地非常莫名其妙的菊地凜子。

在一片缺乏辨識度和個性的角色掩護下,過去一直是演技短板的景甜都沒有那麼弱瞭,電影輸給第一部這件事,還能算到她的賬上嗎?

《水形物語》,賠我的景甜宇宙!

決定前後兩部電影不同品質的,當然是這個人——

開創系列的陀螺導演。

當年《環太平洋》能夠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一鳴驚人,最終總票房甚至超越美國本土,當然是因為影片的 " 機甲鬥怪獸 " 的大場面動作戲,無心插柳地戳中瞭中國觀眾的觀影興奮點,最終形成口碑效應引爆票房。

但現在回頭看來,這個系列之所以如此獨特,更在於另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導演很懂。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瞭,他本人在洛杉磯郊外坐擁一座荒涼山莊,擁有成堆的絕版手辦、模型、雕像,也是資深動漫遊戲電影宅。

所以當他去拍攝一部高科技科幻片的時候,才能夠將日本的特攝片和好萊塢的特效片融為一爐,又為好萊塢大型科幻片註入瞭強烈的復古味和蒸汽朋克感,最後才完成瞭那一封北美科幻宅寫給日本科幻宅的跨國情書。

事實也證明瞭,影片在亞洲比在北美受歡迎的多。

但第二部呢?看上去有瞭很多新鮮的想法,更復雜的科幻設計,機甲和怪獸似乎也完成瞭全面的升級,但卻丟掉瞭《環太平洋》最核心的 DNA。

真的,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

當初《環太平洋》最牛逼的地方,也不在錢,而是人。

是陀螺導演的審美,技術,還有最最重要的,熱愛。

成就瞭那部傻大粗但卻充滿復古科幻魅力的電影。

第二部呢?審美變成瞭塑料質感。

技術退化到瞭最高潮的打鬥被設計在東京沒有一個活人的城市街頭。

但最弱的,還是第二部徹底失去瞭主創對於機甲、怪獸,根深蒂固的迷戀、熱愛。

最後整出一堆精致卻無趣的怪獸電影 +《變形金剛》,奇怪嗎?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環太平洋 2》的最終命運,也許神奇的中國市場會再一次讓這個系列化險為夷。但在長城打過古代怪獸,《金剛》打完近代怪獸,《環太平洋 2》打過未來超級怪獸之後,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因為電影內和電影外的原因,景甜宇宙正在走向結局。

而如果《環太平洋 2》真的又迎來一場票房慘敗,那無疑將進一步加速景甜宇宙的瓦解。

但公平地說,10 億投資這麼大一個黑鍋扣到景甜頭上,合適嗎?

讓我們做一個平行宇宙的科幻假設好瞭:如果陀螺導演沒有想到《水形物語》的點子,按照原計劃拍攝《環太平洋 2》,電影還會一瀉千裡嗎?景甜宇宙還會因為這部無論怎麼看都不甚成功的電影,加速走向結局嗎?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令人遺憾的結論:原來,終結景甜宇宙的不是景甜,而是《水形物語》。

不知道這樣的結論,算不算為景甜宇宙正瞭名?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