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墻是那麼好打破的嘛! 還真有那麼一兩次

09-02

文丨岸蘭

遊走於次元壁間的流行文化觀察員

今天,漫畫界四大名著之一的《銀魂》漫改真人版上映瞭!

大傢都很清楚,這是一部純粹的沒有內涵的超級喜劇片

朋友圈也已經熱鬧得爆炸瞭——

顯而易見

大傢真的是對小栗旬挖鼻孔很有執念呢

借著《銀魂》上映的東風,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那些打破次元墻的著名案例吧!

提起 " 墻 ",我們的腦海中第一反應總是 " 阻隔之墻 "。

" 墻 " 在我們心中象征著割據、分離,象征著無法逾越的障礙。人類的天性驅使著我們去征服、跨越墻,到達一種更自由的境地。

不過也總是有一些墻卻是人們不願意打破的。

" 墻 " 內的人們自得其樂," 墻 " 外的人們卻大概連 " 墻 " 的存在都不得而知。這種說的如此 " 玄妙 " 的墻的代表,大概就是大名鼎鼎的 " 次元墻 " 瞭。(嚴肅臉)

" 二次元 " 和 " 三次元 ",有時也許就差瞭那麼一點戳不破的區別

此 " 次元 " 就是指的現在大概已經被各種用爛的 " 二次元 "。

雖然如今聽起來已經像個貶義詞,義正辭嚴說自己混二次元簡直像在說自己是小學生一樣,但是最初,二次元確實像任何其他的亞文化圈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屬性和核心群體,與主流文化警惕的保持著距離。

" 二次元 " 通常指以 ACG,即 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為代表的作品為基礎而衍生出來的產業圈與興趣社區圈。

但在實際使用中," 二次元 " 更偏向於指向日本的 ACG 產業或受其文化影響而發展起來的產業及興趣社區。

隨著二次元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滲透,其受眾規模的不斷擴大,更多人也開始盤算起瞭這塊領域的生意。

之前試水的一些二次元向的真人秀節目,毫無例外的遭遇瞭——瘋狂的吐槽。

興趣社區圈一旦商業化搬上臺面,一切的有趣也許都不那麼有趣瞭

二次元社區的核心群體,那些 " 宅 "" 腐 " 眾們,也大概算是最難伺候的一群受眾瞭。但看看 B 站上吐槽向評論視頻的數量和熱度,也能窺見一二。

如果說種種真人秀節目因為濃厚的商業氣質和固化的套路走向,本能的就會被這個強調個體參與與再創作的社區成員們所抗拒,那其他主流媒介們的待遇也真是好不到哪去。

" 漫改劇 " 一年接一年的出,也一部接一部的成為漫迷們的日常吐槽消遣。

待遇稍好一點的算是校園愛情題材的改編,有著《流星花園》這樣當年霸權亞洲言情圈的作品坐陣(對,孤陋寡聞的我也是入瞭漫圈才知道這是漫改 ·······)

近年來也有《山田君與七個魔女》這樣的佳作,但是總的看來,更像是校園愛情劇向漫畫界借鑒創意,同化到劇集創作中,而不是打破次元墻,二次元特質與現實創作一次融入的嘗試。

真人版 " 死神小學生 ",不得不說漫畫裡的年齡設定真是漫改劇的迷之死局

校園題材大概算是各種二次元改編裡最靠譜的類型瞭

電影界也是同理。老美各種少年漫改電影的歷史已經黑沉太平洋,就算是今年上映的《攻殼機動隊》,也在好萊塢科幻電影傳統的運作下,成為瞭一部美式科幻片。

思前想後,既能保留原作內核,留存有原文化載體的獨特氣質,贏得原作迷認可,又能適應主流觀眾的口味,吸引他們前來觀看,甚至促成他們對原作產生興趣。

這種真正算是 " 打破 " 瞭次元墻的作品,認真說來,竟然還要算是距今已有十年的《死亡筆記》兩部電影(後兩部同人向電影這裡暫且不算入)。

仔細扒一扒這個系列,說不定還能尋找到正確打破次元墻的方式。

想想看,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一是更加接近現實背景的、立意較為深刻且有思辨性的故事。

二次元作品以畫面為主的創作手法,確實在表現幻想題材時有天然的優勢。但看人氣最高的幾部 " 民工漫 ",除瞭柯南外,死神、火影、海賊都是或架空的背景或含有大量的幻想元素。

放在天馬行空的漫畫裡還好,當你真的看到像《進擊的巨人》這樣的背景搬到銀幕上,那些臺詞從演員嘴裡脫口而出時,講真,你真的不覺得中二嗎

······ 而《死亡筆記》的故事,本身就更貼近於偵探題材,與已有的主流電影類型較為貼近。當初漫畫在連載時,就有不少粉絲指出,相較於強調 " 熱血與奮鬥 " 的少年漫,《死亡筆記》的創作更接近於主題更為成熟的 " 青漫 "(青年漫畫)類型。

寫上名字即能致人死亡的筆記本,並不是主角月升級打怪的道具,而是助其實現 " 沒有犯罪 " 的世界的工具。

略含有魔幻色彩的設定真正引出的,是天才少年月與 L 驚心動魄、步步緊逼的智鬥,以及背後所深藏的 " 人治還是法治 " 的亙古政治思辨。

而 " 月 L 之爭 " " 月行為合理性 " 這些日常拌飯辯題能從貼吧論壇時代一直延續到如今知乎,引起廣大漫迷動畫迷影迷的積極參與,也足以證明這部作品深遠的影響輻射力。

二就是演員拿捏得當、帶有風格化色彩卻不失自然的表演。

平心而論,二次元作品改編,有時難的不是劇本,電影裡光怪陸離的故事也不算少,添加更多細節,讓作品現實化合理化對編劇也不是天大的挑戰。

但是二次元作品的人物如何還原到現實中?

對於原作粉絲來說,他們已然接受並習慣漫畫較為風格化的設定和略為誇張的表達方式,這以漫畫展現再自然不過,再現到現實裡卻會顯得突兀浮誇,也是對主流觀眾觀影習慣的巨大挑戰。

主演們的表現無疑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一環。

在影版中,月的中二感明顯降低,而其性格裡的單純和偏激式的執著被藤原龍也以更自然的方式展現瞭出來。

而 L 更是維持原版內核的關鍵。

作為漫畫設定裡最出彩的人物,面無表情、瘦弱蒼白、頂著一副黑眼圈弓著腰行走、在椅子上不愛坐隻願蹲著、一刻也離不瞭甜食的不修邊幅的白衫少年,這樣的設定放在二次元裡可以萌死一堆迷妹和親媽

但真放到現實中來隻會覺得是神經病院跑出來的吧 ······

而作為新人的松山健一卻在影版中呈現瞭一個無可挑剔的 L:

既保留瞭原作中的萌點設定,又以非常自然的方式演繹出瞭這個天才少年的內向、敏銳、自尊,時而幼稚好戰又有時冷靜縝密到可怕的一面,做到瞭既讓人印象深刻又能毫無做作的融入進整個影片的氛圍中。

演角色可不像 COS 那麼簡單,松山版的 L,也是少有的能讓原作粉和影迷都能信服的角色

而最後一項原因,則要歸功於讓影片最終成型的導演。

不可否認,正是導演對整體影片節奏和情節敘事的把控,讓原本離奇、甚至是突兀的漫畫式設定毫無刻意的融入進瞭整體偏現實主義的敘事中。

現實性的案件報道鏡頭,和與死神對話鏡頭的切換,再到天才少年在酒店房間的判案,種種夾雜在一起卻絲毫未讓人覺得離奇不可信,而是靜待敘事的一步步進展。

而對漫畫結尾的大膽改編,實際上也是讓整體敘事線更加緊湊,更強調月與 L 對抗的主線。

而這個改編,也被不少粉絲認為是對漫畫後半部拖沓的一種修正,變相的也滿足瞭不少粉絲的心願吧。(至於具體怎麼改編的,照顧還沒觀影的小夥伴,這裡就不詳細劇透瞭)

不過說瞭這麼一大通,次元墻可還是穩穩的存在著,打破它看起來仿佛成瞭更艱巨的任務。

但是仔細想想," 墻 " 的存在真的就是這麼可怕的事情嗎?小時候總期盼著外界的世界,那時時間空間都是阻隔,而如今世界越變越平,信息順手可得,然而這個世界真的就變得更有趣瞭嗎?

所以有時候 " 墻兒 " 也不見得是件壞事。

就讓墻裡面的人自娛自樂,大傢互不打擾,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偶爾開個門互相串一串,欣賞一下別傢的風景。

這樣的情景想起來,似乎也真是不錯的選擇。

合作、投稿、商務聯絡 [email protected]

由 " 她影 " 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http://cc.newrank.cn)

我已加入 " 維權騎士 " ( rightknights.com ) 的版權保護計劃。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