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 · 奧德曼沖擊 2018 年奧斯卡影帝的力作《至暗時刻》,今天公佈瞭中國官方海報,並宣佈影片定檔 12 月 1 日。
這是部以二戰,準確來說是以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背景的電影。
主角是加裡 · 奧德曼扮演的英國 " 鐵血首相 " 溫斯頓 · 丘吉爾。
從目前已經放出的物料信息判斷,《至暗時刻》至少講瞭兩件事:
第一,大傢在拍照時不自覺就比劃起的剪刀手,到底是怎麼來的?
第二,《敦刻爾克》裡沒說到的大人物們,在大撤退期間在幹什麼?
在進入電影之前,我們先來補習一下大傢可能已經還給老師的歷史知識:
這部片之所以叫 " 至暗時刻 ",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從皇室到貧民,舉國上下都充斥著絕望心理。
丘吉爾上任之前,英國首相是一直對德國采取綏靖政策的張伯倫。他一味的妥協退讓,最終導致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把駐守在法國的 40 萬英法聯軍逼到瞭敦刻爾克等死後,張伯倫引咎辭職。
丘吉爾哪裡是臨危受命,擺明瞭是給張伯倫擦屁股的。
(左)丘吉爾;(右)張伯倫
但關系到整個世界的救亡圖存,丘吉爾還是接過瞭重任。
在面對驚慌失措的全國國民、抱持懷疑態度的君王,以及那些陷自己於不義的政黨同僚的多方夾擊下,丘吉爾必須團結自己的國傢,挺住他和這個國傢都最黑暗的時刻,並改變世界歷史的進程。
所以他上任後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在下議院的會議上力排眾議,呵斥那些主張跟德國求和的 " 慫貨 ",然後給這個沉浸在絕望中的國傢,註射一劑強心劑!
他深知:沒有信心的民族和國傢,不可能贏得任何一次勝利。
於是就有瞭電影預告裡的畫面:
丘吉爾在下議院發表演講,不僅掃除人們縈繞在心頭的絕望陰霾,更刺激瞭大傢誓要抗戰到底、取得勝利的決心。
諾蘭的《敦刻爾克》,從海軍、陸軍和空軍三個維度,分別從時間、平民和士兵三個角度,全景展現敦刻爾克海大撤退。它唯一缺乏的,就是領導人都幹什麼去瞭,他們為這件事做瞭哪些決定。
《至暗時刻》以丘吉爾為視點,工整地彌補瞭《敦刻爾克》裡領導人缺席這個空白。
所以中文海報上會這麼寫:" 丘吉爾在敦刻爾克生死關頭 "
擺在丘吉爾面前有兩條路:要麼跟德國佬求和,要麼承受更沉重的打擊,帶領毫無士氣的英國人去戰鬥——而求和的呼聲,以及對丘吉爾能力的質疑,卻是當時的主流聲音。
所以電影裡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並不是他在下議院的演講,而是別人質疑他時,他大聲申斥對方:" 我打斷你說話時請你不要插嘴!"
這是丘吉爾的獨斷專行和蠻橫霸道。
卻也是他能帶領英國人走出 " 至暗時刻 " 的人格魅力。
更是 "V" 字手勢能跟他融為一體,完美代表 " 勝利 " 決心的根由所在。
電影預告裡放出不少媒體堵截追問的場景,但他的回應方式從來隻有一個:伸出 "V" 字手勢。
他深知:捕捉不到隻言片語的媒體,肯定會刊登相機裡僅有的 "V" 字手勢照片。隻要更多人看到這個象征 " 勝利 " 的手勢,就會有更多人擁有看戰到底的信心。
這就是符號的力量。
用飾演者加裡 · 奧德曼的話說就是:" 丘吉爾善於察言觀色,他很懂得怎樣調動人們的情緒——不隻是通過演講,更有可能是他的神情、態度和語氣。"
為瞭扮演好這個角色,多年來身體保養都很好的加裡 · 奧德曼,主動增重到出現雙下巴、
(左)丘吉爾本人;(右)加裡 · 奧德曼扮演的丘吉爾
並找來許多丘吉爾的生前影像,來揣摩這個角色的言行舉止,比如身材肥胖卻走路堅定,在別人看來行動不便卻言行鏗鏘有力,給別人帶來震懾力,回到傢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酒鬼等。
對隻提名過一次奧斯卡的加裡 · 奧德曼而言,這是一次機不可失的沖奧機遇,而他也顯得志在必得,尤其該片導演是曾憑一個長鏡頭,就把 " 敦刻爾克大撤退 " 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喬 · 懷特,編劇則是憑《萬物理論》提名過奧斯卡的安東尼 · 麥卡滕。
這簡直就是個黃金組合!影迷們也確實翹首以待。
但該片在北美進行小范圍試片後,卻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它在有 " 美國豆瓣電影 " 之稱的 IMDB 上的評分,從最初的 8 點多分,一路跌到現在的 5.4 分。
身為加裡 · 奧德曼的忠實粉絲,筆者的心一下子涼瞭大半截。
不過我並沒有著急下結論,而是點開評論,看瞭下這些打分的分佈區域:
打一星、兩星和打五星的人數最突出。按照國內慣例,我們隻能有一個猜測:被黑瞭!
看來 " 美國豆瓣 " 和 " 中國豆瓣 " 一個德行,都有可能淪為水軍肆意妄為的場所。
那我們看看向來以嚴苛著稱的 Metacritic 網站怎麼看這部片:
Metacritic 的綜合分數是 72,9 篇評論裡有 7 篇好評,2 篇差評。
怎麼個好法我們就不說瞭,畢竟片方已經迫不及待把它們寫在中文版海報的最上邊瞭:
我們來看看剩下那 2 篇媒體差評是怎麼講的。
這個隻給瞭 33 分的 Ethan Vestby 的大意是:《至暗時刻》就是為奧斯卡量身定做的傳記片,兩個小時裡全是意料之中的牛人牛事——搞不懂喬 · 懷特拍這部片的動因到底是什麼!
這個給瞭 38 分的 Jake Cole 的大意是:除瞭反復強調丘吉爾愛國和抗戰,電影剩下的部分都是在又黑又擠的密道,和無休無止的會議與吵鬧。
應該說,這兩個差評是預料之中的,因為他們針對的並不隻是《至暗時刻》,而是所有以沖擊奧斯卡為目標的傳記題材的電影。
而這些沖奧的傳記片,歷來都存在這樣的特點:沉溺在主角的世界裡,喋喋不休的演講,或深沉如海的孤寂,以及歡欣鼓舞的勝利。
既然有這種心理準備,那筆者就先不必指摘電影優劣,而是坐等 12 月 1 日中國上映後,加裡 · 奧德曼勇奪 2018 年奧斯卡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