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所有電影,不用看都妥妥五星

11-15

大衛 · 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今年 91 歲瞭。

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名字,但一定聽過他的聲音。

有人管他叫“英國趙忠祥”,因為他在 BBC 出品的 100 多部自然類紀錄片裡,當瞭 60 年主持人。

《冰凍星球》《地球脈動》《生命》《獵捕》,還有最近豆瓣 9.9 的《藍色星球 2》…… 都是他。

從黑白片到 4K 高清,他就是電視史本人。

奧巴馬都是他的迷弟。

但看過這些片就會知道,愛登堡爵士可不隻是等片子拍完以後念念旁白那麼簡單。

這些紀錄片,不管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很多都是他親自策劃出品。

絕大部分片子裡,我們都能看到他親臨沙漠、雨林、草原,來到動物們身邊,跟它們嘮嗑,問問松鼠最近夥食如何,北極熊有沒有追到喜歡的企鵝之類。

1979 年《生命的進化》封面上這隻青蛙,就是他在巴拿馬的雨林裡拍的。

他曾在伸手不見五指、連攝像機都看不見在哪的夜裡,坐在無側門越野車內,伴著獅吼說旁白。紅外線攝像頭下,草叢中的兩頭獅子,離他隻有幾步遠;

在巨大黑暗的蝙蝠洞內,踩著一堆蝙蝠屎爬到洞頂,被一隻蝙蝠迎面臉咚;

還匍匐在四周都是腐爛海藻的海灘上裝屍體;扒過火山口;跟一隻巨型海獅單打獨鬥;潛到大堡礁最深處 ……

紀錄片拍瞭 60 年,地球上已經不存在老爺子沒去過的地方瞭。

即使有過這麼多危險,你看他跟動物們的交流,依舊愛意滿滿。

別說是螞蟻蜈蚣,連鱷魚棕熊都沒在怕的。

最可愛的是《冰凍星球》裡他解說到一半,一隻企鵝路過停下來跟他對視,萌死辣!

你問他這麼老瞭怎麼還幹得動?還不退休?

2008 年,大衛 · 愛登堡曾想過半隱退一段時間。

那年他 82 歲,剛剛為 BBC 制作完成第五個系列。

這套系列囊括瞭地球上 4000 多種的生物:哺乳類、鳥類、冷血動物、植物類等等等等,就像一部視頻百科全書,花瞭老爺子 30 年時間才拍完。

BBC 旗下的《Radio Times》雜志曾把這個系列叫做:大衛 · 愛登堡的“最終章”。他們覺得,老爺子年紀那麼大,也該休息瞭 ……

沒想到他在傢裡還沒待滿一年,又出發瞭。

吸引他重新出山的,是一個無法拒絕的項目 —— 拍化石。

他說自己拍瞭 30 多年活的動物植物,唯獨沒見過生命起源時,最初的樣子。

我們一直從生命的第二章開始拍起,我想回到過去,展示萬物初生時的樣子。

拍化石,聽起來好無聊 ……

但 BBC 團隊總是有辦法化腐朽為神奇。他們用計算機掃描化石,根據科學依據繪成 3D 圖像,加入特技,讓這些最古老的生物,鉆出巖石“活”過來。

看到瞭這種“復活”滅絕生物的技術,老爺子更停不下來瞭。

很快,他開始拍攝另一種想瞭很久的動物 ——

翼龍。

在 2011 年的《飛行巨獸 3D》(Flying Monsters)裡,攝制組不光像上回一樣復活瞭 2 億年前的翼龍;

片子的高潮,我們還能看到一組長達 10 分鐘的震撼鏡頭:大衛 · 愛登堡坐在滑翔機飛裡解說,飛機旁邊尾隨著一隻巨型翼龍。

當然,翼龍是後期加上的特效,但開滑翔機的老爺子,卻是真真實實的。

為瞭更直觀展示這種翅膀張開長達 10 米,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飛行生物,大衛 · 愛登堡先提出自己 neng 個滑翔翼上天,跟翼龍作對比。

老爺子原本想坐的滑翔翼 ↑(圖片來自網絡)

保險公司立馬拒絕:不行,主持人會把腿摔斷的,他的腿腳已經不靈光瞭。

但老爺子堅持要上天,最後雙方才妥協到由他開普通的滑翔機。

即使是用滑翔機,拍這組鏡頭同樣很危險。

一方面,跟拍的直升機上架著極重的 3D 攝像機,不好操控;另一方面,還有相當一部分鏡頭,需要滑翔機和直升機靠很近拍攝,稍不留意就有可能發生事故。

但所有的艱難,在看到成片的一瞬間,值瞭。

在大衛 · 愛登堡看來,這是為拍攝野生動物增加瞭一個全新的詮釋維度。

有瞭新技術加持,早該退休的老爺子反而比以前更忙瞭。

他跟團隊去瞭位於太平洋中心,與世隔絕、四邊不靠的加拉帕戈斯島,用 3D 攝影機紀錄下瞭地球上最後一隻平塔島象龜“孤獨的喬治”,生前的最後一次出鏡(他們拍完兩星期後,喬治就去世瞭);

《加拉帕戈斯》3D

他跑去零下 90 度的南北極,用能在極端低溫下工作的特殊攝影機,拍瞭《冰凍星球》;

還坐上最先進的潛艇,去到瞭大堡礁從未被探索過的最深處。

《老爵爺的大堡礁之旅》

86 歲,大衛 · 愛登堡又解鎖瞭一項新技能 ——

當演員。

《愛登堡的博物館奇妙夜》不像是紀錄片,反而更像一部有情節的電影。

BBC 團隊用 CGI 復活瞭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滅絕的古生物,還讓恐龍、劍齒虎、非洲巨蟒、渡渡鳥跟他互動。

拍攝部分花瞭 15 天,老爺子吃瞭不少苦。

一方面,博物館白天要對外開放,隻能晚上拍通宵。

那兩個星期裡,他們作息顛倒,傍晚 6 點拍到早上 6 點,凌晨兩點是午飯時間,每天早上 6 點回傢再睡上一整個白天。

另一方面,主持瞭一輩子的大衛 · 愛登堡,面對真實的動物向來滔滔不絕,可這次的“動物”,都是後期用特效加上的。

現場拍攝時,他必須對著空氣自己開腦洞做表情,這對他來說有些吃力。

“我不是個演員,那並非我的強項,我希望演技還過得去”。

表演對象有時候是工作人員的藍手

豈止“過得去”,這演技可以說是相當自然瞭。

假裝被咬

假裝受驚

《愛登堡的博物館奇妙夜》獲得瞭業界最高榮譽之一,英國電影學院頒發的特殊紀錄片獎。

現在,91 歲的老爺子又迷上瞭 VR。

據 BBC 制片人安東尼 · 格芬透露,接下來兩部片,大衛 · 愛登堡將會嘗試用 VR 來制作。

對於能把大自然更好呈現給觀眾的新技術,他永遠好奇心旺盛。

在職業生涯的前 50 年,大衛 · 愛登堡致力於將那些沒被記錄下來的大自然生物,呈獻給觀眾。

1954 年,28 歲的他剛進 BBC 工作不久,就參與拍攝瞭第一部自然歷史紀錄片《動物園探奇》。

片子裡出現的食蟻獸、穿山甲,都是那時從來沒有在電視電影上出現過的新奇動物。

這部片的終極任務是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島上的巨型蜥蜴。

他們在海上航行瞭一周,來到島上,設下陷阱,終於拍到瞭第一隻科莫多巨蜥的影像。

有點蠢萌

接下來,第一次從黑白轉為彩色、第一次水下拍攝、第一次微距、第一次慢鏡頭、第一次定時拍攝 ……

說大衛 · 愛登堡讓我們重新認識瞭大自然,一點也不誇張。

在他看來,隨著時間流逝,我們有瞭越來越高級的裝備、更長焦的鏡頭、更精細的工具。

但最終,值得紀念的鏡頭,總是來源於一臺攝像機、攝像機背後的人、以及他對大自然深刻的理解。

帶著感情拍出來的畫面,才是最美的。

所以如今讓他繼續站到鏡頭前的驅動力,更多是他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這些美麗又脆弱的生命,即將消逝的擔憂。

現在,大衛 · 愛登堡會在每部作品的結尾處,表達這種擔憂。

他總是心心念念用最好的技術、最高級的設備來展示大自然的美,不就是為瞭把自己的理念傳遞下去。

除瞭大衛 · 愛登堡,BBC 還有一群這樣的人。

很多工作人員,攝影師、顧問、導演,年紀也都不輕瞭,他們克服各種困難,不惜一切代價,為我們展示著這顆最豐富、最復雜、最美麗的地球。

隻有真正熱愛這個世界,才會這麼豁得出去吧。

最後,送上一支 BBC 在去年大衛 · 愛登堡 90 大壽時制作的 MV,集合瞭他 60 年來走遍的每一處地方。

感謝大衛 · 愛登堡,感謝這些偉大的人們。

想看文章裡提到的那些紀錄片,B 站就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