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影哥第一次聽說瞭 " 扒灰 "。
不懂的戳圖,包你漲姿勢。
就在農歷初七,鹽城有一對新人舉行瞭婚禮。
本來是件大喜事,但沒想到局面會突然失控,緊接著就出現瞭公公醉酒吻兒媳的一幕。
據當地人所說,婚禮上這麼鬧其實是他們的習俗,好像鬧的越離譜,賓客們就越高興。
公公親吻兒媳十多秒,結束後客人給瞭一萬塊的禮金。
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鬧法千奇百怪,絕非僅有親吻這一種。
比如說還有公公和兒媳喝交杯酒的,兩人拿香蕉和饅頭互贈的 …… 事後,公公會戴上一頂特制的帽子,或者是獲得一本 " 扒灰證 " 以表開心。
很快,這項習俗在網上引來瞭熱議,但仍有不怕死的在風口浪尖發表瞭自己的立場,口口聲聲說這些還不算是最過分的。
講真,這麼個孝順法,我們城外人表示不能接受。
不過好歹是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啊,所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今古婚俗奇觀》
這是一部 1988 年的紀錄片。
別看有些年頭瞭,但人傢卻創下過香港紀錄片的最高票房。
雖然隻有 89 分鐘,但卻橫跨數省花費瞭三年時間才最終制作完成。
更稀奇的——
哪怕在那個年代,此片也有你想象不到的尺度。
先從不用打碼的部分說起——
在封建社會,大多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兩傢一旦談好瞭,就要開始合男女雙方的八字。
男傢把女方的生辰八字貼在灶君神前,三天之內,男傢人畜平安,則代表對方命好。
而在結婚那天,無論傢世好壞,新郎都會用狀元公遊街的排場去迎接新娘。
唯獨尷尬的一點是,直到拜堂成親那一刻,兩人才是初次見面。
一般來說,那會兒的婚禮主要是圖個吉祥,像是跨火盆,跨馬鞍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還有一些地方是要往地上扔饅頭的,讓吃瞭的人都不會牙疼。
再接著就是禮成以後的活動瞭,和現在一樣,那時候也有鬧洞房。
至於這種盲婚啞嫁是否能造就好姻緣,就全憑運氣瞭。
反正在我看來,總好過那些指腹為婚的。
就像片中提到的那樣,萬一其中的一方不幸去世瞭該怎麼辦?
退婚?不存在的。
按照舊俗,若是男方去世瞭,那麼女方就得和公雞拜堂,以後的一輩子都要獨守空房,不得再嫁。
而要是女方去世瞭,男方則可以另娶,隻不過在規定裡,他必須要先迎娶死者過門,像這樣。
別看這隻是一個紙娃娃,在身份地位上,她才是正兒八經的元配,並合理接受妾室的行禮。
就連新郎新娘的新婚之夜 …… 她也要綁在床架上看著 ……
沒錯,從這時候開始,影片的畫風就開始突變瞭,並且往後都以少數民族的婚俗為主要內容,車速猛提瞭一把。
比如群婚。
何為群婚?看字。
套用臺詞來說,成婚以後,相當於每位丈夫都擁有兩位妻子,而每位妻子也都同時擁有瞭四位丈夫。
四男兩女的搭配 …… 相當刺激瞭。
尤其是在解決需要的時候——
女人住在樓下,男人住在樓上,哪個男人有需要就可以下樓。要是兄弟幾個一不小心同時瞭,也隻能先到先得。
再有就是瑤族。
很久以前,瑤族那邊的男女關系普遍復雜。
夫妻結合隻是為瞭共同勞動,提供生產。
換句話說就是,這種關系並不妨礙他們各自找情人。
這樣一來,每到農忙時便會為傢裡增加勞動力,所以就算戴瞭綠帽也會很開心。
有時候三個人還會一起泡腳。
孩子無論是誰的,都一樣會被寵愛。
最後是瑤族的分支,白褲瑤族。
白褲瑤族的女孩,大多從十幾歲時就開始撩漢,而且是被傢裡人支持的那種。
男孩子們反而要羞羞答答的,不然就會被人說成是不正經的男人。
總之,帶男孩回傢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如果沒有,那才丟人。
除此之外,影片還講述瞭很多個少數民族的婚俗細節。
比如哭嫁啦。
搶花轎啦。
見面先摸胸啦。
大舅子背新娘啦。
以及出嫁之前必須得先讓表哥同意瞭才行。
舅舅傢不娶才能嫁
總之,不管是漢人的一夫多妻,還是少數民族的 xing 開放,可以說,在婚姻裡,自由度相當的高(漢人是男性享受自由,少數民族是女性享受自由)。
直到今天,一些不夠文明的風俗習慣才逐漸消失。
而現代婚姻仍舊講究自由,隻不過一夫一妻,男女平等。
包括現在越來越多的同性、丁克、不婚,好像也在慢慢的站住腳跟。
隻是在改善陋習方面,我們還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就像 " 鹽城公公親吻兒媳 " 的事件,還有每一年都會出現的鬧伴娘。
柳巖當伴娘被鬧
又或者是扒光新人,隻為圖個熱鬧 ……
但願這些新聞能夠越來越少吧。
畢竟想要社會再進一大步——
那麼以前我們追求平等,現在就要追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