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片已經熱瞭快十年
組團、搞笑、內戰等都一一演過之後
面對愈發審美疲勞的觀眾
還有什麼新招可以用?
上周末,DC 漫畫改編的《正義聯盟》在內地與北美同步上映。
上映 3 天突破 3 億票房,勢頭看上去挺不錯。
然而與之相對的,口碑就沒這麼樂觀瞭:爛番茄新鮮度 39%,Metacritic 46 分,豆瓣 6.9 ——比昨天我看的時候又下降瞭 0.1。
除瞭影評人不給面子,這一次連不少 DC 老粉絲都站在瞭華納的對立面:他們批評《正義聯盟》失去瞭自己的風格,把 " 史詩 " 拍成瞭學漫威的 " 四不像 "。
反倒是路人觀眾,給好評的似乎更多。
本文作者字母編輯,作為一名 6 年 DC 漫畫粉絲,對這部期待已久的大作還是比較寬容的。但對於越來越趨同的超級英雄片 " 套路 ",他還是有話要說。
《正義聯盟》的上映,於我是等待瞭 15 個月,甚至更長的結果。
自從《蝙蝠俠大戰超人》上映之後,導演紮克 · 施耐德鮮明的暴力美學和濃墨重彩的視效場面,編劇對神人關系的哲思,以及對超級英雄藝術性的探索,都讓《蝙超》如一座分水嶺一般地將 DC 電影與漫威等其他超級英雄的風格劃分開來。
它的味道就像榴蓮,不喜歡的人對之深惡痛絕,喜歡的人愛不釋手。
我也是這款榴蓮的愛好者之一,於是續作《正義聯盟》一上映便找準瞭機會去看。
雖然從各路宣傳來看,《正義聯盟》走的註定不是《蝙超》那樣的陰鬱路線,甚至還會加入許多輕松明快的元素,但是並不影響它本身可以擁有的厚重感。
看完出來,還算滿意吧。
人物塑造方面可圈可點,包括超人在內的每一個主要角色都有瞭自己的成長,蝙蝠俠變得更加理智更加顧全大局,神奇女俠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 這樣的效果跟影片較為出色的文戲分不開。
視覺效果方面自不用說,這是導演紮克 · 施奈德的拿手好戲。
除瞭慣用的慢鏡頭和景深鏡頭之外,相比較於《蝙超》,《正義聯盟》還使用瞭多個廣度鏡頭。
如此一來觀眾對於空間場地的轉換更加容易把握,畢竟《正義聯盟》的劇情跟招募團隊相關,各種轉場鏡頭自不會少。
最值得說一說的是跟前作相比,《正義聯盟》在基調上的轉變。
該片編劇克裡斯 · 特裡奧說過,從《蝙超》到《正義聯盟》基調的轉變一直都是計劃裡的一部分,到瞭這一部的色彩都會更加輕松明快起來。
最後成片的效果的確足夠輕快,不再像《蝙超》那樣苦大仇深。值得註意的是,影片活躍氣氛作用最大的角色——閃電俠貢獻瞭大量笑點。
閃電俠可愛的性格和嘴炮的屬性自然最適合安放笑點,隻是其實際收效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影片中多處閃電俠貢獻笑料的場合都並不合適,總有些觀眾前一場戲的情緒剛被點燃,就馬上就被閃電俠的笑料稀釋瞭的感覺。
我走出影院的時候還能聽到有人小聲評價:" 搞笑還是漫威牛逼啊。"
看著蝙蝠俠和閃電俠,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想到瞭鋼鐵俠和小蜘蛛
我們總說笑話總是講得好不如講得巧,笑料的時機總是十分重要。漫威的電影在這一點的拿捏上可謂是相當精確,他們的角色制造的笑點總是顯得更加 " 對味 " 一些。
但漫威的電影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笑果豐富,已經快十年歷史的《鋼鐵俠》儼然一部英雄正劇,《美國隊長》用嚴肅的赤子之心討論傢國情懷,《雷神》更是有著一個莎士比亞悲劇的內核。
那是單個英雄撐起一部電影的時代。到瞭現在,多個英雄出現在一部電影裡還不夠有吸引力,它們還需要大量的笑聲加持。
從什麼時候開始,超級英雄電影都變得像情景喜劇一樣瞭?
去年《蝙蝠俠大戰超人》被世人詬病的一大原因就是 " 不夠有趣 "。想來確實,哪怕是被 DC 粉戲稱為 "DC 的獨特搞笑方式 " 的梗,在《蝙超》裡也不多。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三人剛剛會面,超人問蝙蝠俠:她跟你一夥的嗎?蝙蝠俠回答:我以為她跟你一夥。
這個橋段的確比之前晦澀的劇情要喜劇許多,不過把這個當做正經笑點的嘗試,許多人並不買賬:Come on,跟漫威一比這都算啥。
於是到瞭《正義聯盟》中,我們終於看到瞭閃電俠煞費苦心地搞笑,到瞭聯盟的各位產生分歧的緊張時刻還不忘給自己提高血糖量。
除瞭《正義聯盟》,最近還有一部重量級超級英雄電影,《雷神 3:諸神黃昏》。
這部以傢園毀滅,諸神死亡為背景的電影,竟然拍成瞭大型喜劇。傢園不復的悲情呢?完全消失不見。
從 2002 年劃時代的《蜘蛛俠 1》算起,至今超級英雄題材電影已在銀幕活躍 15 年之久。
就像上世紀風靡一時的黑幫片、西部片,如今超英片也迎來瞭它的高峰。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觀眾對這類題材的電影逐漸變得意興闌珊。
正如上文提到的,在當下這個時代,單個英雄的魅力已經不足以把觀眾送進午夜場。
在《復仇者聯盟》驚艷出世之後,人們對電影裡英雄組隊的需求開始上升。
於是借到瞭東風的英雄隊伍《銀河護衛隊》一炮而紅,同期英雄紮堆的《X 戰警:逆轉未來》也收獲瞭之前所有 X 戰警電影都未曾達到的成功。
有《X 戰警:逆轉未來》的 " 快銀時間 " 珠玉在前,閃電俠的出場缺少驚喜
一段時間之後,英雄同仇敵愾的戲碼觀眾也看膩瞭。
此時,《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和《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登場,觀眾的腎上腺素又被提到瞭新高度。
是的,組隊打怪早就已經不新鮮瞭,英雄與英雄決鬥才算有看頭。
其間有一部 " 非傳統的 " 超級英雄電影出場,它獨有的打破 " 第四面墻 " 以直接與觀眾進行對話的嘗試贏得瞭大量好評,其另辟蹊徑的 R 級制作,充滿血漿與 F 詞的內容也令大部分超級英雄迷欲罷不能。
這部電影就是《死侍》。
除瞭上文提到的一切顛覆傳統的套路之外,《死侍》還以一種戲謔的方式完成瞭一次超級英雄題材的自我審視——影片借主角死侍之口對超級英雄題材展開瞭瘋狂吐槽。
它利用瞭觀眾對超級英雄題材產生的疲勞和混亂感,憑借其對這個已經極度浮腫並被過度開發的題材的嘲諷博得觀眾的歡心。
隻是劇作傢喬治 · 考夫曼早已看穿一切,他說過," 周六夜不上諷刺劇。"
在超級英雄題材的下坡路將走未走的時候,《死侍》的這一嘗試無疑對整個題材有重大影響。
對於很多產業內的人來說,《死侍》的成功就意味著自嘲是一條必然的致富之道,後來的效仿者將如過江之鯽。
隻可惜,嘲諷笑話隻能上演一次,而且會過時得非常快。
同是福斯出品,《金剛狼 3:殊死一戰》作為超級英雄題材電影的形象可謂獨樹一幟。
它既沒有搞笑的態度也沒有紛雜的英雄;它有的隻是一位老人,一個父親,和一個小女孩。
這部電影的成功恰到好處地證明瞭讓好電影成為好電影的永遠都是好故事,沒有人會因為它是沒有喜劇效果的超級英雄電影而拒絕它。
再回頭看今天的超級英雄電影,連經驗豐富的漫威似乎都有黔驢技窮之感——就連宏大悲壯的北歐神話都要用嬉笑的表情講述出來。
而 DC 推出大作《正義聯盟》,也要先在邊邊縫縫塞滿瞭大大小小的笑料才敢往外送。
也許是因為超級英雄題材的確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瞭,也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觀眾不一樣瞭。現在我們沒有表情包就聊不瞭天,聽相聲十秒沒有抖包袱就要換臺。
也許,我們值得這樣的超級英雄電影,是因為我們造就瞭今天的它們。
文 _ 字母編輯
編 _ 阿作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