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鏡頭都美到顫抖,越美卻越叫人絕望
呂克 · 貝松是法國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好比內地的馮小剛,香港的王晶。
他遵循好萊塢制片法則,推出過大量賣座的電影,《第五元素》《這個殺人不太冷》《超體》……
雖然是商業片導演,但他拍電影並不是一味追求賺錢。
他曾聯手 EuropaCorp,耗資1.2 億美元,制作瞭一部地球紀錄片。
而這部作品在他的豆瓣列表上,評分僅次於《這個殺手不太冷》。
正如他說," 我努力在電影裡向人們展示地球最美的方面 ",這部紀錄片的確美到顫抖。
隨手一截,都是壁紙。
然而,越美卻越叫人心痛。
因為它展示的是,關於地球的生態破壞,觸目驚心的所有真相。
今天是世界水日,魚叔來推薦這部紀錄片,顯得格外應景。
《傢園》
Home
豆瓣評分高達9.2。
這部紀錄片歷經 15 年的籌備,跨越瞭 54 個國傢的 120 個拍攝點。
從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亞高原的乞力馬紮羅山。
從亞馬遜熱帶雨林,到西伯利亞一望無際的冰原。
從美國德薩斯州連綿不斷的棉花田,到中國深圳的巍巍高樓。
本片曾由周迅配音,登錄 CCTV6。
隻是關於中國的那部分內容,都剪掉瞭。
前面說過瞭,呂克 · 貝松是紀錄片的制作人;
而導演是法國生態學傢,著名攝影師揚 · 阿爾蒂斯 - 貝特朗。
很多年,他都致力於地球保護的工作。
拍攝瞭一系列和地球保護相關的紀錄片,口碑都相當好。
而貝特朗的紀錄片最為人所知的特點就是——航拍。
這部《傢園》也不例外,全程航拍,且基本上都是俯瞰鏡頭。
俯瞰地球是普通人類很難有的視角,算得上 "上帝視角" 瞭。
關於這部紀錄片的畫面,有人說它像《地球的力量》和《地球脈動》的結合版。
可它又有著完全相反的另外一面。
因為,在這部紀錄片裡,貝特朗不僅僅是一個導演,更是一名自然保護組織者。
他不僅用鏡頭,帶我們俯瞰瞭地球的誕生。
還帶我們直面瞭,自人類誕生起,地球所經歷過的,來自人類肆無忌憚的改造和傷害。
地球,是經過四十億年的漫長演變,才最終成為瞭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的美麗星球。
深邃的海洋、茂密的森林、廣闊的平原,奔騰的河流。
這一切,都孕育著無數的生命。
相對於地球 40 億年的壽命,人類的出現隻是一個剎那的意外。
無數次,我們意識到,人類在整個宇宙裡,是多麼的渺小。
但,人類卻在 20 萬年間,幾乎耗盡瞭地球整整 40 億年的積累。
物種開始一個個滅絕,能源資源開始大面積枯萎,蔓延全球的各種污染更是威脅著所有的生命。
看看下面的這些鏡頭,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這是全球變暖,冰川開始大面積融化的場景。
可是,全球有70%的人住在沿海的平原。
下圖看起來,是如此美麗,但它卻是不毛之地。
這正是因為全球變暖,高溫蒸發,而形成的鹽島嶼。
圖中亮晶晶的小圓點,是已經廢棄的圓形農田。
廢棄的原因是,那一片的地下水已完全枯竭。且地下水枯竭後,永不再生。
下圖看起來像是傷口的,是馬達加斯加的山坡。
因為酸雨的侵蝕,它渾身都是傷痕。
20 世紀以來,隨著石油、機械、電力相繼被開采和大面積的使用,導致 100 年來的開采和破壞,比過去所有的總和還要多。
多麼可怕!
我們來看看紀錄片裡提到的一些數據。
全球40%的耕地已廢耕 。
每天有 5000 人因飲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10 億人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
每年有 1 千 300 萬公頃的林地消失 。
1/4 的哺乳動物,1/8 的鳥類,1/3 的兩棲動物瀕臨絕種危機。
生物族群以快於自然率一千倍的速度死亡 。
這樣的數據,太多太多太多瞭 ......
觸目驚心。
地球,早已趕不上人類的速度。
上面這些數據並不是猜想,而是環保專傢為這部紀錄片提供的最新數據。
" 越來越快 ",是影片裡不斷重復的一句話。
為瞭滿足人類的欲望,資源的開采和自然的破壞空前加劇。
許多城市的人口,在幾十年間從幾十萬增加到幾千萬。
但在很多年前,早就有犧牲者為我們敲響瞭警鐘。
復活節島嶼,這裡曾經有過輝煌的文明,有過傑出的農夫、雕塑傢、著名的航海傢。
但是,人們為瞭追求利益,在短時間內把島上所有的棕櫚樹全都砍瞭。
然後,嚴重的水土流失。
接著,就是無止境的動蕩、叛亂,和饑荒,幸存的人,寥寥無幾。
為什麼人們不能意識到,我們正在耗盡所有的自然資源。
而這部紀錄片的核心理念正是:
"當我們耗盡自然遺產時,必須面對的是什麼。"
導演說,這部紀錄片不是為瞭恐嚇人們失去瞭那 50% 森林有多麼可怕,而是要人們明白,我們該如何對待剩下的一半。
這也正是人類的希望所在吧。
正如影片所說,"要悲觀已經太遲。"
不過,人類在通往毀滅的路上開始掙紮。
面對水資源匱乏,很多國傢已經開始瞭行動。
新能源探索方面,各國也開始全面展開。
除瞭利用海浪、風能發電,有很多國傢開始大規模的利用太陽能板發電。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
停鉆地球,把目光投向天空。
紀錄片的最後,給瞭我們「希望」。
然後,揮之不去的卻是「絕望」。
到 2050 年,將超過2 億人淪為氣候難民。
作為長期被霧霾折磨的我們,更加深有感觸。
紀錄片裡出現的數據,絕不是簡單的數字。
而是,是你,是我,是一個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