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這部片很難嗎,怎麼譯名是反義詞?

11-29

12 月 8 日,一部名為《勇往直前》的好萊塢災難片將在國內上映。

這部電影以一群山林消防員為主角,講述瞭他們通過不斷的訓練與實踐,從一支小鎮護林隊認證為國傢級消防隊的勵志故事。

《勇往直前》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獲得瞭國內外影評人的一致好評

不過,細心的影迷會發現,此片的內地譯名與臺灣地區的譯名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寓意。內地上映的版本叫《勇往直前》,而臺灣的版本叫《無路可退》。

《勇往直前》的豆瓣詞條

僅從字面上看,內地版的片名更貼原英文名 "Only the Brave" ( 唯有勇敢 ) 的含義,同時也更加積極向上,且充滿希望。

也有網友吐槽內地譯名還是太俗 ( 豆瓣簡介就別看瞭 )

細細品味卻會發現兩種譯名之間的情感天差地別," 勇往直前 " 帶有一絲人定勝天的自信與決絕,而 " 無路可退 " 更多的是一種天災面前的反抗與悲壯。這是兩種不同的心境,傳遞出的也是對待 " 火 " 的兩種不同態度。

無疑是一場對人性的詰問," 進 " 還是 " 退 " 呢

幾乎從電影誕生開始,電影人就善於用鏡頭去捕捉 " 火 "。1896 年,盧米埃爾兄弟扛著攝影機走上街頭拍瞭一條 37 秒的短片《消防隊員》;7 年後,美國電影的先驅埃德溫 · 鮑特也拍瞭部與消防員有關的短片《美國救火員的生活》;1974 年的《火燒摩天樓》,算是這類題材中教科書式的裡程碑之作。

《火燒摩天樓》的劇照

但人類從未征服過 " 火 ",無論是銀幕上還是現實中。當年,吳宇森《赤壁》中的一把大火不僅燒光瞭連環艦隊,也釀成瞭一死七傷的慘劇。而影史標桿《火燒摩天樓》專門為火災搭建的 57 個內景,拍到最後隻剩下瞭 8 處。

面對大火,我們理應心懷敬畏。

尤其是影片中那些整天對抗山林之火的消防隊員,他們所面對的危險遠比建築火災要嚴重 N 個系數,就像預告裡說的那樣 " 瞬間,整個森林變成一片火海 "。

《勇往直前》的預告畫面

而 " 傢 ",便成瞭這些消防員的唯一退路,所以他們都無比珍惜與傢人團聚的每一個時刻,每次踏上救火之旅就如同踏上瞭一條不歸路。可當傢園也面臨危機之時,他們將無路可退,隻能迎著大火而上。

" 無路可退 " 四個字,既是危難之際人性的真實寫照,也是被逼上絕路後的背水一戰,無論從情感還是氣勢,都更加符合影片所呈現出的質感。

小鎮面臨著山火的威脅

當然,取名 " 勇往直前 " 也無可厚非。說到底還是兩地在電影片名上的譯法有別,內地的更偏重字面 ( 原名 ) 意義上的精準,而港臺更喜歡結合電影進行二次創作。

這樣的差別其實與不同的文化背景、審查制度甚至商業考量有著密切聯系。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的 70、80 年代,內地的制片廠在翻譯片名還是有舞文弄墨的習慣。比如,費雯 · 麗的經典老片《The Waterloo Bridge》在譯制之初被翻成《魂斷鐵橋》,但覺得不夠浪漫,最後借用瞭唐代文人裴航藍橋遇仙女的典故,更名為為《魂斷藍橋》。

希區柯克的懸疑經典《Rebecca》,片名原本也是照譯為人名,最後被譯成瞭《蝴蝶夢》

不過進入 90 年代,好萊塢的爆米花大片席卷中國,這股快餐式創作的不正之風,好像也影響瞭我國制片廠譯制人員的取名水準。不知何時開始,好萊塢大片的片名有瞭套路,各種 " 極速 "、" 超級 "、" 奪命 "、" 特攻 "……

所以,照著原片名進行字面翻譯,也隻不過是眾多 " 偷懶 " 方式之一。

不過,在高度利益化的當下,片名的翻譯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隻是某個譯制廠裡一個小團隊的結晶。如今,一個片名更多的時候代表著一部電影最顯眼的宣發文案。

片名越直白,往往越有觀眾緣 ( 比如最近廣受爭議的《尋夢環遊記》,看似俗套,但又有多少觀眾能 get 到 "Coco" 的深意 )

所以,針對觀影普遍娛樂化的內地受眾,有時通俗易懂的取法反而更加直接有效。

而像 " 無路可退 " 這樣略加暗示的片名,往往也會帶有某種強制的幹擾或預設,對於有豐富觀影經驗的影迷而言,多少還會有劇透的嫌疑。

隻能說,兩種譯名各有利弊。眾口難調的事情,何止是一個片名而已。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