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閨蜜 2》這類的電影層出不窮?

03-15

相信對於很多影迷來說,3 月份可以說是狂歡月瞭。

以奧斯卡頒獎季的殿堂級犯罪片《三塊廣告牌》上映為開頭,我們看見賺足瞭關註度的電影

一部接著一部上映:15 年最優秀的印度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小老婆新垣結衣光環加持

的《戀愛回旋》、漫威最新作品《黑豹》、大制作的商業片《環太平洋 2》……

然而,即使有這麼多優秀的電影輪番上陣,卻有那麼一枝獨秀散發著不一樣的光芒。它頂著

續集的光環,按道理應當有相當強的票房號召力,卻因為其過於意識流的劇情與抄襲的質疑,

成為瞭眾人著力吐槽的對象。

沒錯,就是那部前無古人、而我希望後無來者的《閨蜜 2》。

讓我們看看它的成績。

豆瓣評分 2.8。

百分之七十四的人打瞭一星。

好於百分之零的喜劇。

而此片的票房,目前已向 6000 萬靠近,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瞭。

當《閨蜜 2》已經成為眾矢之的時,卻有一個問題漸漸浮現出來:為什麼《閨蜜 2》這類電

影這麼爛,卻還是層出不窮?

下面,我來淺析一下這種現象的原因,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1. 觀眾

此類電影如此之多,最主要的是什麼?難道創作者們偏愛這個題材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我想在分析電影本身之前,先來講講電影最大的金主,也就是觀

眾們。

觀眾是電影的命脈,也是電影的受益人。他們手中的票決定瞭電影的命運和行業的走向。所

以,瞭解觀眾的品味,是一部電影的所有參與者(包括制片人、導演等等)最需要做的。

可摸清觀眾品味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就算影視界最權威的人來討論,也得不出一個確切

答案。

所以,答案還得回到觀眾中去。

我認識一位在傳媒大學學習的女生,問她課餘時一般看什麼電影。她說她很懶,喜歡蹲傢裡

看些 " 沒營養 " 的電影和劇。除非同學出門,否則不會去電影院。

我問她,最近看什麼劇,她回答 " 談判官 "。

問她最近看的電影,她說 " 捉妖記 2"。

說罷,她吐槽這些電影和劇多麼多麼沒營養,看著有些無聊雲雲。

我問,既然你覺得無聊,為什麼還要看呢?

她說,平時學習壓力已經夠大瞭,課餘就是想看看輕松愉快的作品。就算知道很多電影有深

度也很精彩,卻會因為不夠輕松而拒之門外。

通過這段對話,我知道,即使是教育程度很高、能對影視劇進行基本評判的人,在空閑時還

是會下意識地選擇輕松愉快的影視作品。

我曾經做過一個瞭解觀眾觀影品味的調查,各個年齡段都有。雖然他們年齡不同,品味不同,

教育程度不同,但選擇電影時基本有一個共性——喜歡輕松的電影。

問及原因,他們的回答和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如出一轍:

" 生活已經夠操蛋的瞭,我不想在電影裡再體會一遍。"

所以," 輕松愉快 " 基本上成為瞭影視作品的風向標。要拍電影?喜劇!都市愛情!不是這

些類型就再見!

那《閨蜜 2》、《前任 3》這些電影的出現,就不再奇怪瞭。他們抓住瞭觀眾看電影娛樂的心

理並加以利用,成就瞭一部部口碑不好但票房奇高的電影。有需求就有供給,所以此類電影

層出不窮,讓人審美疲勞。

然而,一隻巴掌拍不響。這些質量不高的電影大火,和創作環境也脫不瞭關系。

2. 創作環境

要是問起中國有什麼不好的現象,一個詞脫穎而出——跟風。

是的,中國太喜歡跟風瞭。什麼能賺錢就跟著什麼跑,完全沒有自己的立場。影視行業尤其

如此。

由於電影能吸引足夠的資金,許多毫不相關的公司都涉足影視行業。他們沒有對電影藝術最

根本的理解,以為電影隻是個賺錢的工具,隻要投資,就一定要有相應的回報。

於是,很多人開始密切觀察風向,分析著電影院的票房數據。隻要有一種類型票房脫穎而出,

他們立刻就沖上去,召集人馬拍攝電影,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上映,因為可以賺錢——而不

幸的是,很多影視公司都有這種想法,所以某種類型的片子在一瞬間井噴式增長,直接導致

片子票房普遍不高——但沒關系,收益和超低支出相比 ,已經很賺瞭,於是其他公司又跟

著效仿,造成瞭有害的惡性循環 ……

如此循壞,直接導致創作者們 " 身不由己 "。上頭一心想著掙錢,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創作

者的創作意圖。本來是以表達思想講述故事為主要目的,但由於制片人等等的幹涉與創作時

間的不確定性,使得創作者的目的變成瞭 " 為錢而作 ",就連張藝謀、陳凱歌這些大導演也

無法幸免。於是我們看到導演們紛紛簽下協議,保證票房有多少多少,完全將電影當作瞭商

品,明碼標價,而忽略瞭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能保住收入的底線已經是萬幸瞭,誰有多餘

精力去在意作品本身質量?這樣的大環境,又如何能讓創造者靜下心來呢?

在極短的創作時間中,任誰都會去尋找前例,怎麼簡單怎麼編,隻要交差就好——那《閨蜜

2》這類電影的出現,能怪誰?

3. 未來

其實,歸根結底,《閨蜜 2》這類電影之所以層出不窮,是因為觀眾有需求、公司無立場。

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不是一句 " 觀眾審美低 " 或 " 創作者素材差 " 就能解決的。

就目前情況看來,想要讓《閨蜜 2》等電影質量提高,首先得要端正所有人對電影的理解。

很多外行人因為看到電影票房以 " 億 " 為單位就義無反顧地跨行,殊不知全年的票房也就是

一傢上市公司的年收入,養不活幾個人。把電影看做商品,是一個 " 根本上 " 的錯誤,因為

它是第七藝術,用物質無法衡量。在光影的流轉中得到精神和情緒的釋放才是電影本身的樣

子。

有人會反駁,說電影沒有收入就沒有競爭力,這怎麼說?

對於這種質疑,我想用小澤安二郎的話來回答。

" 保證藝術價值的同時,也要電影的收入 …… 觀眾看的開心就好 …… 畢竟電影幕後有很多人,

他們都有傢庭,需要錢 ………… 要對他們負責。"

在藝術領域,小津安二郎的地位不用我多贅述。他為什麼能流傳這麼廣,直到今天依然有人

向他致敬?

就是因為他有對藝術的 " 執念 "。

那是一種堅持,對於電影可能性的探索的執念。

鏡頭語言,習慣固定鏡頭,足夠冷靜,引人深思;人物對話,大多成熟穩重,做到字句推敲;

劇情走向,以傢庭為主,一定要通俗易懂。

抱著這些執念,小津拍出瞭一部部優秀的電影,影響瞭包括山田洋次在內的眾多導演。

反觀當下,能找出幾個有如此執念的導演?少。

不僅僅是因為現在影視行業的風氣浮躁,還有投資方和觀眾的因素。你想想,要是公司天天

催著小津拍攝、觀眾天天詬病他的電影,能有《東京物語》等經過精心雕飾的傑作嗎?

所以,要想片子質量提高,投資人、創作者和觀眾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投資人要慧眼識珠,

能有對藝術最基本的認識,才能給創作者足夠的空間。創作者們不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然

會靜下心研究出藝術與娛樂並存的好作品,從而得到大眾認同。

而作為普通觀眾,我們需要對爛片不聞不問,多多支持優秀影片,別讓粗制濫造的電影成為

主流。唯有這樣堅持,整個電影界的水平才能不斷提升。

最後,我想用一件軼事來結束這篇文章:

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初出茅廬時,曾提出瞭拍攝恐怖片的想法,遭到瞭許多人反對。他們覺

得恐怖片沒有市場,觀眾也不喜歡。但斯皮爾伯格堅持自己的觀點,派人制作道具。在經歷

瞭許多困難後,終於將這部恐怖片搬上熒幕,結果一戰成名,票房大賣,成為瞭一代經典。

而這部恐怖片,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白鯊》。

看來,堅持自己的立場,總歸不是件壞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