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於原創號:
愛上紀錄片 ( aishangjilupian )
《我隻認識你》,英文名《Please Remember Me》,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最佳提案獎 ( CCDF ) ,亞洲紀錄片提案大會最佳提案獎 ( ASD ) 。
這是一部從 2012 年一直拍攝到 2014 年的紀錄片,這不僅是導演自己長輩的故事,更多的是眾多中國老人即將面對的共同問題,我們能真實看到老人在情感和精神上需要更多慰藉。
總有一天,我們會老,但是愛情永遠年輕。
上海一對老夫婦,丈夫樹鋒和他妻子味芳,雙雙高齡 80+。兩個活寶在鏡頭前兩人相互嬉戲玩鬧,毫無保留:
奶奶今天出門穿什麼衣服都問問爺爺:
" 你幫我穿好 "
" 一會兒外面再穿一件就好瞭 "
每天黏在一起
其實兩個人是到而立 / 不惑之年才在的一起。
爺爺:1927 年生於上海,工作:輕工業機械設計和管理;奶奶:1928 年,工作:中學模范教師;
195* 年,兩人相識於一場婚禮,當時爺爺已訂婚,緣分就此作罷。爺爺二十八歲結婚,婚後一個兒一女," 文革 " 中,爺爺傢被抄 3 次,妻子和女兒未免不幸,精神幾乎崩潰。
奶奶當時依舊單身,那個年代奶奶沒有在乎,並與爺爺結婚。
1970 年,42 歲的味芳和 43 歲的樹鋒結婚,他們沒有再要孩子。
90 年代,爺爺的兒子去澳洲,並在當地成傢立業。夫婦變成 " 留守老人 "。
兩個人在後來的日子裡相守 40+ 年,一直到十年前奶奶被檢查出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癡呆癥)。
患病後,奶奶幾乎逐漸忘記瞭生命中的所有的人和過往。
智商僅有四歲孩子那麼高。
連兒子都記不得:
奶奶隻認識與自己相伴將近半個世紀的爺爺,愛可能是什麼,是記憶吧。
奶奶說常說:
爺爺一人照料,終於一回嚴重肺炎復發後,爺爺住進瞭醫院,想到不能照顧老伴兒,爽朗的爺爺眼睛濕潤瞭 ......
爺爺有餘心無遺力,但他也不忍心把老伴兒送進福利院,因為這會讓老伴兒沒有自由,意味著在等待某天到來。
爺爺盈眶 "43 年的夫妻。"
錄制時,奶奶的意識變得越來越混亂,她前言不搭後語,時常剛說過的話就想不起來瞭。
爺爺堅守著作為丈夫的責任,幾十年如一日的對妻子好,把已經失智的叔婆當正常人看。
挑好衣服給奶奶穿
帶奶奶去理發
每天都會帶奶奶出去兩三次,鍛煉打拳,踏青旅遊,有時還拉著奶奶去看京劇演出 .....
爺爺盡可能保有生活的樂趣,因為不想讓奶奶太早和社會脫節。
片中的主人公樹鋒和味芳是導演趙青的她的叔公叔婆,在被長輩愛情故事感動的同時產生瞭記錄下來的想法。
左起:導演趙青,監制錢孝貞,制片人馮都
紀錄片中文名字是 " 我隻認識你 ",英文名字是 "Please Remember Me" 因為叔公經常會跟導演趙青提起," 哪天奶奶要是連我都不認識瞭,那該怎麼辦?"
所以,Please Remember Me!
影片講述的不僅是導演自己長輩的故事,更多的是眾多中國老人即將面對的共同問題。
根據統計,中國目前 60 歲以上的老人超兩億,其中患有老人癡呆癥的人數多達 900 多萬。
導演在片中並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誰,也沒有過多的煽情突現出老年人的悲慘。
平靜地記錄爺爺奶奶彼此相依相守的生活,也給瞭老人最大限度的尊嚴和愛。在經歷瞭一生的波瀾,最後的老年癡呆癥成為瞭他們愛情中面臨的最大考驗。
樹鋒爺爺的 90 歲生日
想要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慰藉,已經成為許多中國老人的奢望!
以下,是在某次展映時導演趙青和導演周浩關於《我隻認識你》的對談(選自:D 記錄)
周:這部片子是什麼樣的念頭,怎麼想到去拍這個片子?
趙:影片當中的老人就是我的叔公與叔婆。叔婆患瞭阿爾茨海默癥,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時間瞭。叔公叔婆一輩子經歷瞭很多事情,他們 1920 年出生,經過很多波瀾之後,還有一種寧靜樂觀又很幽默的態度。這很吸引我、打動我。
那個時候,我覺得我會拍一個愛情故事,把他們的生活狀態記錄下來。我有這樣一個初衷。我開始拍攝之後,發現這樣的老人面臨很多困境,他們的選擇變得很艱難,記錄這樣的狀態是很應該的。
周:這樣的采訪對象應該不是特別難以接近,拍這部片子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趙:對,很多人會覺得他們是你的傢人,你的拍攝是不是會容易很多?其實越是自己的傢人越難。叔公叔婆都是老派的知識分子,尤其叔公會覺得拍攝瞭太多私生活,他會擔心叔婆不堪的狀態會被看到。
我慢慢地改變一些拍攝策略,有事沒事就拿著機器去他們身邊晃悠。叔公也開始覺得我的拍攝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點樂趣。
另外比較難的一點,他們真的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境。我不知道應該把那種狀態拍攝下來,還是放下攝像機去幫他們。這很困擾我,而且自始至終都在。
周:你怎麼處理和采訪對象的關系?要保持一種什麼距離才是適度的?
趙:這個問題也很困擾我。與傢裡長輩的相處其實挺難把握的。我後來給瞭自己一個原則,不管是不是長輩,我都要保持一種尊重的關系。我告訴自己一定要保持這樣的原則,不能過於介入。
周:其實我們拍紀錄片,就是在討論人與人的關系。在座各位進入紀錄片行業的人也許不會到百分之一,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東西呢?比如說人和人之間應該怎麼相處。因為早期我也是這樣的,這部是趙導一個人去拍攝的,你們想知道一個人是怎樣完成一部片子嗎?請趙青導演跟大傢介紹。
趙:我之前做瞭很多電視紀錄片,那時候是團隊合作。三到四個人出去拍片是很正常的。但拍這部片子,現場多一個人,兩個人的狀態就不對。我就覺得不行,隻能自己拿著攝像機去拍。這是我自己第一次作為攝影師來拍攝紀錄片。
周:趙青導演的大學專業是播音。其實拍紀錄片的門檻不高,關鍵是你想不想去拍,去做這件事情。
趙:之前在電視臺積累瞭很多經驗,從配音主持轉變為編導的角色,這些經歷都非常重要。
周:一個人做片子是完全可能的。
趙:對,現在設備改良很多,收聲可能不如吊桿話筒那麼好,但是有一個好的外接話筒,質量應該沒有問題。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完成一部片子還是可以的,一個女性來完成也是可以的。
周:有沒有很困難的地方?
趙:還是會有,尤其是外景拍攝。素材的聲音效果差一些。在現場要顧及采訪對象,跟他們溝通,又需要同時看畫面構圖。這些時候一心幾用,也沒有辦法。這部影片的素材拍瞭 150 小時,最後用瞭 78 分鐘。這就是要靠時間來積累。
周: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得獎?
趙:沒有想過。拍的時候隻有這樣一份初心,覺得應該拍他們的故事。我很幸運,這之間我參加過一些提案會,行業專傢給瞭我很多建議和幫助。
周:這部影片的剪輯師來自美國好萊塢,她的介入對你的影片有什麼幫助?
趙:幫助非常大。影片剪輯師叫做錢笑貞。她是好萊塢剪片大師,經手的很多片子都拿過大獎。我之前參加瞭提案會,她看到片花就很喜歡,所以介入比較早,對影片的結構有很大幫助。
她第一版一下子就從兩個多小時剪到八十多分鐘。當時我看到就特別心疼,自己很多喜歡的東西都沒有瞭,而且有些段落她會做一些順序的調整,剪輯還是會有一個敘事的節奏。
周:你覺得導演和觀眾是什麼樣的關系,怎麼去把握和取舍?
趙:導演自己要清楚究竟要在這個影片裡講什麼。觀眾得到的可能遠遠超過導演自己所想的。好的剪輯師可以更幫助導演厘清思路,因為素材太多瞭,導演會迷失在自己的素材裡面。導演會自戀。這時需要專業的剪輯師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