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集單拉出來都是大片,好看到爆肝

11-16

每一集單拉出來都是兩部大片,好看到爆肝

近來,懸疑推理題材的勢頭真猛。

《東方快車謀殺案》雖然被翻拍多次,但新版一經上映票房就輕松破億,依然沒有削減觀眾對這一推理經典的熱情。

帶領網劇大爆發的《河神》、《無證之罪》、《白夜追兇》,幾乎都是懸疑推理題材。

就連真人秀方面,豆瓣評分飆到9.5的《明星大偵探》,也是主打推理。

其實,懸疑推理一直都是銀幕寵兒。

這一題材本身就充滿噱頭,多數懸疑片都涉及暴力,血腥,性愛,復仇等極端場景,往往能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緊張刺激和不斷反轉的推理過程,很容易讓觀眾的註意力被劇情牢牢拴住。

而且,懸疑片一般容易出口碑佳作

基於特殊案件展開的劇情,往往能牽扯出不為人知的陰謀隱情,從而走進人性黑暗面,或揭示隱藏的社會問題。

不過,在懸疑推理類影視作品中,承擔推理重擔的,要麼是天才神探,要麼擁有最強大腦。

經常是天賦秉異的個人,推動著整個案件偵破的進程。

刑偵調查技術在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反而被稀釋瞭

今天魚叔要說的紀錄片,將為科技在破案中的作用正名——

刑事調查大揭秘

Forensic Firsts

一共出瞭兩季,每季評分都破 9,可惜看過的並不多。

這是一部全程無尿點,極其精彩刺激的,漲知識系列紀錄片。

每一集單拉出來都是一部大片

不,是兩部

因為每一集都涉及兩個驚天大案。

魚叔通宵刷完,真的停不下來,好看到爆肝。

順便說一句,該片已經被記錄頻道引進,所以資源非常好找,配音也毫不出戲。

很多在電影中出現過的偵破技術,在這裡都能追根溯源。

紀錄片所講述的都是曾改變刑偵歷史的重大案件

匯集瞭大量的原始材料,也邀請瞭大量親歷案件的刑偵人員參與。

真實性可見一斑。

在推理影片中,玩得最多的梗,就是心理分析

一名心理分析師,僅憑一張照片,就能分析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傢庭關系,行為習慣 ……

雖然在電影中往往有誇張的成分,但也絕不是天方夜譚。

《刑偵調查大揭秘》第一集就帶我們走進瞭一個充滿魅力的職業——犯罪側寫師

犯罪側寫也就是犯罪心理畫像,側寫師通過罪犯 / 受害者留下的信息,來還原罪犯的心理。

從而推測他的身份特征,甚至預測還未發生的犯罪。

其實,犯罪側寫是近五十年才發展起來的技術,一開始,它並不受警界認可,飽受偏見。

與實物證據不同,犯罪側寫具有一定主觀性,而犯罪側寫師因此也被看作是巫毒警察。

但 1956 年紐約接連發生的爆炸案,成瞭犯罪側寫發展的轉折點。

從 1956 年起的 16 年間,一名被稱為紐約爆炸狂人的罪犯,在紐約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制造瞭33 起爆炸案

引起瞭極大的恐慌,但 16 年來,這一懸案一直都沒有頭緒。

爆炸狂人,熟練而嚴謹,他在現場從沒有留下任何線索。

隻是,和大多數制造連環犯罪的人一樣,他制造爆炸是為瞭獲得關註,因此每一次爆炸後,他都會寫信給警局,聲稱對此負責。

這些信件,是警方手中唯一的信息。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警方請來瞭一名精神分析師參與破案。

這些看起來大同小異的信件,在精神分析師的眼中卻不那麼尋常。

他發現信件中幾乎沒有美國俚語,因此判斷此人很可能並非美裔

信件工整的字體,幹凈的信紙,則代表瞭此人在生活上追求嚴謹有序。

另外,這些信件裡的字母 W 與其他字體有明顯區別,它更加圓潤,看起來像極瞭女性的臀部或是胸部曲線

因此,罪犯很有可能在生活中受到性壓抑,與女性相處有障礙。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精神分析師最終給出瞭更加具體的推測。

而這個推測,細致得令讓在場的警員毛骨悚然

該罪犯年齡在 40-50 歲

單身男性天主教徒

東歐裔

生活整潔有序

可能與一名女性親屬生活在一起

當你們發現他時

我敢肯定被捕時,他穿著雙排扣西服,而且紐扣一絲不茍地扣著

令人震驚的是,最終落網的嫌犯,幾乎與描述沒有任何差別

隻是,他是在傢中被抓,還穿著睡衣。

不過,當他回屋換好衣服,身上穿著的,正是一件雙排扣西服,而且紐扣整齊地扣著。

這一件具有傳奇色彩的案件,為犯罪側寫掃除瞭一些偏見,也讓犯罪心理分析成瞭刑偵調查中重要的一環。

《刑偵調查大揭秘》中的許多經典案例,其實都是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

比如 1993 年的經典電影《亡命天涯》

電影裡,妻子慘死在傢中,丈夫也在反抗中被歹徒打昏,但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唯一知道真相的丈夫。他因此受到殺人指控,面臨牢獄之災。

他不得不越獄,憑借一己之力,查明真相,找到真兇,為妻子報仇。

不過,在真實的案例中,這名無辜的丈夫沒有那麼幸運。

盡管他知道真相,卻沒辦法自證清白,更別說報仇瞭。

他在監獄中整整呆瞭十年

不過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拜托自己的律師繼續追尋真相。

而最先證明他清白的,正是一項在當時來說 " 不靠譜 " 的調查方式——血濺形態分析

血濺形態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對留在案發現場的血跡進行分析。

血液有不同於一般液體的特性,它具有滲透性,就算嫌犯清理瞭幹凈現場,其實血液中的微量元素鐵也會附著在物體表面長達數年

他們就是命案最直接而有力的證據。

而不同形態的血跡,往往能揭示整個犯罪經過。

在剛剛提到的慘案中,現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佈滿血跡

不過在門的位置,卻留下瞭一塊空白。

而這塊空白,其實就是兇手留下的。

兇手在殘忍施暴時,受害者血液飛濺得到處都是,不過有一部分卻被兇手的身體擋住瞭

因此,憑借這塊空白,便能簡單還原出兇手施暴的位置。

另外,血跡幾乎都集中在左側的墻體,這證明兇手是用左手行兇,很有可能是左撇子。

而最重要的信息,來自墻體上一塊奇怪的血跡,它比其他的血跡更大,不可能是飛濺而出產生的。

這很有可能是兇手留下的。

化驗結果則證明這一推測,這塊血跡的確不屬於受害者

而通過血型判斷,這也不屬於這位無辜的丈夫

可是這樣顯而易見的證據,在法官眼中卻顯得有些天方夜譚,因此並沒有改變判決結果。

不過,對血濺形態的研究,卻漸漸發展瞭起來。

現在血跡已經成為刑偵調查中最重要的證據之一。

除瞭犯罪側寫,血濺形態分析之外,《刑偵調查大揭秘》還涉及彈道分析,指紋識別,植物學,昆蟲學,法醫 …… 等 13 項調查技術

除瞭簡單梳理每一項技術的發展之外,每一集都會涉及兩個不同時代的經典案例,來展現這項技術的實際運用。

其實,刑偵調查的飛躍性發展,一直以來都依賴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在指紋鑒定,基因分析等技術尚未成熟的年代,刑偵人員往往依靠著口耳相傳的經驗辦事。

以火災為例,那時候絕大多數人認為,人為縱火就是比意外失火燒得更快;

如果火災現場的地面有不規則而連續的斑駁,那就是潑灑可燃熱體留下痕跡;

墻體上如果有 V 形的灰燼,那就說明底部就是著火點 ……

而事實上,這些一度被認為是消防常識的 " 經驗之談 ",最後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更可怕的是,這些錯誤的判斷,讓無辜的人蒙冤,也讓應該受到懲罰的罪犯逍遙法外。

追求真相,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當中難太多。

真相掩埋在支離破碎的證據裡;隱藏在犯罪分子狡猾的面具下;甚至連我們的信奉的 " 經驗常識 " 也會為真相做掩護。

片中的驚天迷案,在我們看來是精彩刺激,但對於受害者來說就是一場漫長而痛苦的夢魘。

對於身陷其中的偵察人員也是如此,這些撲朔迷離的案件破案期能往往長達十多年。

而這十多年也意味著無數次失敗,到最後,隻剩下少數人。

片中一起涉及 48 條人命的連環殺人案,從一開始的專案小組,到最後,隻剩下一個人在戰鬥。

他明知道兇手是誰,卻苦於沒有證據。

不過還好,他等到瞭那一天,基因檢測的進步讓他終於能親手將這一變態殺手送進監牢。

除瞭堅持,他們還需要賭上名譽,打破常規,在別人的偏見中勇敢突破。

因為每一種現在看起來稀松平常的調查方式,當初都是一次 " 非主流的 " 大膽嘗試。

文章開始提到的犯罪側寫師鼻祖,在對心理分析充滿偏見的年代,沒有給自己留餘地,用一種極其確定的態度說出瞭推論。

還好他成功瞭,不然他就是一個業內笑話

而開創血濺形態分析第一人卻沒有那麼幸運,盡管他手握證據,卻因為想法太不靠譜而被法官忽略。

剛剛細數的錯誤 " 火災常識 ",也是因為兩個火災專傢真的燒毀瞭一座房屋才得以證明

《刑偵調查大揭秘》除瞭科普之外,還讓我們看到瞭這樣一群推動刑偵技術進步的人。

越來越豐富的刑偵技術成為電影中秀智商秀操作的工具。

但這些技術背後的姓名,理應被更多人知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